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钢结构稳定事故案例和原因分析 1

钢结构稳定事故案例和原因分析 1

发布于:2025-03-20 09:43:20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来源:钢结构设计

|

作者:微明

[复制转发]

来源:  唯结构  公    
绪论    
钢结构建筑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稳定,二是防腐和防火。其中,稳定问题占了钢结构基本理论的大部分内容。长期以来,钢结构稳定问题
不断地困扰着工程设计人员,这源于学校对结构稳定理论知识讲授不足。很多设计人员有关结构稳定知识仅局限于《材料力学》和《钢结构》课程的介绍,两者主要介绍单个构件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相对于实际工程结构的复杂多变,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弹塑性稳定。
接下来,我们将“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再到特殊”的顺序给大家逐步呈现稳定的面貌。稳定包含的内容多种,有轴压构件稳定、压弯构件稳定、扭转稳定、板件稳定、不同类型结构的整体稳定等等,如果设计人不了解各种稳定的计算方法和表现形式,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那我们就从事故中去学习“稳定”,看看它的具体表现形式。
此部分受制于篇幅原因,小编分成了两篇内容给大家汇报因“稳定”或“稳定承载力”导致的钢结构事故。钢结构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除稳定外,还有腐蚀防火设计、使用和维护不当、施工质量、超设计荷载、材料和构件生产缺陷、低温脆断、计算的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疲劳破坏等与钢结构稳定不直接相关的因素引起的倒塌,不在此系列汇报范围之内。如有遗漏,可加客服微信,进入交流群,大家共同沟通学习。
本文很多案例图片摘于其他公众号文章,小编对这些文章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1、施工顺序有误导致的结构倒塌    

该项目为单层门式刚架结构,钢柱高度较高,柱底为铰接做法,抗弯刚度很弱,几近于机构,此时没有倒塌实属万幸;钢柱工字钢截面,未及时安装柱间交叉支撑和临时支撑,仅有刚性系杆是无法对钢柱产生侧向支撑作用的。

图1 事故案例:先安装所有的门式刚架柱
安装钢梁后,又未及时安装其水平支撑体系。风荷载诱使钢梁发生侧向变形而失稳破坏,钢梁失稳会产生较大的梁端扭转,导致柱子侧向失稳,在刚性系杆的带动下,发生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倒塌。
图2 事故案例:安装钢梁后发生连续性倒塌
钢柱侧向失稳会产生较大的柱底二次弯矩,地脚锚栓被拔出。
图3 事故案例:地脚锚栓被拔出

《钢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6-2021》7.1.4条规定:钢结构安装方法和顺序应根据结构特点、施工现场情况等确定,安装时应形成稳固的空间刚度单元。

正确施工顺序 :支撑应与连接刚架同步安装,先施工一个或多个封闭且稳定的空间支撑体系后,再依次安装相邻钢架,安装过程中及时拉结刚性系杆,安装刚架时应采取防止刚架侧向失稳的施工措施。

在安装柱脚铰接或高度较大的钢柱时,柱底板四周需设置垫块;钢柱平面内应增设可靠的临时支撑,平面外及时与稳定体系拉结刚性系杆,并保证柱间支撑及其刚性系杆已经提前安装完毕;及时进行底板下的二次灌浆工作;待与柱连接的钢梁、水平支撑或刚性系杆安装完成后,方可撤去防止钢柱和钢梁侧向失稳的施工措施。


图4 正确的施工顺序示意图
除此之外, 单向或双向平面桁架钢屋盖 也应先施工封闭且稳定的支撑体系。
图5 单向桁架钢屋盖施工
  图6 仅有刚性系杆不能作为可靠的侧向支撑体系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师在遇到门式刚架、钢桁架屋盖等类似项目时,应在图纸和技术交底文件中,明确相应结构的施工顺序;审核施工措施和施工设计文件,对温度敏感结构,还应增加对合拢温度的相关规定;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因施工不当产生的额外的构件稳定应力。

复杂钢结构项目应增加施工模拟验算,施工模拟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当设计的施工次序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进行设计复核,变形和应力比须满足设计要求,且与正常设计结果相差不大;如果施工顺序避不可免地对构件内力产生较大影响时,应以施工模拟的内力和变形状态为基础,再施加额外的正常使用阶段荷载和地震作用,来保证全设计过程中结构和构件变形、应力比均满足要求。

图7 施工次序模拟分析
2、梁柱铰接导致的倒塌    
该项目本是框架结构体系,钢柱采用工字钢截面,但梁柱连接节点设计成了铰接形式,导致钢柱出现“稳定”问题。

  图8 事故案例:梁柱铰接而倒塌
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钢柱失稳发生了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此类结构形式本就是违规的,大多是未经正规设计的违章建筑,但此类事故却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科普一些建筑安全知识是有必要的。
图9 事故案例:浇筑混凝土时发生倒塌
图10所示的“框架结构”是不允许的,应保证梁柱刚接。我们知道,排架结构平面方向允许钢柱或格构柱悬臂,但规范中对柱计算长度系数、承载力和位移角等参数指标做出了明确要求,可保证柱子截面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平面外方向应采用(梁柱刚接的)框架结构或“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的结构形式。
图10 框架结构中不允许出现数量较多的梁柱铰接节点
图11 框架结构形式
“梁柱铰接(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结构形式的可广泛应用于层数较少的民房、幕墙和景观建筑,如图13~16所示。此类结构形式施工简单,施焊作业少。
图12 “梁柱铰接(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的计算示意简图
图13 “梁柱铰接(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结构案例1
图14 “梁柱铰接(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结构案例2
图15 “梁柱铰接(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结构案例3
图16 “梁柱铰接(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结构案例4
3、地脚锚栓在施工阶段受压失稳破坏      
图17 地脚锚栓受压失稳破坏

本项目钢柱倒塌的原因是,预留的二次灌浆厚度(或柱脚底板至混凝土上表面的地脚锚栓预留厚度)较大,柱脚底板底部四周也未增设垫板。当钢柱过高或过重,地脚锚栓是按抗拉进行设计的,在初始缺陷和外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能会使部分地脚锚栓压屈,钢柱发生歪斜,柱底产生较大的二次弯矩也会将另一部分地脚锚栓拔断。

因此,在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控制好土建和柱脚底板的标高,按照图纸要求预留二次灌浆的厚度,待钢柱调平后,应及时在柱脚底板底部四周增设垫板,及时完成二次灌浆工作;设计单位应根据柱高和柱重、柱底是否为铰接等情况,适当增大地脚螺栓直径,对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施工措施应做好施工交底工作。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49 万条内容 · 116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钢结构厚预埋件,被退场返工,关键细节到底漏了什么呢?

来源:   愚公解构  公   众   号 建筑工程行业出海,钢结构往往会首当其冲,不少原来做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师也开始转向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相比,钢结构设计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需要考虑   节点连接的设计细节、工厂制造工艺和现场安装方法   ,而这些问题在现浇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很少会涉及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