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水质指标 - TN(总氮)深度解说 在污水处理领域,总氮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指标,总氮里面也分了很多氮,通过总氮的成分、来源、危害、去除原理、测定方法、去除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把整体轮廓理清楚。 一、TN 是什么 TN,即总氮,是指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总量 。它是反映水体受含氮化合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涵盖了有机氮和无机氮,能直观体现水体中氮素的整体含量水平。所以不要把他理解成单一物质元素,它是氮元素的结合体。咱平时去除总氮就是去除总氮里面氮元素。
水处理水质指标 - TN(总氮)深度解说
在污水处理领域,总氮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指标,总氮里面也分了很多氮,通过总氮的成分、来源、危害、去除原理、测定方法、去除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把整体轮廓理清楚。
一、TN 是什么
TN,即总氮,是指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总量 。它是反映水体受含氮化合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涵盖了有机氮和无机氮,能直观体现水体中氮素的整体含量水平。所以不要把他理解成单一物质元素,它是氮元素的结合体。咱平时去除总氮就是去除总氮里面氮元素。
二、TN 里面有什么
我们先把它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的结合就比较有助于理解。
有机氮:是指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像蛋白质、尿素、氨基酸等都属于有机氮。
无机氮:包含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知道总氮里面有什么。那听说过一个叫 TKN(凯氏氮)是什么?
凯氏氮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被凯氏法转化为氨态氮的所有氮化合物的总量。也就是上面的(有机氮)+(氨氮)= 凯氏氮。
氨氮:污水中常见的无机氮形态,以游离氨和铵离子的形式存在。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也就是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硝酸盐氮:则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也就是硝化过程的最终产物。
这些形态的氮在污水环境中可相互转化。现在是不是就搞清楚这氮那氮到底是啥了,总氮就是他们的爷爷。
三、氮的主要来源
1.生活污水:人类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大量污水,其中包含排泄物、洗涤剂、厨房废水等。这些污水中含有蛋白质、尿素等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会逐渐转化为氨氮等其他形态的氮。
2.工业废水: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含氮废水,比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印染等行业。这些工业废水的含氮化合物成分复杂,浓度差异较大,处理难度较高。
3.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氮肥,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都是总氮的重要来源。雨水冲刷农田时,会将土壤中的氮素带入地表水体,而畜禽粪便中的氮素也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进入水体。
四、氮的危害
1.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氮含量过高时,会为藻类等水生生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这不仅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严重时会引发水华或赤潮现象。
富营养化的意思就是氮、磷等植物养料含量过多,简单的理解就是水里的“维他命” 太多啦。就像人们吃饭一样,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让水里的藻类和水草等植物正常生长,但是富营养化的时候,就好比疯狂的灌维他命,过多的维他命会让水里的藻类疯狂地生长繁殖,会引发“绿潮暴动”。
2.导致水质恶化:藻类过度繁殖后,会逐渐死亡并分解,这个过程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缺氧,进而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水体变得发黑发臭。
3.威胁人类健康:亚硝酸盐氮具有较强的毒性,它可以与人体中的仲胺反应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物质。饮用水中如果硝酸盐氮超标,会导致婴儿患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处理系统失衡:高浓度总氮抑制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活性,导致脱氮效率下降。
五、TN 的去除原理
咱开头也说了,总氮的去除是去除它里面包含的氮元素,所以氮元素的去除就会伴随总氮的下降。
1.有机氮去除:微生物通过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然后再利用硝化作用将氨氮去除。
2.氨氮去除:在好氧条件下,亚硝酸菌首先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接着硝酸菌再将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氮,这个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那氨氮就去除了,只剩下硝酸盐氮待处理。
注:咱平时听到的硝化菌就是亚硝酸菌+硝酸菌的统称
3.硝酸盐氮去除: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碳源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从而从水中逸出,实现硝酸盐氮的去除。
逻辑:总氮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每降低里面的任何一个元素指标都是在相应的降低总氮。
转化过程: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氮气(能不能理解总氮怎么去除了?)
补充小知识
硝化过程: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好氧池里进行)
反硝化过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氮气(在缺氧池里进行)
六、TN 过高的危害
1.干扰污水处理系统:会给污水处理系统带来冲击,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降低生物处理效果,影响对其他污染物的去除。
增加处理成本:为了应对总氮过高的问题,污水厂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如增加处理工艺、投加药剂等,这无疑会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难度。
七、TN 测定方法
总氮的常见测定方法有两种:HJ199-2023《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636-2012《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1.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优点:操作步骤简单、试剂常见易获取、适用广泛、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
缺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干扰因素多且消除复杂、对高浓度样品检测麻烦、低浓度检测灵敏度有限。
原理: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把水样里各种形态的氮变成硝酸盐,然后测水样在 220nm 和 275nm 处的吸光度,用特定公式计算校正吸光度,和标准曲线对比得到总氮浓度。
2.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优点:抗干扰强、自动化高可在线消解、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
缺点:仪器及维护成本高、试剂有腐蚀性和毒性、操作要求高。
原理:先把水样中含氮化合物在酸性加热条件下氧化成硝酸盐,用盐酸羟胺除过量氧化剂,再用三氯化钛把硝酸盐还原成一氧化氮,用载气将一氧化氮送入仪器,测它在 214.4nm 处对光的吸收,根据吸光度和总氮浓度的正比关系得出结果。
八、TN 去除的技术路径
1.生物法:前面总氮的去除原理,咱们也探讨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实现总氮的去除。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有 AO、AAO、SBR 、氧化沟及其改良工艺等。
2.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折点加氯法、吹脱法、离子交换法等。折点加氯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过量的氯气,将氨氮氧化为氮气。吹脱法是通过调节 pH 值,使氨氮转化为游离氨,然后通过吹脱的方式将其去除。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氨氮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九、TN 影响因素
那小伙伴们是不是经常发现,氨氮降下去了,总氮降不下去,其原因是总氮的去除其本质可以理解为硝态氮(硝酸盐氮)的去除。氨氮转化到变成硝态氮了,所以它下降了,但是硝态氮并没有去除,所以总氮就降不下去。
1.进水水质异常:工业废水的冲击是导致进水水质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总氮的去除效果。此外,进水氮含量突然升高,超出了污水厂的设计负荷,也会导致总氮超标。
2.工艺运行问题:
(1)碳氮比:生物脱氮过程中,反硝化细菌需要足够的碳源来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般认为,适宜的碳氮比(C/N)在 4-6 之间。如果C/N小于3,表示碳源不足,反硝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总氮去除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出水总氮异常升高。
(2)溶解氧:好氧区的溶解氧应控制在 2-4mg/L,缺氧区的溶解氧一般低于 0.2-0.5mg/L,基本维持在0.2-0.3mg/L,厌氧区维持0.2mg/L以下,基本处于无氧状态。好氧区溶解氧过高,会使回流至缺氧区的混合液中携带过多氧气,破坏缺氧环境,抑制反硝化细菌的活。而溶解氧过低,硝化反应不完全,会使氨氮不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都会导致出水总氮异常。
(3)温度:温度对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都有重要影响。温度低于 15℃时,微生物的活性会显著降低,总氮去除效率下降。
(4)pH 值:硝化反应适宜的 pH 值范围通常在 7.0-8.0,反硝化反应的适宜 pH 值在 7.0-7.5 之间。水质偏酸的处理厂,缺氧或者厌氧至少也要维持在 6.5-7.5 之间。pH 值超出这个范围,会影响微生物体内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导致出水总氮异常。
(5)污泥龄:一般来说,污泥龄在 10-30 天较为合适。污泥龄过短,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难以在系统内维持足够的数量和活性。污泥龄过长,污泥会发生老化,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下降,都会影响总氮的去除效果。此外,污泥回流不畅也会导致污泥流失或浓度过低,影响处理效果。内回流不够也会导致硝态氮的去除效率下降。
(6)微生物问题: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 值等。如果这些环境条件不适宜,会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从而影响总氮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