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谜团:结算依据为何不包括竣工图纸?
儒雅的单车
2025年02月13日 10:26:48
只看楼主

来源:工程壹家

|

作者:造价哥

在工程造价领域,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工程造价规范和造价师考试教材里,竣工结算编制依据竟然不包括竣工图纸。   针对这个问题有的专家总结了3点原因,而我认为除了这三点原因以外,还有一些补充。  

在工程造价领域,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工程造价规范和造价师考试教材里,竣工结算编制依据竟然不包括竣工图纸。  
针对这个问题有的专家总结了3点原因,而我认为除了这三点原因以外,还有一些补充。  


一、首要原因是施工过程结算的推行。

现在我国大力推广施工过程结算,就是把合同双方签字确认的施工过程结算当作竣工结算的重要部分,竣工后一般不再重新审核。这样做能大大提高结算效率,节省社会成本,避免结算拖延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变更、签证等资料是施工过程结算的依据。在绘制竣工图之前,通过这些资料就已经逐步完成了竣工结算。所以,竣工图更像是对施工过程的总结,而不是竣工结算编制的直接依据。

当然,对于那些没有施工过程结算的老项目,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竣工图的作用,不能只认施工图纸和变更资料。


二、签约基础的变化也有影响。

现在很多施工合同签得越来越早,从施工图纸阶段提前到初步设计、方案设计甚至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像 EPC、DB 这些工程总承包模式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乙方不再只是按图施工,而是要参与设计等工作,这就改变了签约基础。



像固定总价、固定单价、成本加酬金等。比如固定单价不一定按分部分项工程量来定,也可能按单位工程单方造价,这时竣工图就不是结算依据了。同理,固定总价如果是按功能等实现来定的,竣工图也用不上。


     


以上,是我从友方的博文中提炼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一些原因。


四、责任界定与过程控制的主导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的责任主要通过合同条款、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指令(如变更指令)以及签证文件来明确。施工方按照合同和指令执行施工任务,每一个环节的确认都有相应的文件记录。这些记录在竣工结算时成为核心依据,因为它们清晰地反映了各方在各个施工阶段的权利和义务履行情况。相比之下,竣工图纸虽然能呈现最终的工程状态,但对于过程中的责任细节追溯相对间接。

例如,在处理某一隐蔽工程的结算纠纷时,如果施工过程中有详细的变更签证记录了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调整原因及各方认可情况,那么依据这些记录就能直接判断责任和确定结算金额,而竣工图纸可能无法完整展现这一过程的前因后果,所以在以责任界定为关键的结算体系中,其重要性相对降低。

五、数据准确性与时效性差异

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资料,如施工图纸、变更文件和签证单等,在每一个施工阶段都经过了各方的反复核对与确认,其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过程中不断得到保障。这些资料直接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是随着工程进度同步生成和完善的。而竣工图纸是在工程竣工后绘制的,虽然也会基于施工过程中的资料,但在绘制过程中可能存在对一些细节的简化或整合,并且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可能会出现信息遗漏或偏差。

例如,一些小型的设计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记录并调整了造价,但在绘制竣工图时可能因疏忽未完全体现,这就使得竣工图纸在数据的精准度上难以与施工过程中持续更新和确认的资料相媲美,从而在竣工结算依据中处于次要地位。

六、行业标准与习惯的历史沿革

从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长期以来行业内形成了以施工过程中的原始文件作为主要结算依据的传统和标准。在早期的工程建设中,由于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的限制,竣工图纸的绘制和管理相对不够规范和精细,难以完全满足结算的准确性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施工过程资料为主的结算模式逐渐固定下来,并成为行业普遍遵循的规则。即使在现代工程管理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行业标准的惯性依然使得竣工结算编制依据侧重于施工过程中的原始文件,而竣工图纸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工程成果的展示和存档资料,而非直接的结算依据。


总之,了解这些原因后,我们就能明白竣工图在工程造价里的真正作用,不管是新的施工过程结算项目还是传统项目,都能更好地进行结算工作。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