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无组织废气排放因其排放方式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成为环境监测中的重点和难点。准确的采样是获取可靠监测数据的关键,而无组织废气采样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组织废气采样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 采样点位布设不合理
1.1 问题: 采样点位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集的样品不能准确反映废气排放的真实情况。例如,点位距离污染源过近或过远,或者未考虑风向、地形等因素,都会影响采样的代表性。
1.2 解决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设采样点位。对于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应在厂界外浓度最高处布点;对于车间无组织排放监测,应在车间内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方向上布点。
2. 采样设备选择不当
2.1 问题: 不同的废气成分和浓度需要不同的采样设备,若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样效率低、样品污染或损失。
2.2 解决方法: 根据废气的性质(如温度、湿度、腐蚀性等)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例如,对于高湿度废气,应选择具有防潮功能的采样器;对于含有腐蚀性气体的废气,应使用耐腐蚀的采样管。
3. 采样时间和频次不合理
3.1 问题: 采样时间过短或频次过低,无法准确反映废气排放的时空变化;采样时间过长或频次过高,则会增加采样成本和工作量。
3.2 解决方法: 根据废气排放的特点和监测目的,合理确定采样时间和频次。对于连续排放的废气,应进行连续采样或分时段采样;对于间歇排放的废气,应在排放期间进行采样。
4. 气象条件影响
4.1 问题: 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气象条件对无组织废气的扩散和分布有重要影响。若在不适宜的气象条件下采样,可能导致采样结果偏差较大。
4.2 解决方法: 在采样前应测量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选择在风速稳定、风向单一的时段进行采样。当风向变化超过一定角度(如45°)时,应暂停采样。
5. 样品保存和运输不当
5.1 问题: 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因温度、光照、容器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
5.2 解决方法: 采样后应立即将样品放入合适的保存容器中,并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例如,对于易挥发的有机物样品,应使用密封性好的容器,并在低温下保存。
6. 企业自身管理问题
6.1 问题: 部分企业存在废气收集设施不完善、运行不正常,或者生产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导致无组织废气排放量增加。
6.2 解决方法: 企业应加强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废气收集率和处理效率。定期检查设备的密封性和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泄漏点。
无组织废气采样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采样结果不准确,影响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的效果。通过合理布设采样点位、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确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频次、考虑气象条件、规范样品保存和运输,以及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无组织废气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大气治理
返回版块5.34 万条内容 · 26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旋风除沫器核心技术解析:气液分离机理与工程优化设计旋风除沫器核心技术解析:气液分离机理与工程优化设计 引言:在化工、炼化及能源工业中,气液两相流的分离效率直接关乎设备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旋风除沫器作为高效分离装置,通过离心力主导的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实现对液滴、泡沫及微米级颗粒的精准捕获。本文基于API 560(炼化加热炉标准)及《气液分离技术手册》等权威文献,系统解析旋风除沫器的核心设计逻辑,并结合工业实践案例,探讨其在复杂工况下的适应性优化策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