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为单层门式刚架结构,钢柱高度较高,柱底为铰接做法,抗弯刚度很弱,几近于机构,此时没有倒塌实属万幸;钢柱工字钢截面,未及时安装柱间交叉支撑和临时支撑,仅有刚性系杆是无法对钢柱产生侧向支撑作用的。
《钢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6-2021》7.1.4条规定:钢结构安装方法和顺序应根据结构特点、施工现场情况等确定,安装时应形成稳固的空间刚度单元。
正确施工顺序 :支撑应与连接刚架同步安装,先施工一个或多个封闭且稳定的空间支撑体系后,再依次安装相邻钢架,安装过程中及时拉结刚性系杆,安装刚架时应采取防止刚架侧向失稳的施工措施。
在安装柱脚铰接或高度较大的钢柱时,柱底板四周需设置垫块;钢柱平面内应增设可靠的临时支撑,平面外及时与稳定体系拉结刚性系杆,并保证柱间支撑及其刚性系杆已经提前安装完毕;及时进行底板下的二次灌浆工作;待与柱连接的钢梁、水平支撑或刚性系杆安装完成后,方可撤去防止钢柱和钢梁侧向失稳的施工措施。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师在遇到门式刚架、钢桁架屋盖等类似项目时,应在图纸和技术交底文件中,明确相应结构的施工顺序;审核施工措施和施工设计文件,对温度敏感结构,还应增加对合拢温度的相关规定;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因施工不当产生的额外的构件稳定应力。
复杂钢结构项目应增加施工模拟验算,施工模拟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当设计的施工次序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进行设计复核,变形和应力比须满足设计要求,且与正常设计结果相差不大;如果施工顺序避不可免地对构件内力产生较大影响时,应以施工模拟的内力和变形状态为基础,再施加额外的正常使用阶段荷载和地震作用,来保证全设计过程中结构和构件变形、应力比均满足要求。
本项目钢柱倒塌的原因是,预留的二次灌浆厚度(或柱脚底板至混凝土上表面的地脚锚栓预留厚度)较大,柱脚底板底部四周也未增设垫板。当钢柱过高或过重,地脚锚栓是按抗拉进行设计的,在初始缺陷和外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能会使部分地脚锚栓压屈,钢柱发生歪斜,柱底产生较大的二次弯矩也会将另一部分地脚锚栓拔断。
因此,在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控制好土建和柱脚底板的标高,按照图纸要求预留二次灌浆的厚度,待钢柱调平后,应及时在柱脚底板底部四周增设垫板,及时完成二次灌浆工作;设计单位应根据柱高和柱重、柱底是否为铰接等情况,适当增大地脚螺栓直径,对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施工措施应做好施工交底工作。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46.49 万条内容 · 116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钢结构厚预埋件,被退场返工,关键细节到底漏了什么呢?来源: 愚公解构 公 众 号 建筑工程行业出海,钢结构往往会首当其冲,不少原来做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师也开始转向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相比,钢结构设计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需要考虑 节点连接的设计细节、工厂制造工艺和现场安装方法 ,而这些问题在现浇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很少会涉及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