旅游+度假酒店建筑设计:江西 · 明月川·云孚里云宿温泉酒店/案例
benjamin903
2025年02月12日 10:09:31
只看楼主

来源:小微设计

|

作者:点击关注

设计: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宜春洪江镇,距离市区约30公里,背靠明月山景区、仰山禅寺,群山环抱之中。“飞云见月,仙踪寻泉”,依山而建的云孚里云宿温泉酒店作为先导区,是明月川禅意生活美学的体验中心。 项目用地面积11377.78㎡,为一处北坡的小山坳,喇叭状开口,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形,三面围山,遍布茂密竹林。北侧紧邻防洪市政道路及公共湿地公园,是唯一可开口方向和展示面。基地内部南高北低,最大高差为40米,地势陡峭,平均坡度约27.1%。

设计: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宜春洪江镇,距离市区约30公里,背靠明月山景区、仰山禅寺,群山环抱之中。“飞云见月,仙踪寻泉”,依山而建的云孚里云宿温泉酒店作为先导区,是明月川禅意生活美学的体验中心。




项目用地面积11377.78㎡,为一处北坡的小山坳,喇叭状开口,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形,三面围山,遍布茂密竹林。北侧紧邻防洪市政道路及公共湿地公园,是唯一可开口方向和展示面。基地内部南高北低,最大高差为40米,地势陡峭,平均坡度约27.1%。




在充分解读地形条件、景观价值、交通便利等条件后,设置三个功能分区:将接待、餐厅等公共配套放在北侧沿路的中坡地,串联上下流线的室外泳池活动区域置于中心急坡地,南侧高区则散落着注重私密度假感的酒店客房。由北往南整体呈现由公共到私密、大空间到小尺度的变化。



为了保证在山地环境下度假酒店的空间品质,设计之初便与甲方明确可适当损容的方案,最终落成地上建筑面积约7263㎡,地下建筑面积2591㎡,容积率约0.64。共有8幢山墅客房及接待大堂、餐厅、无边泳池等公区配套组成。



酒店对外的公区出入口沿北部道路设置,内部交通则顺延现状的山道,从东北角行进到客房组团入口,再沿山体绕至高区客房,尽量扩大电瓶车的服务范围,满足顾客、后勤的便利使用。



项目仍有较大密度,建筑水平方向的间距颇为局促,唯有在竖向关系上下功夫。按照每部分的地形坡度,尽可能错开前后建筑的主要视线,形成前低后高的关系。吸取江南传统造园框景手法,将优质景观资源纳入建筑所搭建的“取景框”中。客房只在主面开大窗,聚焦主要景观面,侧面为实墙,减少相互客房的对视,保持足够的私密性。





景观以自然生态为原则,以原始地貌为底色,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场地北部延伸湿地景观,渗透进入架空层及内部庭院。中部及南部设置不同视线高度的水景、活动平台及观景步道,让人置身景中。无论室内泡池还是室外汤池,都能一边泡汤一边眺望远山,尽享隐居山林的淡泊与惬意。





场地北面的酒店公区是项目的第一昭示性界面,突破了传统乡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试图融汇精致纯净的现代感与自然的野趣。建筑根据山谷的开敞方向,设置了三个玻璃盒子 ,恰似似三片飞叶,暗合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宜春”的文化渊源。一叶探向远山,一叶敛于半坡,一叶浮于湿地,依据山形山势生成流动的边界,嵌入山体与树林,以抽象的形式与禅宗进行了一场对话。








与客房相同的竖向策略,将主要功能抬高至二层,底层空间被最大程度释放,与外部自然景观完全联通。竹构架连廊串联整个建筑,展开80m长的虚空界面,水平地漂浮于场地之上,呼应山水之意。




场地内部的空间氛围营造,源自外部湿地的延伸,湿地渗透入建筑,建筑漂浮于云雾。所有细节退隐之后,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关系愈发清晰。








二层三个大小方向不一的玻璃体量,是酒店大堂、展厅等核心功能,拥有最佳的无遮挡景观面。为了达到最纯粹极致的视觉体验,二层的主面均为通透超白玻璃幕墙,地面为高反抛光地砖,最大化引入外部景观。甚至在核心面,做到最高7米、宽2.4米的无肋超白玻璃。






位于场地内侧的餐厅和包间,朝向的则是内部湿地庭院,与外部景观的开阔高远不同,内庭院更偏婉约静谧。












除了大空间的营造,本案希望在与自然对话中留下一些小尺度的记忆点。场地周边竹海延绵,竹元素从一开始便进入我们的视野。通过有机的构筑方式,谱写出富有韵律的竹构“诗篇”。竹构架从湿地中长出,承托着主体的玻璃盒子,实现真正的 “漂浮”。




在严格控制造价的情况下,将用竹量缩减到方案阶段的50%,设计师通过微调竹子组合、排布方式,保证整体效果。天然竹竿以金属套筒方式悬挂于横向飘板下,底不接地,轻浮于水面。竹竿之间采用极小的螺栓连接固定,螺栓尽可能隐蔽。竹元素也延伸进入室内,作为吊顶、构架、饰面的主要材料。








山地建筑的打造不同于城市项目,需要呼应场地的变化。顺势而筑,是酒店区的设计原则。通过底层架空、立体交通等手段顺应地形变化,采用夯土等质朴材质融入周边自然景色。






酒店客房将建筑底层架空,脱离山体,满足通风防潮的同时隐藏设备,建筑体量悬浮在山林坡地,减小夯土实墙带来的重量感,较少的接地面也减少了对原始山体的改造。





内部的交通路径同样体现山居特色。步行栈道架空于山体之上,不影响场地内的排水通风。漫步体系像一层轻盈的骨架,穿梭于竹林秘境,将客房串联成高低错落、视线不扰的山地聚落。





客房按照面积段、景观视野、区位分为三个层级:平层一室客房、双拼型两室客房、独栋型三室客房。平层一室客房上下层分户,均设有出入口,前后竖向分开,互不影响。两室、三室客房也设置双层入口,将公共活动空间置于二层,保证更好的景观视线,更私密、幽静的卧室、泡池等则位于一层。








屋面采用带有粗粝沟壑的深灰色水泥瓦,模仿雨淋的痕迹。微微出挑的檐口,只通过土建结构实现进退收口,无任何装饰构件,降低了建造的成本。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