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中,墙、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关于对不同的强度进行隔标处理,多年以来一直要求在梁头上留斜槎区分砼强度等级的方法。实践证明:由于施工操作难度极大的原因,留斜槎的方式极易导致诸多的潜在隐患(几乎从未见到过哪个企业将此隔标细节处理彻底、毫无隐患的工程项目):
·柱头处混凝土振捣极易不彻底、不密实(不敢彻底振捣),严重影响节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梁头处混凝土极易形成斜向冷缝;
·极易导致墙、柱混凝土中的大量水泥砂浆料提前蹿流入梁中,导致混凝土梁中存在水平冷缝几乎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混凝土输送泵不断地变换混凝土强度等级,导致低标号混凝土流入墙、柱中的情形时有发生。

1?? 既然多年以来都无法彻底解决潜在隐患,是不是该换一换思考的路径???
笔者近几年采用 “设置短钢筋加强柱节点区混凝土”的方法解决梁、柱(墙)混凝土强度不一致的难题,施工方便、彻彻底底消除隐患!
2?? “设置竖向短钢筋加强墙、柱节点区混凝土”大样图如下:

加强短筋布筋原则:
①双轴对称布置;
②优先在箍筋的交叉点处布置;
③务必采用“并筋”形式。采用“并筋”形式将占用更少的平面位置,不影响梁钢筋的绑扎与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将并筋短钢筋点焊在一起,对确保钢筋受压承载力效果极佳;
④箍筋交叉点过少时可在柱主筋内侧布置
3?? “设置竖向短钢筋加强墙、柱节点区混凝土”方式五种情况之一,当墙、柱的砼强度比梁板砼强度高5MPa时(梁板对墙、柱的纵横向约束足以消除此强度差,无需另外处理,业内共识):
·先浇墙、柱砼至梁底,梁高范围内墙、柱砼强度按梁板砼强度
4?? “设置竖向短钢筋加强墙、柱节点区混凝土”方式五种情况之二,当墙柱的砼强度比梁板砼强度高10MPa时:
·边柱、角柱:需设置竖向短钢筋{长度=梁高+300mm、短钢筋总截面积=柱截面×0.55%、均匀布置在柱子截面范围内,例如800×800的柱子应配10D22。关于此数量的确定方法计算过程为: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砼抗压强度设计值等强代换A×0.55%×435MPa【HRB500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5MPa×0.48【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与混凝土强度标号等级值的比值】}
·中柱:不作特别处理
·先浇墙、柱砼至梁底,梁高范围内墙、柱砼强度按梁板砼强度
5?? “设置竖向短钢筋加强墙、柱节点区混凝土”方式五种情况之三,当墙柱的砼强度比梁板砼强度高15MPa时:
·边柱、角柱:需设置竖向短钢筋{长度=梁高+300mm、短钢筋总截面积=柱截面×1.1%、均匀布置在柱子截面范围内,例如800×800的柱子应配18D22。关于此数量的确定方法计算过程为: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砼抗压强度设计值等强代换:A×1.1%×435MPa【HRB500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10MPa×0.48【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比值】}
·中柱:需设置竖向短钢筋{长度=梁高+300mm、短钢筋总截面积=柱截面×0.55%}
·先浇墙、柱砼至梁底,梁高范围内墙、柱砼强度按梁板砼强度
6?? “设置竖向短钢筋加强墙、柱节点区混凝土”方式五种情况之四,当墙柱的砼强度比梁板砼强度高20MPa时:
·边柱、角柱:需设置竖向短钢筋{长度=梁高+300mm、短钢筋总截面积=柱截面×1.65%、均匀布置在柱子截面范围内,例如800×800的柱子应配28D22。关于此数量的确定方法计算过程为: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砼抗压强度设计值等强代换:A×1.65%×435MPa【HRB500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15MPa×0.48【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比值】}
·中柱:需设置竖向短钢筋{长度=梁高+300mm、短钢筋总截面积=柱截面×1.1%}
·先浇墙、柱砼至梁底,梁高范围内墙、柱砼强度按梁板砼强度
7?? “设置竖向短钢筋加强墙、柱节点区混凝土”方式五种情况之五,当墙柱的砼强度比梁板砼强度高25MPa时:
·边柱、角柱:需设置竖向短钢筋{长度=梁高+300mm、短钢筋总截面积=墙、柱截面×2.2%、均匀布置在柱子截面范围内,例如:800×800的柱子应配30D25。关于此数量的确定方法计算过程为: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砼抗压强度设计值等强代换:A×2.2%×435MPa【HRB500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20MPa×0.48【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比值】}
·中柱:需设置竖向短钢筋{长度=梁高+300mm、短钢筋总截面积=柱截面×1.65%}
·先浇墙、柱砼至梁底,梁高范围内墙、柱砼强度按梁板砼强度
采用竖向短钢筋加强的方式梁柱(墙)节点混凝土,为解决梁、柱(墙)混凝土强度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彻彻底底消除了一直困扰建筑行业的潜在质量隐患。从综合成本上看,亦并未造成成本的增加,所以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