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水相融之建筑——大禹纪念馆结构设计
天龙一部
2025年02月13日 11:07:53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结构

|

作者:丁子文等

本文来源:建筑结构(ID:buildingstructure) ◆ ◆ ◆ ◆ 与山水相融之建筑——大禹纪念馆结构设计

本文来源:建筑结构(ID:buildingstructure)

◆ ◆ ◆ ◆

与山水相融之建筑——大禹纪念馆结构设计

◆ ◆ ◆ ◆

文/丁子文,张杰,肖志斌,等

引  言

位于绍兴大禹陵景区的大禹纪念馆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UAD)原创设计,是UAD在古城绍兴实践的若干文化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项目设计弘扬了大禹治水、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提升了文化自信。

 

01

项目概况

大禹纪念馆坐落于绍兴会稽山麓,总建筑面积27913m 2 ,地上两层,一层层高6m,二层层高6.15m,建筑面积4898m 2 ;地下一层,层高8.9m,建筑面积23015m 2 。纪念馆整体造型似鼎,中央上方为圆形穹顶,整个建筑基座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建筑比较贴近自然,为了保护景区风貌,特意压缩地面建筑体量,承载主要功能的展厅均设置于地下,设计将建筑隐于山水之间,又将山水融入建筑之中。

 

▲ 全景俯瞰

 

▲ 建筑鸟瞰

 

建筑立面

02 

结构设计概况

根据“立面外倾、角部悬挑”的方案特点,利用建筑平面周边楼梯间和设备井道设置八个面外倾斜的混凝土边筒作为主要的竖向承重和水平抗侧力构件,利用二层整层高度在建筑外立面四个角设置八榀面外倾斜的钢桁架悬挑,结构布置契合了建筑造型。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

 

▲ 建筑平面与剖面示意图

 

▲ 上部结构模型

 

▲ 地下室顶板结构布置

 

▲ 塔楼一层结构布置

 

▲ 塔楼二层及屋顶结构布置

03

结构特点

3.1 上部结构特点:承重构件面外倾斜14°+四角悬挑14m 

采用钢结构转换桁架和悬挑桁架,解决了中央穹顶周边无柱和主体结构四角大悬挑的复杂受力问题。刚度较大的转换桁架为上部网壳提供了必需的支座约束条件,四角悬挑桁架互为支承,具有较高的安全冗余度。对大悬挑结构进行单人激励和多人激励下的楼盖舒适度分析,并补充施工模拟分析和防倒塌分析。

 

▲ 施工中的塔楼

 

▲ 角部悬挑钢桁架

 

▲ 穹顶底座转换桁架

 
 

▲ 单人行走激励下的竖向振动模态/(mm/s 2 )

 
 

▲ 多人行走激励下的竖向振动模态/(mm/s 2 )

3.2 地下室结构特点:单层超深地下室  

针对单层超深地下室抗浮问题,召开抗浮水位取值专家论证会,采用排水减压抗浮方案,减少桩数35%,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工期。针对地下室外墙挡土问题,采用扶壁挡墙提高外墙面外刚度、控制结构变形,分别对下层庭院外墙采用三角形扶壁、普通外墙采用阶梯形扶壁,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 景观总平面图

 

▲ 排水盲沟平面布置及详图

 

▲ 下沉庭院挡墙有限元分析

 

▲ 普通地下室外墙有限元分析

 

▲ 施工中的地下室顶板

 

▲ 土建结构顶部照片

 
 
 
 

▲ 竣工照片

项目信息

业主: 绍兴会稽山度假区大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景区

总建筑面积: 2.8万m 2

设计时间: 2019.05~2020.01

建成时间: 2020.12

设计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团队: 肖志斌、张杰、丁子文、沈泽平、何立宏、陈旭、吕君锋、姜啸、王忠明等

供稿人:丁子文,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