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涵下穿再生水管线土方开挖与支护
雪花勇闯天涯
2025年02月14日 11:07:59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

作者:邹书明,等

  1 工程概况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通过新建连通管道、穿堤管涵、出水涵等将大宁水库与永定河连通。在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中线水向宛平湖末端至京良路段永定河进行生态补水,既改善了永定河生态环境,又进一步发挥了中线工程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出水涵为4m×4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W6F150,需下穿小红门再生水管线,达到向永定河生态补水的目的。

 

1 工程概况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通过新建连通管道、穿堤管涵、出水涵等将大宁水库与永定河连通。在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中线水向宛平湖末端至京良路段永定河进行生态补水,既改善了永定河生态环境,又进一步发挥了中线工程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出水涵为4m×4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W6F150,需下穿小红门再生水管线,达到向永定河生态补水的目的。

1.2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工程简介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位于本工程桩号0+730.197,位于出水涵上方,管中心高程49.500m,其结构为钢管外满包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直径为1400mm,钢管壁厚12mm,钢管外采用四油一布加强级环氧煤沥青涂料,钢管外包PE卷材,厚10mm,钢筋混凝土包封为50cm,钢筋直径为12~16mm。

1.3 出水涵与再生水管线的位置关系

出水涵涵顶与再生水管线包封底相距0.2m,同时再生水管线肩负供水任务,故不能采取断管后再恢复的施工方案,为了保证再生水管线的供水任务,同时又能保证本工程的工期目标,故采用出水涵下穿再生水管线,对再生水管线进行减重后,上方悬吊保护、下方钢管支撑的方案,对管线下土方进行开挖与支护。

再生水管线与出水涵位置关系截面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再生水管线与出水涵位置关系截面示意

2 施工方案

2.1 施工原则

为了满足出水涵施工要求,并本着对再生水管少拆除、尽量保留原有结构的原则,本次拆除钢筋混凝土跨度为6m,拆除后对钢管进行悬吊保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管道下土方进行开挖。开挖散水采用喷锚支护方式,确保边坡安全,开挖完成后增设钢管支撑。

同时为出水涵创造施工空间,待出水涵涵身施工完毕后恢复再生水管线原状。总原则为“先减重,再保护,先拆除管道钢筋混凝土包封,再对钢管进行悬吊保护”。

2.2 再生水管线包封钢筋混凝土拆除

综合考虑,再生水管线重量大多来自包封钢筋混凝土重量,考虑混凝土自重,保护困难,故采用水钻钻孔、绳锯切割混凝土方法减小再生水管重量。

钻孔及切割分两次进行,每次切割厚度15cm,总计30cm。钻孔孔径50mm,孔距500mm,切割顺序为先上,后左右,最后切除下部混凝土。

第一次切割完成后观察再生水管线情况,再生水管线沉降监测符合规范要求后进行第二次切割。

为了防止再生水管线产生沉降,先保留再生水管线下部混凝土,同时也利用其保护悬吊钢管。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包封钢筋混凝土切除示意如图2所示。

图2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包封钢筋混凝土切除示意

2.3 悬吊梁架设施工

悬吊梁采用I63c热轧普通工字钢,为了保证再生水管线不产生沉降,悬吊梁长14m,采用直径28mm钢丝绳结构物绑扎,在完好管道钢筋混凝土包 封上各外延2m。在管线底部土方开挖前,凿除钢筋混凝土包封内每0.5m设置一道钢丝绳,进行环向悬吊,并在伸缩缝处进行钢丝绳加密悬吊。管顶沉降最大值5mm,为了控制再生水管线沉降,架设钢梁后,将再生水管线向上预吊1~2mm上拱。小红门再生水管线悬吊梁示意如图3所示。

图3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悬吊梁示意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再生水管线安全,在悬吊加固完成后,在再生水管线下部土方开挖前,进行管道下部包封钢筋混凝土的拆除施工,根据钢丝绳环向吊装距离,每造出一段混凝土就进行钢丝绳的收紧加密,确保再生水管线的钢管稳固,在钢丝绳与钢管之间增加橡胶垫片,确保在悬吊期间不会对光管外防腐产生破坏。

拆除包封钢筋混凝土后小红门再生水管线悬吊梁示意如图4所示。

图4 拆除包封钢筋混凝土后小红门再生水管线悬吊梁示意

2.4 再生水管线下土方开挖

根据悬吊保护方案,为了保证边坡稳固,再生水管线下土方采用人工分段分层形式开挖,边坡保护采取随开挖随注浆喷锚加固的方法,土方开挖完成后,再生水管线下方采用钢管支护。

施工原则“分序开挖、增设支柱、承重土体注浆固结、开挖边坡喷锚支护”。

故本次开挖分3段进行,如图5所示。

图5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下土方开挖步序示意

2.4.1 再生水管线下方边坡土方注浆固结

根据再生水管线悬吊保护方案,首先对再生水管线切割后的两侧土方进行注浆固结,注浆采用2.5m长小导管无缝钢管入土体内,小导管环向上间距0.4m设置泄浆孔(泄浆孔成梅花形布置)进行双液浆固结。

固结加固根据开挖步序分次进行,保证在每次开挖前对边坡土方进行注浆固结,以保证边坡开挖过程稳固,在完成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

再生水管线下方边坡土方注浆固结步序示意如图6所示。

图6 再生水管线下方边坡土方注浆固结步序示意

2.4.2 土方开挖及喷锚支护施工

土方开挖完成后,为了保证边坡稳定,立即对边坡进行喷锚支护,喷锚采用直径25mm、长2m的螺纹钢筋作锚杆,打入土体内1.9m,外露10cm,挂钢筋网片进行喷锚。

因本次土方开挖为分序开挖,根据注浆固结及土方开挖步序,喷锚支护与注浆固结步序相同。

2.4.3 再生水管线增设支柱

为了保证出水涵施工期间的供水安全,在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完成后进行支护,支护采用直径400mm的无缝钢管,壁厚1.5cm,根据开挖步序分3次进行支护。

第一次支护选择在土方开挖、边坡喷锚支护完成后,在再生水管线下方采用直径400mm、壁厚1.5cm的无缝钢管,进行长2.5m的临时支护。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第一步临时支护示意如图7所示。

图7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第一步临时支护示意

第二次支护选择在第2步土方开挖、边坡喷锚支护完成后,采用2根并置直径400mm、壁厚1.5cm的无缝钢管,进行长4.8m的永久支护,支护距离边坡底口1m,在出水涵内侧墙内,位于再生水管线下方中间位置,待出水涵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对出水涵内钢管进行切割。小红门再生水管线第二步永久支护示意如图8所示。

图8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第二步永久支护示意

第三次支护选择在拆除临时支护,第3步土方开挖、边坡喷锚支护完成后,采用2根直径400mm、壁厚1.5cm的无缝钢管,进行长4.8m的永久支护,支护距离边坡底口1m,在出水涵内侧墙内,位于再生水管线下方中间位置,待出水涵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对出水涵内钢管进行切割。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第三步永久支护示意如图9所示。

图9 小红门再生水管线第三步永久支护示意

为了保证支柱的稳定性,在支柱下方将钢板切割成边长为0.5m的等边三角作为钢管的斜撑,并在钢管顶部与再生水管线混凝土之间采用钢板进行塞垫,钢板片数根据现场钢管与混凝土之间距离调节,保证支柱与再生水管混凝土完全贴合,并处于受力状态。

2.5 再生水管线混凝土包封恢复施工

待出水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出水涵上方浇筑混凝土垫层,在拆除管道下部与出水涵之间采用直径400mm的无缝钢管进行支撑转换。

转换完成后,对出水涵墙体内钢管进行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出水涵内钢管切除,涵顶及涵基础内钢管采用直径16mm的钢筋与钢管焊接,然后浇筑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根据小红门再生水管线管道包封结构及钢筋图,对再生水管线外圈钢筋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板支护,对再生水管线进行恢复。

3 安全监测

施工期主要监测内容为再生水管线的沉降变化。再生水管线悬吊长度为6m,沿轴线方向在再生水管线顶面设置3个监测点,监测点用油漆标记,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施工时,再生水管线沉降控制值允许变形值 S max =3mm,变化速度不超过1mm/d,监测频率为1次/d。施工过程中再生水管线未发生沉降,施工效果良好。

4 结束语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及施工步序进行作业,采用上方悬吊加下方钢管支撑方式,更好地保证了再生水管线在不断水条件下的安全运行。

采用人工分段分层注浆喷锚保证了管线下方边坡稳定,为出水涵提供安全施工场地。

再生水管线混凝土包封恢复时在出水涵上方浇筑垫层混凝土,有效地将两个水利设施分隔开,保证了相互运行的安全。

摘自《建筑技术》2023年8月,邹书明,张笑林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5年02月16日 08:55:05
2楼

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