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碳
纤
维
加
固
施
工
方
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时间 :
*****有限公司
目录
1 、施工流程 --------------------*
2 、施工步骤 --------------------*
3 、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方案
1 、施工流程
放设施工线 → 基面处理 → 刷抹漆底胶 → 刮腻子 → 粘贴碳纤维布 → 养护 → 涂刷碳纤维专用胶。
2 、施工步骤
( 1 )依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范围内的放线作业。
( 2 )将施工区域内用角磨机对基面进行磨平处理,磨平时要见混凝土光面,并用空气压缩机将粉尘吹干净,直至用手触摸不粘灰为止。
( 3 )将底胶按比例配制并搅拌均匀。用短毛滚刷均匀涂抹在磨平部位,静置 5—7 小时,至手触摸不沾手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底胶拌和量每次不宜过多,应做到随用随拌,不得使用失效的环氧树脂,拌和器具应干净清洁,不得使用已浸过溶剂的毛滚。
( 4 )待底胶干燥后,按比例拌和环氧腻子,并调和均匀,用腻子刮平工作面的坑槽,养生 5—7 小时。
( 5 )粘贴碳纤维布
a. 用砂纸打磨一遍工作面,并用棉丝将粉尘擦拭干净。
b. 施放作业边界线。
c. 按比例将积层树脂进行拌和均匀后,用短毛滚均匀涂抹于工作面上。
d. 将碳纤维布按顺序依次粘贴于工作面,并用消泡滚反复滚压碳纤维布表面,使碳纤维布与工作面紧密结合,不至有气泡存在。
e. 静置 30—60 分钟在碳纤维表面再均匀涂一层浸渍树脂。涂抹浸渍树脂时,不得使粘贴的碳纤维布卷起。
( 6 )碳纤维在粘贴后,养护 24 小时,不宜使碳纤维布受潮、受震,也不得受荷载直接冲撞碳纤维布表面。
( 7 )待树脂初期硬化后,在碳纤维布表面涂刷一层碳纤维专用漆,其颜色和原来结构相同。
3 、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 1 )施工宜在 5 ℃ 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 5 ℃ 时,应使用适用于低温的配套树脂或采用升温处理措施。
( 2 )在表面处理和粘贴碳纤维布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 3 )树脂配制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配比称量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均匀搅拌至色泽均匀。搅拌所用的容器内不得有油污及杂质。宜根据现场实际温度决定树脂的每次拌合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 4 )粘贴前板底首先要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结构新面,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钢筋露出部位须做防锈处理,如损坏程度严重,须采取其它措施,以确保安全;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 20mm 。
( 5 )按比例准确配制好底胶并搅拌均匀,注意一次调和量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超过时间的绝对不能使用,以确保粘接质量;底胶硬化后,在表面有凸起部分时,要用磨光机或砂纸打光。
( 6 )粘贴碳纤维布时要从中间向两侧进行粘贴,可避免施工时产生气泡影响加固效果。
( 7 )碳纤维布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 8 )树脂的配置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现场施工人员应根据使用树脂材料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 9 )涂刷碳纤维专用漆必须等树脂初期硬化后再施做,如表面上仍有不平,用环氧树脂砂浆作细部找平后再涂刷碳纤维专用漆。
( 10 )碳纤维布的施工应由具过硬施工工艺技术的专业施工队伍完成,并应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4、聚合物砂浆施工工艺
( 1) 将待加固砼体表面浮浆用砂轮打磨掉,然后表面凿毛。
( 2) 用清水冲并用铁刷刷洗除去表面灰渣。
( 3) 按加固施工图纸尺寸要求制作模框并固定好。
( 4) 拌界面剂。(双组份)甲:乙 =4 : 1 。
( 5) 待加固砼体表面无明水时,将拌好的界面剂用毛刷涂于表面。注意把凹处多余的界面剂用刷子蘸匀。
( 6) 搅拌聚合物砂浆,用水量 15%-16%, 要充分搅拌。(可用机搅或人工搅拌)
( 7) 当表面已有粘性但表面未干时(视环境及温度情况约 10~15 分钟)用托板及抹子将拌好的聚合物砂浆抹于待加工表面。
注意:要用力压实,这一要求对质量很重要。面积较大时可采用喷涂。
( 8) 当加固层较厚时( 3-4cm ),可分为两层施工。抹第一层厚度控制为 1.5cm ,待其表面稍干时,进行第二次涂抹。
注意:如表面已完全干燥,则需在已干燥的表面再次涂抹界面剂之后,进行聚合物砂浆的涂抹,达到所要求的厚度。
( 9) 当表面基本干时,用抹子对其表面压光。
( 10)对于加工表面进行养护,用喷雾器喷水, 2 小时一次,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其表面。养护至少三天。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9 万条内容 · 160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连续梁0#块托架施工全流程安全指南:从预埋件到拆模的15个保命细节一、托架设计与材料选型:生死攸关的力学博弈 设计阶段必须解决的3大死亡陷阱 托架设计需通过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重点校核悬臂端支撑点应力分布,某项目因未考虑风振系数导致托架在6级风作用下失稳垮塌。关键参数:悬臂端最大弯矩需控制在设计值的85%以内,主梁工字钢截面模量不得低于设计值的1.2倍。特别注意:当墩身高度超过30m时,必须增加抗扭钢箱结构,防止风荷载引发的扭矩破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