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价依据与市场决定性作用 减少政府干预:2024 版标准不再将政府定额和信息价作为主要的计价依据,而是强调市场价格信息、工程造价数据库以及投标人自身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成本消耗等内容在确定工程造价中的作用。这使得工程计价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有利于激发市场竞争活力,让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市场情况进行自主报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明确交易定价与成本关系:要求发包人完整、准确地描述拟建工程的各项特征和性能,以便承包人形成完整、合理的投标报价。同时,允许承包人自主选择施工措施和组织方案,使承包人能够更好地根据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计价依据与市场决定性作用
减少政府干预:2024 版标准不再将政府定额和信息价作为主要的计价依据,而是强调市场价格信息、工程造价数据库以及投标人自身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成本消耗等内容在确定工程造价中的作用。这使得工程计价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有利于激发市场竞争活力,让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市场情况进行自主报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明确交易定价与成本关系:要求发包人完整、准确地描述拟建工程的各项特征和性能,以便承包人形成完整、合理的投标报价。同时,允许承包人自主选择施工措施和组织方案,使承包人能够更好地根据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风险合理分配
明确分配原则:按照 “谁的责任、由谁承担”“谁风险可控、由谁承担” 等原则,对发承包双方在计量计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合理分配。这有助于减少双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使各方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在工程建设中的风险责任,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增强风险意识:各参与方需要更加重视风险评估和管理,在合同签订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对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如果发包人认为自己对市场价格变化的把控能力更强,可在合同中约定承担一定范围内的价格风险;而承包人则需要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全过程造价管控
覆盖各个环节:改变了以往 “重计算、轻管理” 的传统观念,强调对建设项目招标采购、交易定价、履约控制、结算管理等全过程造价管控。这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企业等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加强造价管理,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到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和进度款支付,再到竣工结算和最终结清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造价管控,确保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提升管控能力:各参建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全过程造价管控体系,配备专业的造价管理人员,采用先进的造价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如 BIM 技术、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等,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协同管理的合力,共同做好工程造价管控工作。
合同管理方面
合同选择与要求:增加了合同选择与要求章节,为发承包双方提供了更明确的合同选择指导和具体要求。双方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复杂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风险分担、计价方式、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避免合同条款的模糊和歧义,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合同价款争议解决:修订了合同价款争议解决的办法,强调协商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多种解决方式的运用,为双方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争议解决途径。同时,明确了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程序和要求,有助于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施工措施项目计价规则
修订计价规则:对施工措施项目计价规则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施工措施项目费用的计算更加注重实际发生的情况和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再单纯依赖定额或固定的费率。承包人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施工措施项目的费用,这就要求承包人在投标报价时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进度等,提高投标报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鼓励技术创新:新的计价规则为承包人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空间,鼓励承包人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优化施工措施项目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承包人可以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或设备,减少措施项目的工程量或费用,从而在投标报价中获得竞争优势。
施工过程结算
增加结算规则:增加了施工过程结算计价与支付规则,明确了施工过程结算的程序、时间、支付比例等具体要求。这使得承包人能够及时获得工程进度款,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包人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施工过程结算可以按照工程形象进度或时间节点进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结算的具体方式和支付比例,如按月结算、按季度结算或按工程节点结算等。
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发承包双方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办理工程计量和价款结算手续,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变更、索赔等事项的管理和记录。这就需要双方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结算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配备专业的结算人员,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结算资料,确保施工过程结算的顺利进行。同时,施工过程结算也为竣工结算提供了更加准确和详细的基础数据,减少了竣工结算时的争议和纠纷。
竣工结算与支付
规范结算程序:在竣工结算方面,进一步规范了结算的程序和时间要求,明确了发承包双方在竣工结算核对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承包人应在合同约定时间内编制完成竣工结算书,并提交给发包人,发包人应在收到后按合同约定时间核对。双方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计价标准进行结算,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强化支付管理:强调了发包人在竣工结算后应及时支付工程结算价款的责任,对于发包人未按时支付的情况,规定了相应的违约责任和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等。这有助于保护承包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发包人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发生,同时也维护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对各参与方的影响
对建设单位的影响:需要逐步摆脱对政府定价的依赖,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掌握市场真实数据,科学合理地编制各类造价文件。同时,要增强市场意识,在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合理确定风险、变更、价格调整等条款,使工程造价既算得准又控得住,真正承担起造价管控的主体责任。此外,建设单位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索赔等事项,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施工单位的影响:应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成本管控能力。注重提升技术能力、装备水平和现场管理能力,优化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案,实现降本增效。在投标报价时,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和自身的成本情况,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同时,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履行,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和结算,及时办理工程变更和索赔等手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造价咨询企业的影响:需要实施全过程造价管控,相对于传统造价咨询模式,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就要求造价咨询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配备专业的造价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采用先进的造价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造价咨询服务。同时,造价咨询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工程造价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为工程造价的确定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202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从多个方面对工程建设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风险的合理分配、全过程造价管控等重要原则,对合同管理、施工措施项目计价、施工过程结算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参建单位需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该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