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一直被视为潜力巨大的后发地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得中部省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同沿海省份不同,长沙、武汉、太原、郑州、南昌、合肥等省会城市既是各省市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2000年以来,长沙市开始步入经济快速增长期,2003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武汉、郑州、南昌已经先于长沙开始城市CBD建设,2007年,长沙城市CBD规划开始启动,2007年中期,笔者负责担纲设计的长沙市芙蓉中央商务区方案在包括同济、阿特金斯等6家设计单位的方案评选中,最终获得了评委高票支持,脱颖而出得到第一。
长沙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约在四千六百年前,人类已经在这里生息、繁衍、开拓。在这数千年中,从三苗之国到楚国重镇,从秦国三十六郡之一到三国吴蜀必争之地,从宋代学术思想的中心到清朝湘军的根基。长沙市从一个小镇扩展到如今辖两百余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的每一次扩张,都见证了王朝更替的烽火,诸侯逐鹿的狼烟。
长沙市的城市商务商业中心位于处在相对居中的地理中心位置的芙蓉区,是湖南的“窗口”和“门户”。芙蓉路和五一大道形成了“金十字”,目前在此聚集15层以上高楼80多幢,银行、广告、事务所等办公机构1000多家。
在长沙市CBD的古城区中,保留了最多的历史遗迹,包括《过秦论》的作者贾谊的故居,李富春故居,清代浏阳城门的旧址,汉代楚王墓等。这些历史遗迹经历了包括“文夕大火”这样的重重历史浩劫,现在多数淹没在层层叠叠破败的古旧民居之中。这种脉络与历史遗存,在城市大开发的推动下,面临着“在夹缝中生存”的困窘。经过了80 年代城市建设和地价逐高的竞驰,在基地核心区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过去与现在中心区碰撞,许多问题已经凸现。
首先是建筑过分拥挤,老城区和核心区存在着硬质空间结构和开敞空间的不足的问题,少数的城市开敞空间之间缺乏有秩序的联系,导致空间趣味性的贫乏。
其次是功能过分混杂,商业和商务用地没有必要的分离,居住用地与商业商务用地过分混合,高层和高档商业普遍沿主干路设置,使得城市用地缺乏逻辑。
最后是交通过分混乱,交通主干路同时也是商业主干路,造成车流与人流交叉,严重影响交通,降低了主干路车速。街坊内部通达程度不高,支路不完善,缺乏人行道路设施,人车混行既造成行人不安全也阻碍交通。
“时光之城”的含义为:用时光所代表的第四维空间串接起三维空间,不仅寻找承继长沙市历史的记忆之城,而且用新CBD发展轴串接隐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旅游休闲、商业混合和商务功能片区。规划分别通过城市文化的提炼、城市功能的整合、特色空间的塑造、组织开发的时序四个方面深化设计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5大设计创意。
设计创意之一:疏解居住,完善邻里空间。针对CBD现状居住用地和商业商务用地混杂,用地功能分区混乱的问题,规划提出将解放路调整为新长沙CBD中的主要发展轴,沿解放路两侧的地块由西向东依次规划为旅游、商业和商务功能。
设计创意之二:延续并彰显历史文化内涵。对有价值的历史街巷和历史建筑需要有选择的保留和改造,使其成为点缀在中央商务区的重要景点。
设计创意之三:加密路网,构建与功能相匹配的交通系统。规划纯化五一大道功能,将五一大道作为CBD的边界,调整原有轨道交通规划,将规划中沿五一大道的地铁线调整至解放路沿线,将解放路规划为CBD功能轴。
设计创意之四:构建宜人的步行网络。通过规划步行网络将滨江景观引入城市,结合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商业街巷开发步行街。在原有的城市网络上结合城市历史叠加新的步行绿地网络。
设计创意之五:变沿路开发为街区开发。长沙市的地块开发模式较为随意,基本停留在沿路开发的状态,高档商业和商务沿主干路布置,地块内部开发缺乏统一规划。针对这一问题,规划提出保留整治、保留改造、重新建设三种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