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项目加强型装配式基础施工技术(2)
博思塔尼亚
2025年02月14日 10:58:13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

作者:李春辉,等

  4 施工准备 4.1 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完成,基坑填至设计标高,并经五方参建单位验槽后,确定基坑承载力均匀方可进行施工,否则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对现场进行确认,地基承载力未达到要求时严格禁止施工。 4.2 技术准备 在进入现场施工前,利用地勘报告分析现场土质情况,对钢制螺旋桩布置图进行初步核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制订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前应进行试打桩,以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同时对钢制螺旋桩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明确钢制螺旋桩施工完成后标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编制钢制螺旋桩材料计划。

 

4 施工准备

4.1 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完成,基坑填至设计标高,并经五方参建单位验槽后,确定基坑承载力均匀方可进行施工,否则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对现场进行确认,地基承载力未达到要求时严格禁止施工。

4.2 技术准备

在进入现场施工前,利用地勘报告分析现场土质情况,对钢制螺旋桩布置图进行初步核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制订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前应进行试打桩,以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同时对钢制螺旋桩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明确钢制螺旋桩施工完成后标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编制钢制螺旋桩材料计划。

4.3 劳动力配置

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安排,结合工程单体楼栋数和施工工序,按照两栋单体楼设置一组,组与组之间采取流水施工,组内平行施工的方式配置劳动力。

4.4 施工机械与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编制加强型装配式地基基础施工机械与材料计划,组织施工所需的全站仪、配电箱、电动扳手、挖掘机、汽车式起重机、钢制螺旋桩、连接件、承台和钢梁等各类材料及物资进场准备工作。

5 施工工艺流程

5.1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固定定位钢板→桩机就位→起吊螺旋桩→稳桩→打桩→接桩→中间检查验收→调平→安装钢承台及连接件→安装钢梁。

5.2 操作要点

(1)测量放线和定位:按施工图纸要求规范放出坐标点和桩点位,螺旋桩位置插上钢筋做记号,在钢筋定位点套上打桩定位板,确保定点钢筋在定位板中心,方可在定位板四角打上定位桩,固定定位板后可拔出钢筋。

(2)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起吊螺旋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螺旋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对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保护帽,即可去除索具。

(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可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5)打桩:钢质螺旋桩施工应采用机械沉桩,宜选择旋进沉桩方式。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6)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M8×25自攻螺丝将螺旋桩端部与加长桩进行接桩,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7)中间检查验收及调平:施工完成后复核坐标及顶部高程,要求与图纸数据的误差在±5mm。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要求最后3次10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完成一个组团的打桩施工后复核坐标及顶部高程,用水准仪按图纸尺寸对每一根螺旋桩进行测量,要求每根桩的尺寸高度不能超出图纸数据的±5mm。

(8)安装承台及连接件:先将所有承台及连接件按图纸摆放在图纸标注的位置,摆放完成后按照图纸核对编号并安装。

(9)安装钢梁:钢梁安装时按照图纸标注的尺寸将对应的钢梁摆放在指定位置,确认摆放位置与图纸无误后拧钢梁螺丝,注意此时只是固定螺丝不可拧紧,便于后续调节总基础的长、宽和总尺寸。

调整整个基础的总长、总宽、对角线,要求不超出图纸数据的±10mm;拧紧钢梁平台的全部螺丝,确保每一粒螺丝锁紧无松动、滑牙;钢梁螺丝拧紧后再次测量基础的总长、总宽、对角线,要求不超出图纸数据的±10mm;拧紧钢制螺旋桩与钢梁连接件的M12螺栓,确保每支桩与平台法兰盘都有4支螺栓固定,且无松动、滑牙;测量基础的总长、总宽、对角线、平台标高,要求与图纸数据的误差不超过±10mm。

5.3 施工注意事项

(1)确保钢制螺旋桩前后左右垂直,边打边测量垂直度;确认好法兰标高,一步到位,避免打低发生回旋。

(2)打桩过程中,遇见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和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坏时应暂停,及时进行处理。

(3)安装钢制螺旋桩连接件前,测量每一支钢制螺旋桩法兰面高度、尺寸是否与图纸相符。

(4)所有主梁和钢制螺旋桩连接件螺丝待定不锁紧,安装次梁之前调整长、宽、对角尺寸(保证误差±3mm),如对角尺寸有误差可以用拉线钳或者倒链拉紧,待所有配件钢梁螺丝锁紧方可松倒链。

(5)当地表遇有大石块、混凝土块等回填物时,应在插入桩前进行触探,并清除桩位上的障碍物。

6 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质量标准见表2。

表2 质量标准

   

(1)材料进场前需检查钢制螺旋桩、钢梁等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复试报告、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2)钢制螺旋桩运输和堆放时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畅通;钢桩应按照规格、材质分别堆放,堆放层数不宜大于5层,支点应设置合理,钢桩两端应采用木楔塞住;桩的两端应有适当的保护措施,搬运时应防止桩体撞击而造成桩端、桩体损坏或弯曲。

(3)打桩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或辅助工艺,确保施工过程中桩身的稳定性。桩插入时的垂直偏差不超过0.5%,桩位允许偏差不超过±10mm。

(4)钢制螺旋桩标高需有专人控制,严禁超打,施工过程中需要人随时对桩的垂直度进行校正。

(5)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装配式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变形观测,观测次数如下:首层施工完毕即观测1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1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7 结束语

本应急项目所用加强型装配式地基基础场地适应性广,适用于任何气候、砂土、淤泥质土与湿陷性黄土等土质;环境影响小,施工安装时不破坏自然地面,低碳环保,无污染;施工效率高,构件和配件都是在工厂制作,全部采用螺栓现场安装连接,无须焊接与明火操作,快捷、安全、牢固;整个基础体系可靠耐久,可循环利用,安装快速,拆卸方便,迁移简单,是装配式建筑的完美地基基础。

本文已完结

摘自《建筑技术》2023年12月, 李春辉, 王 岩, 孙军令, 马靖原, 崔庆军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