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12月9日至11日,“第21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暨《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24年会”在重庆圆满召开。大会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军以《三线互联互通在重庆的运营实践及探索》为题做精彩演讲
基本概况
·时间线
2015年6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实施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示范应用项目。
2015年-2020年,以重庆二轮4号线、5号线、10号线及环线为依托,开展互联互通建设。
2020年6月24日,互联互通CBTC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9月18日,实现“4-环”两线互联互通运营。
2021年11月17日,互联互通测试平台通过验收。12月28日,实现“4-环-5”三线互联互通运营。
·成果
首次实现了基于统一标准体系的不同信号厂商装载各自车载设备的列车,在不同线路共线和跨线运营,实现了重庆市郊东北片区.市郊西南片区与中心城区三大区域,以及三大铁路枢纽(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沙坪坝站)的快速直联。重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安全运营4年其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快速、直达、高效服务获得国内外行业及乘客广泛好评。
运营实践情况
·乘客维度
相较普通车,直快车运行时间节约19分钟,累计出行时间节约33分钟(考虑候车及换乘):旅行速度由33.71km/h提升至42.43km/h。
直快车乘客平均乘车时间15分钟较普通车平均节约5分52秒,出行效率提升28.2%,每日共计节约3602小时。
线网25471个(占28%)OD对间出行时间减少,覆盖线网近32万(占12%)乘客。
·企业维度
资源共享更全面: 4号线、5号线、10号线及环线列车停放同一车辆段; 4号线、5号线互联互通列车常态化异地停放,减少空驶里程; 5号线一期北段开通初期,4号线、环线及10号线各提供1-2列车共享使用。
边际效应更显现: 通过互联互通,直快车插入法行车,最小行车间距可缩短至5分钟; 可直达冉家坝、沙坪坝等核心区域,线路边界延伸,吸引力增强; 既有运能利用率得到提升,边际效应得以发挥。
思考和探索
·更深应用
实现车辆、人员及各类资源的更深层次共享,如建设车辆大修共享基地。
研究增加“4-环-5”互联互通列车开行密度;延长互联互通交路,如延长至4号线二期黄岭。
·更强功能
功能叠加,助力绿智融合发展,24号线、7号线、17号线“全自动+灵活编组+互联互通”深化不同制式间互联互通。
促进“四网融合”,如江跳线与5号线贯通交路延长至悦港北路。
·更多线路
扩大互联互通网络化规模,增加 9 号线、10 号线。
研究第五轮规划线路互联互通可行性,增设 “5-9” 联络线、“1-6” 联络线、“6-10” 联络线等。
·更加灵活
优化互联互通运营筹备程序,灵活互联互通行车组织方案。
探索灵活改造方式,降低互联互通实现门槛及代价。
(演讲PPT部分展示)
PART. 0 3
编辑:余超婧
审核:王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