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上海交大外卖收取场地 / 重峰建筑

上海交大外卖收取场地 / 重峰建筑

发布于:2025-04-15 11:30:15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来源:青年建筑

[复制转发]

 



走向日常:专业价值体系的悬置


2023 年落成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3 号校门旁的外卖收取场地改造项目,是面对饱满性格的现实语境做出的一次积极回应。该项目于 2021 年 11 月中旬启动,并要求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校园整体治理的一个特色项目进行设计与建造。不过,项目实施进度受到 2022 年新冠疫情的“阻击”,最终于 2023 年 4 月 8 日才落成启用。场地位于校园西侧 3 号校门一旁,据美团公司统计,虽然项目总用地面积仅77平米,日均使用频率却可达到 1000-1500 人次,实则是超高密度公共性的基础设施。


番禺路街景   田方方
总平面图 ? 重峰建筑
外卖柜启用首周使用数据 ? 上海交通大学

项目启用之前,校园外卖收取点就设在 3 号校门保安室门口的台阶和窗台上。由于外卖收取功能后置的加载,外加此功能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导致校门总交通流量无法合理疏解,通勤车流 – 通勤人流 – 外卖配送车流 – 外卖提取人流之间发生着剧烈冲突,这里也在长期、高频使用中逐步脏乱起来,难以收拾。尤其在 2022 年 3 - 6 月上海抗疫新冠期间,为了阻断病毒传播,校园经历长时间静默管理。在此特殊时期,社会强化了配送与消杀的中间环节,这些过程都是在保安室的门口完成的。中国特色的“小区”“园区”“校区”制,其清晰边界一方面有助于减轻行政管理负担,另一方面却会在类似抗疫等特殊社会情形下暴露出一定问题:尽管存在个别极具智慧的创举,但总体来看,它的边界缺乏厚度,因此缺乏用作货物处理或信息过渡等随机应变功能的缓冲空间(buffer zone)。


保安室门口作为原外卖收取点 ? 重峰建筑

上海多地点外卖收取点田野调查  ? 重峰建筑


恰好 3 号校门南侧保留有校园几年前回收的一块“剩余空间”的管理权属,此处具有疏解物流、人流的空间潜力,校方随即要求开展这块场地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场地位于校园行政边界(一堵围墙)与街道行政边界(另一堵围墙)之间,尽管项目范围内的土地管理权属已收归学校,但是行政管理还未触碰到这里,长久发展下来,邻居们也将各自建筑的空调外机、燃气管线、上下水、强弱电线管设置在面对这个院子的墙面上,杂乱无章。它是一块西方话语中的“terrain vague(空地,模糊地带)”,是现代化进程中野蛮后果与现实真相交汇的场域,空间的使用规则也并非一早就达成共识,而是在野蛮生长中逐步成型——这样的空间构建了一个城市的边界(并非是地理的、几何的边界,而是一个城市运作结构的边界、市民心理上的边界),在其中城市的阴暗与光明交汇、粗暴与文明交汇。但这样的空间并非是充满绝望与混乱的空间,它与商业化、“私有化”的公共空间完全不同,因而也不能以相同的美学口味进行评判,它指向一种新型的、当代的美学口味:一种再也没有理想形式的空间塑造,却承载着解决社会实际需求的重要贡献。这类剩余空间的社会意义很难从外部明确识别,它们总是“脏乱差”或是具有潜在危险,但它们不断提示人类现代社会运作结构中的消极后果,让人们能够合理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它像是一个社区、一种文化中一面虚无的镜子——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总是避免提及,却能反照出当时、当地真实的社会情况。它的性质要求设计师,不能再将建筑看作某种实体的精心雕琢,更要去着力梳理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场域。


番禺路视角航拍 ? 田方方
平面图 ? 重峰建筑

识别到场地复杂特征及丰富性格后,“日常的”介入显得更为贴切:一旦不执拗于实现某种“理想的”建筑形式,便会积极地认同场地上既有的复杂要素,而后针对每一处要素做出适宜的决策。比如对横穿场地的管线,并不先入为主地预设“好”或“不好”的价值判断,而是根据功能、空间、景观,做出具体回应:入口处有钢板雨棚掩护、院内回首有混凝土过梁遮蔽、花园植栽背后的管线则隐约可见。场地与南侧办公楼之间更是各类设施纵横,这没有什么“不好”,方案中还继续加载了电箱、拖把池等设施,并以格栅门的方式让这些东西隐约可见。另外,方案在满足货物交互这一基本功能外,还叠加了一些最日常的公共服务与功能:外卖柜位置主动后退用地红线——这也意味着校方需要主动让出一部分土地,提供城市街道一些檐下公共空间,方便外卖配送人员在雨天投放货物或临时抽烟、休息,有效形成了核心设施与城市街道空间的自然过渡;院内场地是校内一侧纵深更大的缓冲腹地,会有大量校内师生使用,便设置了休憩座椅、景观花园、并预留了自助咖啡机安装点位,广场中心则以椭圆砖制铺地划分出放置阳伞与移动桌椅的空间。


角落野趣花园 ? 田方方
剖面图 ? 重峰建筑

如此一来,空间梳理便具有如下意义:


1. 利用此剩余空间作为外卖物流 – 外卖人流的集散场地,大幅疏解 3 号校门的交通压力——将校外配送货物的交通流量转移到校门南侧,并将校内收取外卖的交通流量转移到校园次要道路上。

2. 作为内外渗透的公共空间。对外提供外卖配送人员适宜尺度、遮风避雨的城市檐下空间,对内提供学生与校内工作人员收取外卖的场地,并叠加公共景观与功能,配合基础设施的潜力促成公共活动的发生。

3. 通过适宜方式处理邻居及校园围墙上各类设备管线等,使之与整个空间协同共生。

4. 类似 2022 年疫情传播这类特殊社会情形下,校方可通过管理校内出入口的大门,轻松将它转化为中间处理环节的场地。


收取场地校内入口 ? 李晓龙


精心实践:建造策略的准确制定  


在瑞士成功完成过极致精确性的建造,让我们收获了许多经验与信心。但较为系统地了解到有关技术中立性的批判后,我们的建造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尽管基本历史动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技术。然而,当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普遍形式时,它就制约着整个文化;它设计出一种历史总体 ——  一个“世界”…… 科学的合理性之所以有利于某种社会组织,正式因为它设计出能够在实践中顺应各种目的的纯形式。科学使自然同固有目的相分离,并仅仅从物质中抽取可定量的特性;与之相伴随,社会使人降低了自身依附自然的程度,并按照可定量的特性把人类相互联系起来,即把人类当作劳动力单位,可以按照劳动时间进行抽象考察。由于劳动方式的合理化,对于质的排除,从科学领域专向了日常生活领域。” ——这意味着,追求更高建造精确性的技术活动,在某种程度与范围内,加剧了生产链条中“无法量化的、具体的人”向“可以量化的抽象劳动力”的异化——即:生产链条上的所有劳动力,都必须更加精确、准时地完成各自的工作。技术与社会、人性之间极为复杂的辩证关系,令我们不得不更加审慎地对待社会赋予设计师的权力——对我们来讲,适度的技术与适度的精确,远比一根筋地追求极致性更为重要。

在番禺路项目中,各类误差消化的机制,是“适度精确”(却不致于沦为粗制滥造)的保障措施。例如:通过控制新建砖墙的起砌点,并放松该墙体砌筑终点的方式,使误差都可以被轻易消化进体系当中。A1,B1,C1 / D1,E1 是两组墙体的 5 个砌筑起点,建造中这五处位置必须严格控制,且两组墙体必须遵循 A - B – C / D – E 的顺序进行砌筑;A2, B2, C2, D2, E2 为砌筑终点,不进行控制,仅控制砖块数量或“砌筑到底(C2)”这类基本原则,最终误差不管多少(基本在 2-5cm 以内),均不再影响设计效果与后续建造。这样,建筑本身便借由“砖块砌筑逻辑”与“现场尺寸误差吸收”两个基本原则,自然催生出“风车型”平面——从结构逻辑来看,此布局也更有利于建筑体吸收与传导水平方向外力。类似思路也同样应用于屋顶、混凝土梁等构件的建造过程中,这里便不再赘述。


砌筑起点与终点示意 ? 重峰建筑
航拍 ? 田方方

有了应对场地苛刻条件的整体建造策略后,使用清水红砖可以继续吸收局部误差。横纵向均为2cm的厚砖缝提供了更多余地,墙体的砌筑误差都能在砖缝中轻松消化。另外,支撑屋顶的主梁采用了两侧悬挑 1cm 厚翼板的构造,以使钢梁两端的清水砖墙可以跨过钢梁连成整体。由于钢梁本身需要设置纵坡以保证屋顶有组织排水,翼板两端便会出现“纵坡产生的高差”与“砖墙水平连续”的几何冲突——当然,这个冲突最终被悄然化解在 2cm 厚的砖缝之中。


砌筑方式轴测图 ? 重峰建筑
混凝土过梁详图,整合排水槽的隐藏式结构 ? 重峰建筑
跌落式水景 ? 李晓龙

墙体砌筑过程中不能切砖的理念,无疑受到里维伦兹(Sigurd Lewerentz)圣马可教堂与圣彼得教堂影响。为了完成这样的建造实验,设计师在图纸上绘制了每一个砖块的砌筑位置;钢梁与混凝土过梁也必须采用特殊接口,才能达到整砖建造的同时,隐藏过梁-砖墙的搭接节点。尽管如此,“不切砖”的理念也绝不可奉为“正确答案”,无论里维伦兹的理念多么吸引人,还是必须将这一价值参考悬置起来——如此便有了院内广场中央设置的椭圆形铺砖区域,其弧度处处不等的几何,使得边缘砖块个个不同,这几乎是砖造最难适应的几何形态。


极致的理性砖造与非理性砖造之并置,似乎印证着重峰团队试图同时处于两极的实践线索(祛蔽  -  神秘、精确  -  粗糙、理性  –  非理性)。无论这两极如何矛盾,也无论一个项目的因缘有怎样的限度(经济、人力、技术、工艺),均以“随缘而用心”作为价值基础进行整合,似乎就是我们逐步摸索到、并从内心认同的化解之道。


校内视角航拍 ? 田方方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   上海重峰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番禺路 655 号
项目年份:?2023

设计团队:张峰,康乾,金雅萍,陈融升

结构设计:韩强

结构顾问:张准

给排水设计:张路弛

业主与运营方:上海交通大学

摄影师:田方方,李晓龙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9 万条内容 · 2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杭州武林美术馆 / 筑境设计

    鸟瞰 杭州武林美术馆是一座集艺术展览和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新天地综合体南部,周边建筑较为密集且功能多样,多为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住宅。在这样一处与城市生活紧密关联的场地中,设计期望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形成友好的对话和互动关系,进而创造一座焕发城市活力的美术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