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修剪有没有工序问题呢,当然有 有四个基本工序 1、 去除枯死枝,这个没说的,都能说出来,也能执行。 2、 不准备留的萌蘖去除,从这里就开始麻烦了。 3、 过长枝去短点,这个更麻烦,关键是无法确定多长是过长。 4、 疏枝、短截和回缩,花前花后修剪等技术的要求的修剪。到这个工序就全懵了。
园林植物修剪有没有工序问题呢,当然有
有四个基本工序
1、 去除枯死枝,这个没说的,都能说出来,也能执行。
2、 不准备留的萌蘖去除,从这里就开始麻烦了。
3、 过长枝去短点,这个更麻烦,关键是无法确定多长是过长。
4、 疏枝、短截和回缩,花前花后修剪等技术的要求的修剪。到这个工序就全懵了。
其实,明白这个程序有利于做好人力安排,先去除枯死枝,然后才是技术性修剪。 现在只要是按照工序修剪就能把修剪工作安排好。回到让有技术的人干最后环节。这就是转型,这就是要一层层像剥洋葱一样,研究、分析修剪工作。
然而,现在我们的修剪工作基本都是没事了才做修剪,所谓休眠期修剪。大多数是我们北方地区植物进入休眠了,我们养护工人也进入冬闲了,一般是 10 月底到 12 月底。进入 10 月就盼着叶子快点落,不落没法操作呀,进入十一月冷了,冻手,硬强着修剪,抓紧干等着回家呢。等到了 12 月底元旦了,进入一月份,快过年了,放假了,过了春节,怎么也得过了正月十五,开春回来早了还行,晚了就来不及了,修剪就不做了。 所以这种一窝蜂修剪存在很多问题。
说到修剪技术,比如海棠修剪,我们大量去除直立枝、徒长枝,可是都把最壮的枝条去除了。把花芽都去掉了,错了。因此,即使是我们熟悉的植物修剪,也存在技术差、时间乱的问题。
修剪树木也要找标准树。
我们都说潭柘寺的银杏好看,真拿出来看其实不好看。树大比较粗大雄伟,有气势。北京大学的银杏,还有陕西秦岭古寺中李世民手植的银杏,漂亮,也是一样,所以 我们在银杏上找的 标准树 不一定对,不能指导城市园林绿地的树木修剪和管理。
先找标准树,不可取,所以要先明确修剪工作的基本工作是哪些。
所以修剪工作干哪几个事,具体到树木修剪留哪个枝,去哪个枝,很多人讲修剪,一直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都是凭着讲者的经验,或者说在执行不同讲者的标准。因此做了这么多年培训,大家还是不知道干啥怎么干,这些技术没有固化。在公司,单位,地区甚至个人身上都没有固化,所以需要重复培训,而且依然是从南到北不统一,同一个公司队伍不统一,项目不统一。因为 我们固化的东西太少了。
很多讲修剪的老师讲的时候头头是道,整形、疏密得当、留枝合理,讲完了示范一下,银杏、丁香、连翘,修剪试试,却不行了,一剪就哆嗦。所以我们缺乏能动手的师傅,又能上升理论讲解的人。
这就是产业化的问题
可是这样的问题,也千万别把修剪说复杂了。把修剪当成简单事。前边做过比喻, 园林植物修剪相当于理发
其实就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削薄,一个是掐短。 从密——薄,从长——短。
家里小孩子年级小的时候,都不去理发店,家里就理发了,其实我们也存在一个不自信问题。
怎么不犯错。其实前四项不会有错,有两项容易犯错
整形就是削薄,修剪就是留下的枝条留多长,剪短的问题
留枝合理、树形美观、树形与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留枝角度合理,这些都是无法执行的正确活,没法操作。所以先从留枝数量上给个数量概念,用数量办法解决留枝法。
因此样式首先是数字化。这里也有数字化?
具体一棵树怎么修剪 。北方尝试的树木修剪规律
乔灌木树木主干和主枝数目基本规律,我们从自然界可以发现大部分树长得好,主枝并不多,多了就容易焦边或干尖。一般也就 5 、 6 个, 6 、 7 个。生长过程中也存在主枝变少。
乔木分为有主轴和无主轴。有主轴银杏、水杉、毛白杨等等。无主轴国槐、栾树、合欢等等
“无轴三五七,有轴九十一” 无轴的留 3 个 5 个 7 个,大树留 3 、 4 个,中树留 5 个,小树留 7 个,抹头后也留 7 个。有轴的留 9 个、 10 个、 11 个。 “轮生枝再多一倍” , 18 、 20 、 22 ,平均 20 个。
这样留枝就有了大的模样了,大部分乔木都能有个好的样子。
灌木分为有主干和无主干。有主干的比如海棠、榆叶梅、碧桃等。无主干比如丁香、棣棠、玫瑰、黄刺玫、珍珠梅等。 有主干的 3 、 5 、 7 ,丛生型无主干的留分枝 3 、 5 、 7 ,最多不超过 9 , 小的时候可以留得多一点。 对于黄刺玫、棣棠、珍珠梅这种靠萌蘖形成丛生的,可以 9 、 10 、 11 的两倍, 20 个左右, 越长越壮,再剔除萌蘖留到这些枝条。
1、 一棵树主轴上留 9 、 10 、 11 个主枝怎么留
留匀称,按照这个标准固定主枝数量,再多怎么办,去中间,保证树形。这就给树定型了。毛白杨,有主轴,形成一轴九枝法、十枝法、十一枝法,以留这些主枝数量控制树形。慢慢发现毛白杨长成了塔状,不是原来树冠的伞状了,形状好看了,树木长势也壮了,健康了,顶尖也不干了。
2、 谁当第一个枝,这个很关键。
有主轴的最容易出问题。一般来说是从地面开始最粗的一个枝条当做第一主枝。行道树的分枝点问题,我们确定高度后在高度上选择最粗的枝条作为主枝,形成分枝点。行道树有的要求 2.8 米, 3 米,各个树种有特性,不是空想出来的。一般树木的第一个枝都在 1.2 米以上。总之是优选从地面开始最粗的枝条作为第一分枝。这个规律也会符合树木的生长习性和规律。一般树木有“上粗下细下剃”,怎么解释呢,就是树木如果上面的分枝粗,下面分枝细,那么下面的细枝会被自然淘汰,剃掉。原因是一是下部的不见光慢慢变弱,二是分枝的皮脊部位,皮脊是支撑枝条生长的,但是下部细弱的就不是支持了,开始抑制枝条生长,勒死。有机会再讲 皮脊的作用。
3、 最近几年出现的雄安模式原冠苗大家都比较迷茫,不管雄安还是塞罕坝模式,园林人不感冒。林业上造林用苗和城市绿化用苗还是有不同,国外苗圃的原冠苗和我们直接找原冠苗是不一样的。那么城市园林用苗标准还是需要细化,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解读原冠苗。
4、 主枝上的侧枝留几个?
主枝上留侧枝不能求多,“ 2 少, 5 多”一般三四个。比如,日本黑松修剪有五枝法,每个枝上留五个,最后小枝丰满都下垂像盆景一样。我们在修剪过程中有的开始不舍得去,留得多 7 个,也可以,但以后再慢慢去除。侧枝上每年留痕,每年要留一个,每个侧枝上再留 2 到 5 个小枝,以此类推。千万不要没有规律。
5、 最后到了顶梢,怎么留?
一般顶梢剪短,就生出很多芽子。“逢三去中一长一短”, 1 、 2 、 3 去中间,剩下两个枝条再短截,粗的长,细的短,短的是长的 2/3 。这样就是错位生长,树冠密实度比较好。
一棵树就这样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