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投标领域,虚假招标信息(“假招标”)的存在给众多投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为了有效识别和防范“假招标”陷阱,投标企业必须首先认清其常见的特点和手段。这些特点包括编造虚假的公告原因、承诺高额利润以及提前索要保证金等,这些手段往往利用了投标人的急切心理和对信息的不熟悉。因此,一定要了解这些特点并掌握防范方法。
1、该项目刚刚开始运作,处于项目招标前期,还未正式进入招投程序;
2、称该项目是部队项目或者国防领域的保密项目,不适宜在网站发布信息,所以正规信息发布网站查不到该项目的公告信息。
从事招投标行业的人都知道,利润丰厚的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土石方工程和平场工程项目,所以“假招标”项目大多会是该类项目,这些项目专业资质要求低,回报利润看起非常可观,极具诱惑力。
这是假“招标人”行骗的的必要手段,类似“假招标”项目,提出的首要条件是:需要事先打多少多少诚意保证金或投标保证金,这是骗子的布下的骗局中的关键一环,一旦将保证金打进去就“竹篮打水一场空”,“招标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据悉,在假招标中被骗的企业比比皆是,辛辛苦苦打拼多年挣来的几百万上千万瞬间化为乌有,再也追不回来,有些企业因此资金链断裂,从此被迫破产,让人痛心疾首。奉劝投标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保持警惕,加强鉴别。
投标人在投标之前,首先要确认招标单位是否具有自主招标资格。目前我国招投标事业中呈现的是代理机构组织招标和自行组织招标并存的格局。
《招标投标法》第16条规定:“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投标人要通过正确、安全的渠道获取招标信息,查看招标公告,确保招标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自身利益。
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无法求证,处处都是陷阱。要通过正规的官方网站、媒体公布的招标信息中去查询,包括本地区招投标协会官方网站、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官方网站,以及当地正规报刊登载的信息。
按照正规的招标程序,尚未进入招投标交易环节的,招标人不会要求交任何保证金,凡是提前要求缴纳保证金的要一概拒绝。
只参与当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正规招标项目,进行公平竞争,不要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想法,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凡是别人许诺利润丰厚,许诺直接发包给你等等,都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提前支付保证金,因为这种情况大都是骗局。
综上所述,投标企业在面对“假招标”信息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核实招标人资格、确认招标公告发布渠道、避免轻信非官方信息、拒绝提前支付保证金等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同时,企业应摒弃一夜暴富的幻想,坚持参与正规招标项目,通过公平竞争获取机会。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