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书舍 / 思所建筑空间
贪玩少年侠
2025年02月17日 16:30:54
只看楼主

来源:青年建筑

转自公众号:设计西安     当时书舍是位于四海唐人街·东方集三楼的一个以"吃"为主题的书籍文化空间,这里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新旧之间的结合,也能看到人间烟火的喧闹与文人墨客静怡的结合。    

转自公众号:设计西安

 

 
当时书舍是位于四海唐人街·东方集三楼的一个以"吃"为主题的书籍文化空间,这里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新旧之间的结合,也能看到人间烟火的喧闹与文人墨客静怡的结合。  

 
原始场地结构不变,设计师通过结构内置,重新向我们构建了一个古朴、现代又安静的读书场域。契合东方集“洋气的日常烟火”的基调,当时书舍,在都市之地,打造了一个具有传统东方色彩、多元场景的,关于食之文化的新型社交场域。  

 

 
01.  
项目概述   

 
 

 
当时书舍由四海唐人街和瓦当博物馆共同筹建运营,由西安思所建筑空间设计团队主持设计。  

 
设计师张云霄和李文杰在原始场地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在一个高挑空的黑色盒子里,置入一个安静古朴的现代文化空间。空间本体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态,通过不同建筑面的透视关系,以小见大,一瓦一檐一柱一顶,都蕴藏空间本身想要传达的古朴宁静之意。  

 

 

 
项目所处位置的东方集,是一个以为美食为主的商业空间,楼下喧嚣热闹,是消费者喜欢聚集之地,楼上宁静致远,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二楼与三楼之间,通过一个现代醒目的红色旋转楼梯,将两个场域连接,以一种巧妙的形式,引导消费者,进入这里一探究竟。  

 

 

 

 
02.  
元素表达   

 
 

 
空间的元素表达上,内敛而有深意。设计师将中国传统建筑中顶檐上一种重要的建筑装饰构件——瓦当,做了抽象转译,运用于空间当中。书店入口的展陈中心,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结合瓦当的构件元素,特制而成书籍的展架。入口左侧的咖啡接待区,从咖啡的出品到装饰品,瓦当的元素都蕴含其中。  

 

 

 
斗拱、石墩结合圆柱等传统建筑元素被运用于空间之中,支撑起整个空间的结构,同时不断强化空间想要传递的沉稳与内敛,中式花窗的虚实透景,丰富空间层次,目光所至,不断形成新的空间转折点,大大增加了空间体验。  

 

 

 

 
03.  
空间关系   

 
 
设计动图  

 
如何让不到300平的矩形空间,产生空间趣味性,从而打破传统中式空间带来的厚重与方正,是设计师首先考虑的问题。  

 
原有的黑色顶面和地面不变,设计师将巧思植入于空间中摆放书籍的墙体上,将所有墙体都做不同角度的折叠、旋转,并在部分墙体上开窗透景,同时在不同墙体之间,预留一部分空隙,让书店内部用于展陈的墙体产生一定的序列关系。  

 

 

 
墙体的折叠,让空间内部虚实结合,阅览者置身其中,保证其安静阅读的同时,也让空间的隐私性大大加强。  

 
空间的色彩布局上,白色与木色的大面积使用,消解了原本黑色的空间底色,左侧咖啡接待区上方的白色弧形遮布,遮挡原始建筑顶面杂乱的同时,呼应了右侧建筑体的顶面,二者合二为一,让书店的左右分区形成围合之势,打造一个功能各异又互补的读书空间。  

 

 

 

 
04.  
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上,当时书舍做了两个不同分区,左侧分别是咖啡操作台和一些散座,这里可以安静享受一杯咖啡特调,瓦当的陶瓷周边与咖啡的创意结合,带给消费者新奇的体验,右侧则是安静的阅读区,在每一个合适的转角处,设计师都设置了读书角,消费者可以点上一杯咖啡,选一本书,坐在任一个角落安静阅读,也可以把这里当成自习室,安静充实的为自己充电,城市之间,当时书舍仿佛成为那个能随时为自己充电的能量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书舍里陈列的所有书籍,都是饮食文化相关的书籍,年轻的食客们,在楼下热热闹闹的大快朵颐之后,转角上到三楼,便能找到食之相关的精神高地,寻一本喜欢的书,安静阅读,综合性商业空间的丰富性与多元体验,在这里被填满,也让消费者与品牌传播深度绑定,产生更加广泛而自发的用户传播。  

 
不止于此,设计师为当时书舍还预留了一部分活动区域,日常在小型包间可以举行私密性较强的小型沙龙,也可以在公共区域举办一些书籍签售会或相关主题活动。  

 

 

 
项目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当时书社

项目类型:书店和咖啡集合

项目地点:四海唐人街

项目业主:当时空间

建筑面积:380

设计时间:2024.06

设计单位:西安思所建筑空间设计

主持设计师:张云霄 李文杰

设计团队:思所建筑空间

项目材料:实木,黑色方块地砖,青石,石头,亚克力,透光纱

项目摄影:王展甯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