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隐士:卒姆托的静谧世界
harrisonding
2025年02月17日 16:20:47
只看楼主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匠山

"       建筑隐士 卒姆托的静谧世界 工作时,他以“慢”著称。30年来,建筑作品不过二十余件。在这个追求快速、高效的时代,他曾花十年的时间,完成一个温泉浴场项目。


"      

建筑隐士

卒姆托的静谧世界


工作时,他以“慢”著称。30年来,建筑作品不过二十余件。在这个追求快速、高效的时代,他曾花十年的时间,完成一个温泉浴场项目。


“设计事关专注。你深入到你想做的事情上,深入地研究。专注是温暖而私密的,就像地球内部的火——强烈,但并不扭曲。你可以去到一个能 真正用心感受 的地方:那其实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01
卒姆托自宅及工作室

卒姆托的父亲是位出色的木匠,受父亲影响,卒姆托相继于老家的巴塞尔工艺学校、纽约Pratt学院完成城市规划与工业设计的学习,之后的十年时间里,他做过文物保护建筑师,还担任过不少古村庄的建筑、规划顾问以及建筑分析师。


工作的关系,卒姆托经手的大部分项目都是与 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相关的,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响了他对建筑的理解。他认为,建筑应该是“平静、耐久,充满着温暖和感知力量的存在”。

▲自宅立面  

带着这样的期许,1979年,卒姆托回到瑞士,在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哈尔登施泰因,他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在7年后以 木头 为材料,建了一幢房子,作为自己第一个“职住一体”的空间。

 
这个工作室被设想成供我们所有人居住的   花园住宅     一楼有一间花园房,二楼有一间绘图室。   房子前面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有一块块方形的土地,一条带状的水渠,还有日本樱花树。
  ▲构思草图
房子分两层,带一个坡屋顶,外立面由竖向黑木条组成,朝向小路的立面,设有入口和一小扇开窗,除了面向不远处山群的立面的景观窗,开窗主要集中在   面朝花园   的那一面。  
  ▲立面模数
面向花园的立面大面积地开窗,窗扇的模数和花园铺地的模数一致,足见建筑师在秩序上希望 将景观引入到进深不大的室内 。花园也是工作室活动的地方。藤架上长满了葡萄藤,而帆布屏风则能够保护工作室免受阳光的照射。
  ▲立面模数

  我喜欢在一堵长墙附近工作,这样可以使我身后的区域保持干净和受保护。我总是觉得,独自坐在长墙边的房间里工作,看着樱桃树,看着孩子们玩耍,是一种奢侈和荣幸。 这个地方给我一种轻松又充满力量的感觉 回想起来,我认为作为一名建筑师,拥有这样一个地方是件好事—— 一个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家人就在附近。”  
    自宅室内
2003年,卒姆托在相隔不到100米的地方,以 混凝土 为材料,打造了自己的第二间工作室,同时也是自宅。
  ▲第二间自宅
与第一间类似,朝向街道部分弱化开窗,增加私密性。   这个空间整体呈U字形,中间的长院承接景观的功能,整个空间的落地窗也集中在这个区域。  
2016年 ,在距离前两个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卒姆托以 玻璃 为材料,将一栋旧谷仓改造成了第三间工作室。 原有建筑的外墙被保留下来,作为挡土墙使用。
  ▲第三间自宅
四层   的玻璃房,外壳结构是木构造,被一个波纹铁制屋顶覆盖,外层的丝网遮阳网对玻璃帷幕墙起到保护作用,内部则是混凝土结构,地面层可以采取宽敞的双开门通向前院。  
如果说前两个建筑还是对外界街道封闭的,偏私密;   那么第三栋“玻璃房”则将它的内在全部展现了出来,完全地融入了当地。  
通过这三个工作室,也能看到卒姆托随着时间推移,对建筑与 材料、光线、自然 环境 之间的关系理解的变化。


02
克劳斯兄弟乡野教堂

  不像很多做城市项目的建筑师,卒姆托的项目零零散散地分散在瑞士为中心的欧洲中部,大部份在 阿尔卑斯山间  

克劳斯兄弟礼堂的建立是为了纪念Bruder Klaus,他是15世纪的一位圣徒, 很受瑞士人和南德人尊重,因为他在瑞士联邦过程中对敦促和平做出杰出贡献、避免了内战。   圣徒出自富贵之家,后出家做隐士,在往后20年间住在岩石间的棚子里,是一个把石头当作枕头的人。

  ▲远景
这个小教堂远远望去像杵在旷野上的一块巨石,周围没有其它建筑,显得十分醒目。
  ▲近景
巨石唯一的入口是一个可以开启的 三角形金属门 。唯一显示教堂功能的标志,就是门口上方细细的十字架。
  ▲教堂入口
建筑完全是依靠当地村民施工的。   卒姆托希望,未来的使用者——十几位村民,能共同参与到这项神圣的工程里来,一起建造这个神圣的场所。   卒姆托认为这对他们很重要,是某种程度的谦卑,或者说,参与教堂建造是信徒们一种 亲身奉献和修行 的劳动。  
村民们先用100多条树木搭出一个框架,再一层层浇筑混凝土外层,并在这个过程中穿插钢管。
框架完成后,将混凝土层倒入并夯实在现有表面之上,每层厚度约50厘米。   当所有24层的混凝土凝固后,烧掉木框架后,留下空心的发黑空腔和烧焦的墙壁,   内部独特的屋顶表面由一层冻结的熔融铅平衡。
  ▲木框架
  ▲框架剖面
    木条组装示意  
建筑师在钢管的里端嵌上一颗颗玻璃珠。这些安装的玻璃小球,让人们可以在昏黑的环境里看到点点的微光。 建筑外表朴素、棱角分明,内部空间却曲折蜿蜒,神圣安详。    
建筑材料除了混凝土还有泥土和砂石,由于每天村民们只一起往上筑造50厘米,最后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有变化的外立面。  
  ▲外立面
由于顶部开口,室内常常会有积水,湿冷却映着天光。
 
相比那些波澜壮阔的哥特式教堂,也许这个阴暗潮湿的小空间令人不适,但是正是这种体会自然的氛围,恰巧能将人代入到圣徒当年所处的 石室氛围 内,令人感觉和当年的圣徒更近了点。这种促狭,逼仄的空间,实则是对Bruder klaus圣徒的一种尊重与感恩。  


03
瓦尔斯温泉浴场

瓦尔斯温泉浴场所在的瑞士瓦尔斯村庄位于莱纳河谷东侧的阿尔卑斯山峡谷之中,浴场主要服务于周围的酒店。其所在场地自身自北向南有一定的坡度,所以卒姆托从自然地貌及人文角度出发,将建筑镶嵌在坡地之中,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最大程度上维持场地的完整性,又可以保持浴场特需的 私密性   和使用者良好的 风景欣赏  

  ▲位于峡谷之中
整体的建筑是由15个各不相同的小型体块拼凑而成的三维空间。屋顶错落,间隔的细微缝隙,让建筑内部获得采光。将原址本来就有的石头作为建材,营造出庄严、厚重的历史感。
 
瓦尔斯温泉浴场在平面上运用了 “风车原则” “拉链原则” ,使空间时而打开,时而关闭,这些体块间既多变又曲折的空间以一种平静的韵律涌动,邀请人走动或停留。  
  ▲风车原则  
  ▲拉链原则
该建筑采用了 无梁平板屋面 ,为建筑内部营造出一种洞穴的感觉。   同时,无梁   平板屋面不仅可以考虑到建筑物内的温度差进行扩展,以及建筑物内外的温差,而且可以使条纹形状的光进入建筑内部形成光影游戏。
  ▲无梁楼板
建筑材质选用 片麻岩 ,卒姆托对片麻岩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将片麻岩切割打磨拼接排列。   将石头内部的质感呈现出来,使得建筑给人的印象首先是石头与水相融,同时表达出石头和水即 相亲又相斥 的双重关系,片麻岩也是当地常用材质。  
卒姆托认为,这些巨石经过挤压,出现断层、凹褶,有时断裂成数千片。 而浴场作为这里的建筑物,本就应该和瓦尔斯谷的巨石,与当地地形及地质连成一气。
泉水通过片麻地质构造到达地面进入人造的片麻岩空间,使人在泉水中获得地上地下不同的体验。
  ▲片麻岩


结语


相比于设计一座好看的建筑,如何最大化人们在建筑中的“五感”体验,是卒姆托试图通过 材料、光线、环境 组成而成的情境去呈现 的。


他曾在《建筑氛围》一书中做过解释:“建筑具有自己的领域,它与实际生活存在着物质的联系。我并不认为建筑是一种信息或象征。它首先是 生活的容器和背景 ,敏感地容纳着地板上脚步的节奏,容纳着工作的专注,容纳着睡眠的寂静。”


资料引述:
1.《经典再读186 | 卒姆托在哈登施坦因:第一个工作室》  
2 .   彼得·祖姆托丨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  
3.《   “孤独”建筑之美 | 彼得卒姆托的克劳斯兄弟田野教堂》

编辑     吴悦祺
责编     曹瑞文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