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造桥有多牛?零钉铆、无桥墩、不要片铁!
清凉小风扇
2025年02月24日 16:37:18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设计之家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桥梁作品。在国内同类桥梁中, 木拱桥 可谓是独树一帜。 木拱桥—活化石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桥梁作品。在国内同类桥梁中, 木拱桥 可谓是独树一帜。

木拱桥—活化石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   “桥” 的: 用木跨水,即今之桥也。  而从字形上看,桥,也是用木头 制造而成的。木拱桥是世界桥梁上独一无二的门类,   其营造技艺被称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代表着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

木拱桥的桥身如同彩虹,   因此又被称为“虹桥”。


   

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北宋张择端原版的 《清明上河图》   图中的 汴水虹桥 的单拱跨越近 17米的汴河水面, 宛若长虹。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木拱桥建造原理

木拱桥 采用 原木材料   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  运用 “编梁” 等核心技术,不要片铁, 全部使用榫卯 ,无钉、无铆、无桥墩。

只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   圆木纵横相置、交叉搭置、互相承托、逐节伸展,形成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


不仅如此,   木拱桥有很好的受压性能,  只要拱架两端固定,靠其本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支撑,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  以《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为例,可承压2-3吨重。


木拱廊桥再现

由于传统木拱桥的建造工艺有严格的程序,   只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   北宋之后,  明清时期均无文献记载木拱桥的修建  。因此,人们一度认为 该技术已经 失传。直到建筑学家们来到闽浙山区发现   木拱廊桥  。


木拱廊桥 是人们在木拱、 桥面上再加廊屋,并辅以雕梁画栋,飞檐重阁,  这些非但不会增加桥的负担,反而因为这重量,压制了拱桥结构特有的反弹力,使得廊屋和拱架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廊桥外部

廊桥内部    

还通过在靠近两岸下部结构中运用门式刚架,   增强了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 ,使得桥的跨度达 40多米


   


万安桥 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 ,为 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桥 。桥长 98.2米 、宽 4.7米 ,最短拱跨为 10.6米 ,最长拱跨为 15.2米 。据记载, 该桥始建于宋朝, 距今已有 923年 历史,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科学技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统计,我国木拱廊桥全国保存下来的 木拱廊桥 有近 110座  ,集中在福建和浙江边界。但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 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有所流逝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文化   和历史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