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与基础梁总结
liujianzheng
2008年10月13日 22:23:06
来自于地基基础
只看楼主

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
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

补充基础梁的有关内容:
(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础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确,基础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础短柱上,即基础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础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
(4)基础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5)注意基础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应根据其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当基础按轴心受力计算,上部结构传来底弯距由基础梁平衡时,基础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面,当基础梁仅起连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础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

003:拉梁的设置情况:
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
4.基础埋深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多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高层建筑,宜具体情况而定
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
004:
1.我想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o.oo下50或60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
2.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3.何时设基础梁,楼上说得很清楚,我想补充以上两条,请各位大虾指教;
005:
Q:请问基础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
比如开间6m的门式钢架,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梁(我们说的地梁)高
为 l/12~l/10取,配筋怎么算?

A:如果上面没有墙体荷载的话,一般取较大柱底轴力的1/10,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一下就行了。

基础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所以我认为基础梁最好设在基础顶面处。只有当基础埋深很深时,才在接近室内地面处再设一道梁,以减小首层柱的计算高度。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
单独计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连续梁计算!
免费打赏
涂木攻城师
2010年07月27日 11:13:13
62楼
谢谢,很受益呀
回复
ray236
2010年08月22日 02:16:56
63楼
好贴!值得学习?
回复
sutra2010
2010年09月07日 16:29:09
64楼
学习了。。。
回复
池运发
2010年09月20日 17:43:27
65楼
对新手很有帮助,谢谢
回复
daocaorenlin
2010年09月23日 15:02:54
66楼
楼主讲的很精辟
回复
zqx-ing
2010年09月23日 22:20:33
67楼
不错哦 谢谢啦
回复
caohailiang1860
2010年09月25日 10:15:07
68楼
设计中有很多盲区
回复
zidian1987818
2010年10月14日 22:33:56
69楼
对拉梁层配筋的时候一般建个1m高的虚拟层进行配筋计算,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上面没有墙的话就直接取柱底轴力的0.1作为轴心拉压力进行计算配筋就好了,有墙就把底筋稍微加墙点,按后面那种方法对于大跨度,比较省钢筋。
回复
zc541598614
2010年10月15日 13:33:30
70楼
真心感谢楼主无私的奉献,非常感谢楼主提供的宝贵资料,
对于设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让本人受益良多,楼主的奉献将赢
得我们最大的支持,衷心希望象楼主这样的好人越来越多,提供
越来越多的好资料!
回复
zoomier
2010年10月15日 14:40:39
71楼
楼主总结的很好,不过有几点在下不敢苟同:
1。基础梁既然作为受拉构件,箍筋配置就应该通长间距一致,不用区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全长@200或@150即可,
2。既然认为地震力不作用在基础梁处,也就不存在形成短柱的概念,楼主为什么还倾向于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而不是设置在地面处,设置在基础顶面处,不但给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造价,不经济,本人认为应设置在室内地面下50/100mm即可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