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景观十大不完全趋势
叶无穷
叶无穷 Lv.2
2025年02月13日 10:47:34
只看楼主

来源:园景人

|

作者:莱瑟塔

2025年伊始,在社会财富重构与技术爆炸的双重推力下,景观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震荡。当豪宅市场以30%的景观预算增幅打造“碳汇绿洲”与“基因编辑花园”,而刚需项目预算缩减50%——这不仅是预算的加减法,更是空间价值坐标系的彻底颠覆。 还记得2024年初,笔者所做出的2024年趋势预判——   2024 九个不完全景观设计趋势  ,从你的眼光看,有多少趋势是已经发生,多少趋势是尚未发生?

2025年伊始,在社会财富重构与技术爆炸的双重推力下,景观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震荡。当豪宅市场以30%的景观预算增幅打造“碳汇绿洲”与“基因编辑花园”,而刚需项目预算缩减50%——这不仅是预算的加减法,更是空间价值坐标系的彻底颠覆。

还记得2024年初,笔者所做出的2024年趋势预判——   2024 九个不完全景观设计趋势  ,从你的眼光看,有多少趋势是已经发生,多少趋势是尚未发生?

面对割裂的市场需求,景观设计师被迫在生态特权主义与平民美学之间重新校准设计哲学:是继续为顶豪编织“可持续性幻觉”,还是在成本镣铐下重构大众的情感触点?

本文基于行业动态与市场数据的切片观察,试图捕捉技术迭代、资本偏好与空间叙事逻辑之间的危险平衡,或许正是这些矛盾的撕扯中,藏着破局寒冬的密码。

2025景观十大不完全趋势,让我们先来抛砖引玉!

豪宅景观的本质

是用钱堆出来的“私人博物馆”

豪宅景观的本质是通过高品质的设计和独特的资源,为居住者提供一种超越普通住宅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为房地产项目带来更高的市场价值和投资回报。


高端豪宅项目,瞄准顶级客群。  

通过定制化艺术装置、稀有文化造景收藏、私人水景剧场、高价值的植物花园。  

用独一无二的设计满足   “稀缺性效应”。

鸿地|绿城·迎龙观月 

metrostudio 迈丘设计 

NATURESPACE 然也空间·建筑摄影

商丘金沙天悦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摄影:广东新山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万科中兴傲舍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城中,通过独特的园艺风植物造景,融入   “一间美术馆”   ,设置艺术阶梯、艺术长廊-水之厅、绿宝石花园等,为访客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社区的独特空间体验。
这种空间设计的精致程度和独特性,与私人博物馆中艺术品的陈列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来提升空间的价值和吸引力。

万科中兴傲舍 水平线设计

没有廉价的材料

只有不会用廉价材料的设计师

经济下行期,“省钱”是全民刚需话题。废弃材料再生(如建筑废料造景)、本土植物替代名贵树种、模块化拼装设计。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省钱”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设计师们通过创新的方式,如利用废弃材料进行再生利用(例如将建筑废料转化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使用本土植物来替代昂贵的外来树种,以及采用模块化拼装的设计理念,来实现低成本的景观设计。

所谓的“抠门”设计学,是一种戏谑的说法,它强调在有限的预算下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设计。  

没有廉价的材料,只有不会用廉价材料的设计师——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他们能够将看似廉价的材料转化为具有高颜值和实用性的设计元素。  

废弃油桶装扮的袖珍雕塑花园

在设计行业中,通过实施省钱策略,不仅可以缓解设计师和客户的经济压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行业内的焦虑情绪。这也符合 行为经济学中“损失厌恶”的概念。

特别是在商业景观的投入中,在前期投入阶段,应尽可能地控制成本,同时有需要强化品牌空间的感染力。空间设计更强调对品牌氛围调性的强化,而非仅仅依赖于使用名贵的材料来强化场地空间的价值感。

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更需要深入理解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观。例如,四川的品茗品牌,通过巧妙地结合当地特有的竹子材料,营造出一个既具有辨识度又能让人们感到松弛和舒适的品茗茶饮户外空间。

这种对品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使设计作品更具独特性和文化内涵。设计师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选择和设计手法,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品牌故事、地域特色以及人文情怀的挖掘和呈现上。    
图源来自网络

唯自然,恒久不变,疗愈人心

疗愈景观之所以越来越火, 就是因为城市生活太“卷”了。工作压力大、身体亚健康、邻里关系淡,大家都需要一个能放松、能治愈的地方。

这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恒久不变疗愈人心的造景原则。未来,疗愈景观会越来越普及,以不同的形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疗愈景观作为“情绪价值”的设计刚需,将从高端豪宅到刚需社区的双向渗透。

高端豪宅业主通常追求私密性、独特性和高品质的生活体验。疗愈景观体现在需要结合自然元素、艺术装置和个性化设计,例如私人花园、定制水景、冥想空间等。这些设计不仅提升居住体验,还能彰显身份地位。同时,高端客户可能更关注心理健康和压力缓解,因此景观设计需要融入更多促进放松和情绪舒缓的元素。
图源来自网络

艺术与大自然互为灵感,滋养心灵

图片
图源来自网络

"花园是大自然最真挚的画作,    

而我,只是有幸 成为它的诠释者。"    

——克劳德·莫奈


以艺术为灵感的吉维尼花园,既是一座花园,亦一幅流动的画作,更是一个充满自然浪漫的生活场所。绿意、光影、色彩交织,重现印象派大师莫奈眼中的自然诗篇。

图片

艺术灵感 花园让人体会到自然本真的感受,是超越时间和国际文化的——艺术花园就是沟通不同人的桥梁。花园的体验也来自于各个感知的叠加,画当如此,生活也当如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疗愈花园“很多时候会被误解为,纯粹的自然主义,仅通过植物本身带来的感官带给人疗愈。其实通过花园中艺术化的设计语言,呈现出经典的艺术色调——用莫奈调色盘里简单干净的色调,在浓郁的绿色中安静存在,充满拥抱感与接纳感的休憩空间,也将赋予使用者更舒缓愉悦的心境,达到疗愈的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端豪宅和刚需社区在疗愈景观设计上虽有差异,但都以提供“情绪价值”为核心。高端豪宅注重个性化、定制化和艺术化,而刚需社区则强调功能复合、亲自然和社区参与。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疗愈景观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流量型商业的景观公式:

场景力×传播力×迭代力

以西安万象城为例,前期流量爆发,通过西北首个"退台花园Mall"概念,通过空中绿洲、叠水瀑布等景观构建视觉奇观,首月创下60万客流。 但开业近三个月后,特点鲜明富争议性的建筑形态并没有继续吸纳更富有话题性和的内容,导致打卡流量略有下跌,且褒贬不一,似乎逐渐 入"建筑惊艳但留客难"的困境, 进入 中期流量陷阱,甚至招网民各种花式吐槽。

图片

摄影: Simon?ZSDC

图片

虽然黑红也是红,,但商业毕竟不是娱乐产业,通过包装宣传,烂片也能大卖——一个线下商业,还是需要人常来常逛 持续复购。后续还是需要持续的景观场景迭代才可能带来新一轮的流量传播。只有匹配商业客群定位的优质的内容能持续输出,才能实现   从"建筑空间奇观"到"流量内容容器"的转型。

图片

深圳云境森林Mall——植物与数据的共生实验

在6万㎡商业体中植入 27层垂直森林系统 ,每层外立面搭载智能控温玻璃幕墙,形成可随气候变色的“建筑皮肤”(夏季蓝绿/冬季橙红)。中庭40米高“数字雨林”瀑布实时投影深圳天气数据,雨滴下落速度与PM2.5指数联动。

顶层“天空树冠”设置200个悬挂式透明植物舱,消费者可付费认领并远程监控生长状态,舱内配备微型摄像机自动生成植物生长延时短视频,开业前预售已超3000份,成功地营造了爆破的记忆点。

图片

云境森林Mall的实践揭示三大趋势:

景观数字化生存

植物从装饰物升级为数据接口,苔藓墙=碳积分计算器、兰花架=香氛触发器、树冠舱=UGC内容生产器。

空间游戏化重构

通过“碳积分-植物盲盒-AR隐藏款”构建游戏化消费链路,模糊购物与闯关的边界。

运营细胞化迭代

传统“年/季”维度的焕新周期,被压缩至“周/小时”级的细胞化更新,每个生态像素单元都是独立的内容载体。

图片
图片

当购物中心的扶梯成为“登山缆车”(西安万象城)、地下车库变身“地心花园”(成都Regular)、建筑表皮化作“空气画布”(深圳云境森林),证明流量型商业的本质已从“空间争夺战”转向  “注意力编程战”,“流量型”景观已成新商业项目标配  。

图片 坂田万科广场

未来的商业景观必须同时具备:   生物属性   (可生长的生态)、   数字属性   (可交互的数据)、   媒体属性   (可传播的故事),唯有将空间转化为“可编辑的流量操作系统”,才能在注意力稀缺时代持续制造消费冲动。云境森林Mall的启示在于:   商业空间的终极竞争力,正在于其生产社交货币的“代谢速度”    。


豪宅不 仅要贵,

还要贵得有理有据,

符合“道德优越感”

从国际上说,豪宅的价值逻辑正从“资源独占”转向“生态赋能”,通过碳中和景观构建“可持续性奢侈”(Sustainable Luxury),让财富与道德形成双重溢价。近期全球顶豪市场的案例,部分验证了“生态即资产,碳足迹即身份编码”的新规则。

米兰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两栋住宅楼共种植 800棵树、1.5万株植物,相当于1万㎡森林的固碳能力,每年吸收CO?达19吨,释放氧气20吨(米兰理工大学监测数据)。夏季建筑表面温度降低3-5℃,减少空调能耗35%(Stefano Boeri事务所报告)。

尽管建造成本增加15%,但售价较同地段豪宅高出 30%,二手市场溢价率持续攀升。

当豪宅业主获得“垂直森林居民”认证,他们同时也参与全球气候峰会案例分享,形成社交资本增值。

米兰“垂直森林”

图片

新加坡EDEN公寓的零能耗系统,光伏玻璃幕墙年发电量达 116,000 kWh,地源热泵降低能耗40%,雨水回收满足100%景观灌溉(BCA认证数据)。 通过智能生态链,AI动态调节室内外光照、温湿度,全年能耗强度仅 38 kWh/㎡,较新加坡豪宅平均值低 67%。

图片

圈层准入存在壁垒,隐形门槛——购买者需通过可持续生活理念审核,项目预留20%房源定向出售给环保科技企业高管。 每户配备“碳账户面板”(数据身份),实时显示家庭能耗排名,激发精英群体的道德竞赛心理。

新加坡EDEN公寓开盘6个月售罄,单价 4,800新币/平方英尺(约人民币24万元/㎡),创新加坡公寓价格纪录。

新加坡 EDEN公寓

碳中和景观 是21世纪豪宅的 基础配置,其生态效能需通过 可量化数据(固碳量/节能率)、可交易权益(碳汇凭证)、可传播符号(认证标签)实现价值闭环。

未来的豪宅竞争,本质是 “谁能让业主的道德优越感更快变现” ——无论是降低碳税成本、获取绿色信贷,还是塑造社会领袖形象,生态资产已成为比黄金更保值的“终极货币”。

小城富豪的审美,

正在被一线设计师重新定义

小城审美进化分三个阶段:

符号堆砌期(2010-2018):比谁家的罗马柱更粗,喷泉更高;

舶来品崇拜期(2019-2022):意大利家具+日本枯山水混搭;

在地觉醒期(2023-):一线设计手法+本土材料+文化转译。

处于觉醒期的小城审美,正在被一线设计师逐步改写。


早在2010年,市场流传大部分三线城市的豪宅标配——罗马柱+黄金色镶边+九曲十八弯水景,造价30%用于装饰性构件。大部分的本地富豪认为"复杂=高级","LOGO越大越显身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以台州的朗成岚湾为例。用台州本土的锈蚀钢板替代传统大理石,单方造价降低,但艺术性却大大的提升。
 

通过简约的立面结合质朴的肌理制造动态光影,替代传统雕塑装饰。

设计师团队引入"克制美学"概念,虽然前期客户有一定的抗性,开盘后满意度却大大提升。
当朗成岚湾的老板们开始用在地植物代替罗汉松,用质朴简约的设计肌理替换复杂的装饰时,一场静悄悄的美学革命正在三四线城市上演。
这不是设计师的自我陶醉,而是新钱阶层用脚投票的选择——他们既要摆脱父辈的土豪标签,又要守住地域文化根脉。这样的趋势向我们预示着,真正的奢侈,不是价格的堆砌,而是克制的智慧。
台州朗成岚湾示范区 JTL加特林 摄影:E-ar TARS

讨好年轻人不如服务好他们的爸妈

随着60后一代全面步入退休生活,社区景观设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传统的“养老”概念逐渐转变为更加积极和享受型的“享老”理念。 这一转变标志着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认识到,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服务好中老年人群,尤其是60后业主,可能比迎合年轻一代更为重要。随着这一代人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他们正在成为房地产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一个真正适合老年人的社区景观,不仅仅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更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生活活力、提升生命价值的舞台。

苏州旭辉彩园

针对长者适应的设计不仅需要解决功能,确保环境的安全和便利;同时,也需要转移传统文化,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融入设计之中;此外,设计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让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环境的关怀和保护。

从功能保障到精神滋养的进阶之路,对于习惯于高周转模式的地产景观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挑战, 它要求设计师们跳出传统的框架,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居住需求,而是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上。

荷兰Willibrord照护中心

老祖宗的审美,

才是最好的文化大IP

近年来,“新中式”和“现代东方”风格在豪宅市场中备受青睐,成为高端居住空间的高级表现形式。这种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审美潮流,不仅满足了高阶圈层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提升。2024年,随着李子柒的高调回归,她通过视频展示了雕漆隐花、蜀锦绒花、缫丝、植物拓染等非遗工艺,进一步唤起了大众对非遗工艺的喜爱。

图片
图片
广州建发央玺项目将广东传统非遗灰塑工艺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空间。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景观的文化价值,还增强了游客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图片

图片  

 

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邵成村


我希望让非遗的文化

融入现代建筑,走进寻常百姓家

“百鸟朝凤”让我们用灰塑读懂岭南

图片
李子柒的回归不仅让非遗文化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还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她的视频以慢节奏和精湛的技艺展示,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此外,李子柒还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创立非遗工作站,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在景观设计领域,非遗工艺的融入亦将成为一种趋势—— 老祖宗的审美,才是最好的文化大IP。
 

藤编艺术画廊

2024年,国潮经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将持续这一趋势。随着国潮复兴,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将非遗工艺融入景观空间,不仅能提升空间的文化内涵,还能为来访者提供独特的体验,无论是对于高端文化大宅,还是面向大众的商业公共景观,都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蛇年非遗文化·竹编装置《重生》

行业下行时,跨界才能找到新出路

图片

成都东郊记忆2.0「工业遗址×数字艺术公园」

成都东郊记忆2.0原红光电子管厂改造,2023年焕新开放。

跨界融合策略:

工业记忆转译

保留63米高的铸铁烟囱,外立面加载LED像素矩阵,夜间演绎三星堆金面具、川剧变脸等文化符号,实现工业废墟到数字图腾的进化。

元宇宙剧场落地

在苏联式厂房内植入全息投影系统,打造《蜀宫夜宴》沉浸演艺,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让观众与古蜀祭祀场景实时互动。

消费场景重构

将防空洞改造为「声波酒窖」,利用共振原理设计音波显形装置,消费者扫码即可用声波解锁特定年份红酒。


项目单日最高客流突破8万人次,超越成都太古里,30%餐饮商户植入AR菜单,客单价提升65%,B站跨年晚会取景后,衍生内容播放量破4亿。

景德镇陶溪川「陶瓷元宇宙剧场」

景德镇陶溪川2024年5月开放,是全球首座陶瓷主题XR综合体。

图片

跨界共生实验:

文化基因解码

数字化复原72道古法制瓷工序,通过机械臂+3D投影在千年龙窑遗址重现「窑变」奇观。

科技赋能体验

开发「泥料DNA」系统,游客手机扫描陶土即可追溯景德镇高岭矿区形成的地质演变史。

商业闭环构建

数字拉坯体验区直接连接电商平台,用户创作的虚拟器型可付费转化为实体瓷器邮寄到家。


图片

引入气味元宇宙技术,燃烧特定松柴触发宋代窑工记忆香氛。 搭建陶瓷材料数据库,AI生成千种创新釉色配方。与中央美院共建数字文物修复实验室,现场演示碎瓷重生。


图片

传统商业空间存在「体验熵增」危机,跨界融合通过注入文化基因(负熵流)重构空间秩序。成都东郊记忆将设备折旧的工业景观转化为数字资产,实现空间价值跃升。


景德镇案例证明,当景观能同时承载文化记忆、科技交互、消费转化三重功能时,用户时间成本被压缩3倍以上,决策链路从「看见-兴趣-购买」折叠为「沉浸即消费」。


图片

行业下行期消费者更愿为「情感现值」买单。陶溪川通过窑火香气唤醒集体记忆,让文化体验产生即时情绪价值兑现,转化率比传统文创店高出200%。


当传统增长引擎失效,跨界共生正在重构商业基本公式:

文化势能×科技动能=景观裂变效能

成都与景德镇的实践揭示,那些敢于将工厂废墟变为数字剧场、把古老技艺跨界融合重构成元宇宙语言的项目,正在书写行业寒冬里的进化论——不是商业需要文化,而是文化正在重新定义商业。

害怕被AI取代的人,可能早就输给了自己的懒惰

伴随着DEEPSEEK的开年炸裂开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设计师的角色。

实际上,从2023年开始,AI设计工具的已经逐渐渗透到设计工作中: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可10秒输出20版概念草图,但也存在文化适配度不足的问题;Grasshopper+AI插件使地形分析效率提升7倍,但需人工校验地质数据误差;

Terragen生态模拟系统可预测10年期植物群落演替,但我们也发现, 根据现场踏勘经验似乎效率更高。

AI对于文化解码一直存在困境,像对"枯山水"精神内涵的理解停留在符号堆砌层面;AI生成效果图"精美但冰冷", 人类设计师方案情感共鸣更高 ;AI编写的设计说明速度极高,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漏洞。

因此, 我们更倾向于认为,AI与设计师更像是的互相协作关系。

AI擅长处理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而人类擅长创造性思维、情感交流和复杂决策。两者可以 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取代。

AI可以帮助人类更快地完成任务,从而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比如创新、艺术创作、情感交流等。

当AI可以10分钟完成过去10天的绘图工作量时,设计师的价值早已不在线条与色块之间。那些担忧被替代的从业者,实则是困在技术舒适区的囚徒。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AI的强大,而是人类创造力的自我设限。 2025年的景观行业,终将属于那些既能驾驭算法、又能触摸土地温度的双重觉醒者。

工具永远在进化,但人性的光辉,始终是设计最深的护城河。

免费打赏
xitaihou
2025年02月18日 10:14:42
2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