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试验设计方案
susanaunt
susanaunt Lv.2
2005年03月22日 10:03:18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水土流失如何预测一直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事情,目前好多设计院都用流弃比来进行计算! 现在我们设计院想做这方面的试验设计,以便为以后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希望大家通过自己多年从事工作的经验,说说个人对这方面试验的看法!

开发建设项目弃土弃渣水土流失如何预测一直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事情,目前好多设计院都用流弃比来进行计算!
现在我们设计院想做这方面的试验设计,以便为以后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希望大家通过自己多年从事工作的经验,说说个人对这方面试验的看法!
免费打赏
mhk1126
2005年05月11日 12:04:21
32楼
本人人为:水土流失预测不应该算流失量,应该对造成的环境破坏程度和情况衡量,比如说破坏多少土地面积,建设区建设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灾害覆盖面积,土地生产力,水源涵养能力,地上、地下水的变化等方面提出预测,对实际生产才真正具有指导意义,还有植被生态的变化,从物种的特性和地力等方面来确定项目开发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影像,总之植物,气候等的变化才能真正体现水土保持的真正作用,也才能更好指导水土保持工作。
回复
ls200116
2005年05月21日 21:08:40
33楼
个人感觉水土流失只是表面,实际上我们看的是水土内包含的土地生产力的流失,这个才是关键。其实水土流失预测确实是一个迷糊大家的东西,因为大家都说说实话,预测出来的东西,真的可靠?如果你觉得可靠的话,就拿出证据~
相对的,有人说不可靠也没根据,因为也没办法证明~
所以感觉这个只是个...大家说呢
回复
kklarry
2005年05月25日 11:37:54
34楼

不认同yorknew的观点.
首先,《美国百科全书》中科学是指“系统化的实证知识,或者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的这样一种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科学的定义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可见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是知识体系。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基础,是水土保持这个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不存在“为了表示水土保持的所谓科学含量而生造”。
其次,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规定,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包括:扰动面积、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和量及水土流失危害等等。目前的预测已能对大多数内容进行科学预测,主要的分歧在于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我认同有网友提出的将水土流失量改为土壤流失量的提法,在目前的条件下,土壤流失预测量可采用类比法来确定。目前许多项目均存在水土流失防治滞后主体工程的情况,因此,“不采取任何水保措施下的流失量”也可以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获取,为以后的项目提供类比数据。







回复
ahplf
2005年07月10日 10:49:48
35楼
我也赞成楼上的观点,你辛辛苦苦地在报告书中预测了水土流失量,但与实际相差很大,一点用处也没有。
回复
wangyahys
2005年07月21日 09:14:58
36楼
我们这里的领导居然一票否决通用公式,觉得经验公式才是完全正确的,但又没有实验数据!完全没有意义!
回复
xinjiangsb@co163
2005年07月21日 18:21:20
37楼
水土流失定义中强调“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但是有些水土虽然流失,却未必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例如在三角州的形成、河谷台地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但形成了肥沃的农田和发达的农业生产地区。我在新疆工作,绿洲是新疆农业、工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根据地,都是与相应水系多年的水土流失效果不可分割的,可以想象,在若干年前,这些水土流失并没有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相反的造福了后代。再者,在新疆的广大戈壁、荒漠当中即使有水土流失,也不会降低其本身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因此我认为,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应加强说明造成危害的对象,例如荒漠水土流失造成沙尘暴,对荒漠几乎没有危害,但影响到了其他地方。
回复
fengsheng.009
2005年07月22日 16:34:41
38楼

很有道理,
回复
shuibao_001
2007年04月05日 08:56:40
39楼
我不同意楼上这位仁兄的意见,我觉得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科学的基础,必须而且有可能在方案中把它预测清楚,只不过现在还有点困难,水土流失预测是监测的前提工作,没有它,水土保持工作可能就是玩笑
回复
lcbwyy
2007年04月06日 15:47:39
40楼
我刚做了一个矿山水保,砌矸石要是用5%或10%得话那可多了。
回复
gebibeidou
2007年04月08日 18:19:12
41楼
在预测过程中,我想按照“土壤流失”和“水的流失”进行预测较为合理,对比原地貌和建设后没有水保措施的流失增量(干容重)就可以,在水土流失的预测中在加入土壤持水能力和流失水的携沙能力这两项,这样可能对流失的预测、监测很有帮助!当然这些工作,需要在试验中把各种类型的参数(模型)总结,这样对比参照的可行度比较大。还有其他没有想好的,想出来再讨论!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