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2点28分,刺耳的汽笛声响彻唐山,直刺苍穹。地震灾后重建专家苏幼坡在家中停下手头的工作,向西南方向默哀。在他身边,是收拾好的行囊。他随时准备出发,奔赴汶川。 作为唐山赴灾区的灾后重建专家组组长,为受灾群众建设“简易城市”,在川西大地上设计美丽的新城,将成为他今后的首要任务。 消毒得当不会有大疫 “只要消毒得当,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唐山地震就是实例”“无一人死于瘟疫”,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唐山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苏幼坡说。
作为唐山赴灾区的灾后重建专家组组长,为受灾群众建设“简易城市”,在川西大地上设计美丽的新城,将成为他今后的首要任务。
消毒得当不会有大疫
“只要消毒得当,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唐山地震就是实例”“无一人死于瘟疫”,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唐山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苏幼坡说。
苏幼坡是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唐山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32年前,作为一名煤矿工人,他从废墟中自己爬出来,并于一天内掩埋了11名亲友。对他而言,汶川大地震,虽未亲历,但感同身受。
“地震的救灾分为3个阶段:救援、恢复和重建。”苏幼坡说,目前救援人员正在汶川进行第一阶段的工作,就是尽一切可能搜索幸存者。
在苏幼坡的记忆中,汶川地震救援的技术条件,远胜当年唐山地震的救援条件。“那时候根本没有生命探测仪,也没有搜救犬,连铁锹也是稀罕物”。苏幼坡说,当年的唐山人民最开始基本上是徒手进行挖掘和搜救。
通过媒体报道,苏幼坡了解了灾区目前搜救幸存者的进展。他认为,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发现被困幸存者的可能越来越小,但生命的奇迹并不会消失。“在当年唐山的救援条件下,一名妇女在被困13天后获救,创造了一个纪录”,苏幼坡描述,这名创造奇迹的女子被困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并无水和食物,但因无重物覆压,且有活动空间,所以坚持到了最后。
大地震之后,苏幼坡研究了汶川地区的地形地貌,他指出,汶川地震的救援难题在于交通,“当地以山区居多,地势险峻,泥石流和塌方阻断了救援的生命线,而唐山地处平原,这一点在救援上占据优势”。
对于目前灾区将发生大型疫情的传言,苏幼坡并不认同,“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唐山地震就是实例”。
唐山地震后,大量尸体横陈街头,救援人员只能草草就地掩埋,直到数月后才挖出,进行二次集中掩埋。当时,也曾有人担忧会否有大规模疫情发生。
他说,最终无疫情发生的成果依赖于唐山地震后的大规模消毒,“天上飞机在喷洒消毒药品,地上由车辆喷洒消毒药品,喷不到的死角,由人背着喷洒器去喷”。
资料显示,32年前的唐山劫后,24.2万人震亡,16万多人重伤,时值夏季,又逢雨季,但震后一个月城乡患病率降低到3% ,无一人死于瘟疫,唐山灾区传染病发病率还低于往年水平。
彼时,唐山的天空上,4架飞机喷洒药物8天,出动141架次;地面上,31辆喷雾消毒车和1900余台喷雾器,喷洒药品,消灭病毒。
“只要消毒得当,大灾之后不会有大疫”,苏幼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