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水土流失如何预测一直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事情,目前好多设计院都用流弃比来进行计算! 现在我们设计院想做这方面的试验设计,以便为以后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希望大家通过自己多年从事工作的经验,说说个人对这方面试验的看法!
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水土流失如何预测一直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事情,目前好多设计院都用流弃比来进行计算!
现在我们设计院想做这方面的试验设计,以便为以后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希望大家通过自己多年从事工作的经验,说说个人对这方面试验的看法!
12楼
推荐一篇论文《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科学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以及当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需求及目标,对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反思,指出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急待创新,调整研究工作思路,将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重点从土壤保持转变为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安全高效利用,并尽快建立以地表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同步高效利用理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强调以地表径流调控为手段,同步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将是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回复
13楼
感觉写得不怎么深入!
回复
14楼
大家对“水土流失”的定义,现在确实进入了一个误区,按照《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1829页中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就是水土一发生位移就产生了水土流失,但是这个定义细想起来很难让人接受!
如果水土流失按百科全书中所说的那么好多科研单位所做的径流小区所测得数据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本人认为相对于开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就是流到破坏区域外的比较合理.
回复
15楼
看到大家的讨论,深感高兴!大家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了目前水土保持学界一直在探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1994年拙文“略谈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中国水土保持》1994年第4期)发表前后许多专家学者就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包括当时的水利部水保司、西北水保科研所、北京林大、南昌水专、南京土壤科研所等众多单位的专家、教授,为编写《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中国水利百科全书》而展开,愿各位作为水土保持界的后起之秀,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果!
回复
16楼
大家讨论的实质主要还是“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概念,由于历史、实践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许多场合仍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看作同义语,如所使用的“水土流失量”仍按过去的习惯指“土壤流失量”,而未包括“水的流失量”。本人有个目前尚不成熟的想法,“水土流失量”以停止使用为宜,以“土壤流失量”(或称“土壤侵蚀量”)、“水的流失量”两个指标取而代之,并分别采用不同的两个指标体系。
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17楼
并于土壤侵蚀量的观测问题,从纯理论上看,本人还是赞同水土一发生位移就产生了水土流失这个定义,好多科研单位所做的径流小区所测得数据,只是这一概念值的有限逼近。随着观测工具、手段、方法的改进,所测得的结果将与这一概念值更加接近!比如水的容重1,只有在地球表面、国际公认的温度、压强条件下,才满足,但大家平时使用时谁会考虑其它温度、压强条件下水的容重的变化?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18楼
水土一发生位移就产生了水土流失,感觉清晰但说得绝对。我觉得水土流失的后果是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如此,才提出水土保持,即给水土保持赋予意义。如果没有降低了土地生产力,能说明这是一种流失吗?如果是,那流失的又是什么东西呢?可一切都还存在。
回复
19楼
到目前为止,对水土流失最准确的定义在国内大概就是《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了。
但是,我觉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是不是要把原来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的定义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发展或是拓宽一下。
因为随着社会个方面的发展,人们所关注的水土流失已经不仅仅是“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只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的涉及到水土资源流失的都应该划入水土流失的范围。例如,现在在城市里也出现了城市建设方面的水土保持,它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它也涉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人们更高层次生活质量的追求。
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否正确,在此只是谈了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位师兄都有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我们在学校读书学生的榜样。
希望以后能得到各伟师兄的指教!
[move]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水保系2002级----吉增宝
QQ:114778127
Email:jizengbao@yahoo.com.cn[/move]
回复
20楼
虽然大家对水土流失的定义,以及一些相关概念都有分歧,但是我觉得楼主提议的研究试验还是可以做,只是应该对其所得数据的适用范围,使用前提加以说明!
回复
21楼
水土流失预测是完全没有用的,只是相关部门领导为了表示水土保持的所谓科学含量而生造出来的,什么在不采取任何水保措施下的流失量,全是折腾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