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SMEDI经典工程

上海周家嘴路越江隧道
国内首条全预制拼装越江盾构隧道

该工程的建设 完善了上海北部城区越江通道布局,有效缓解了翔殷路隧道交通压力,并通过增设越江设施,提升了区域交通服务效能。
首次在国内越江盾构隧道内部结构中采用全预制拼装+少量接头现浇的结构体系,具有工期快、施工环境好的优势。
工程西起杨浦区内江路,东至浦东新区张扬北路,全长4.45公里,其中隧道段长4.064公里,盾构施工隧道段2.57公里,双向四车道规模,设计车速60km/h。

创新设计 技术引领
作为国内首条全预制越江盾构隧道,其盾构段内部采用双层全预制拼装整体式结构,预制率达90%以上。与现浇工艺相比,该技术使工期缩短80%,现场作业人员减少60%,建设效率显著提升。同时,预制拼装技术大幅减少了钢模板、脚手架等材料的周转量和运输车辆频次,有效降低了施工期间尾气排放,改善了施工环境。凭借这些优势,该项目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交通建设工程装配式示范项目。
科研先导 成果丰富
依托市科委《双层盾构隧道内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设计建造技术研究》,将成果应用于本工程。 依托上海科技启明星项目《复杂地层条件下超深大直径盾构土拱效应研究》、总院《超深大变形盾构防水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优化隧道管片配筋,节省工程投资约1600万元;形成可抵抗高水压的弹性密封垫,获得授权专利3项。开展《双层长大越江隧道烟气流动规律与疏散逃生救援策略研究》,合理确定盾构段疏散楼梯间距,以达到安全疏散目标。
绿色低碳 节能降噪
为解决对周边居民区的噪声影响,研发了自动开启式全影型声屏障,兼顾降噪和火灾排烟,获授权专利1项。 隧道照明采用集成封装可互换型LED及智能调光系统,分级调整各段的照明亮度。 采用更环保的锂电池,以及智能设备机箱,可实时获悉设备状态,便于后期运维管理。

项目主要设计人员:
周质炎、温竹茵、由广明、王 曦、
王作杰、赵建新、冯励凡、刘发前、
倪 丹、陆继诚、陆惠丰、袁 丁、
董蕃宗、邵奕敏、张 瑜、邬亦俊、
卢薇苓、张 杰、王 伟、毕遇舟、
何一凡、单浩然、高卫平、秦 健、
樊华青、张 毅、沈晨卫、丁明华、
孙立镖、薛 勇、罗衍俭、蒋祝金、
刘建槟、黄瑞达、刘绍彬、龚 昕、
张建安、高志强、陆 敏、秦方方、
王立友、王念渝、王永鑫、徐 舰、
李 庆、王 维、蔡 亮、左 佑、
曹 辉、陈 杰
项目 所获主要奖项 :
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