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 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 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
1、有一个问题,看老兄的整体网架的那个演示中,网架支座定义:
1、把上弦支座处定义为铰接;
2、把柱子单元释放,顶端为铰接;
老兄选择的是第2种。
那么疑问:如果按第1种方法建模,计算出来的柱子会偏于不安全;如果按第2种方法建模,就不能进行网架支座设计。请问老兄对这样的结构支座怎么设计?
2、第一个演示中带行车格构柱的问题:
从截面库中选择的如果直接用格构柱截面,软件做了格构柱整体稳定计算。
若是自己建立的(桁架)格构柱,软件只算单根的,那么这时的整体稳定,老兄是怎么考虑的?
3、问题:框架演示中。
建筑物X、Y轴风荷载的体形系数是08、-0.5吗?怎么0.8与-0.5在X、-X、Y、-Y方向全布置上了啊?
山墙端不是-0.7吗?不懂了~
也就是说风荷载2和3是不是应该包含山墙的-0.7啊?(应该6种工况吧)
怎么你的演示不是呢(老兄的演示是4种工况)?
幸福:1,请注意我第一个帖子,这仅仅是表示一种思路,不代表绝对正确,正确的风荷载考虑我在网架演示中已经操作过.所以在框架演示中不再重复.
2,网架问题:最正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整体分析,所以网架在柱顶连接的地方在计算上是不能设置成支座的,如果该地方设置成支座,那么下面的柱子分析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分析应该参考我的思路,当然,特殊情况可以再做变动.
3,格构柱问题:目前基本上所有的程序都是这样处理,当然,具体到连锥条也按照单独构件建到模型中去对这些构件的分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这对荷载传递来说是极不方便的,因为实际情况是整个柱子承受内力,格构柱细分后,你就不清楚到底那些细分的构件要分担多少内力,也当然,这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增加刚性杆来作为内力的过渡,但也毕竟很麻烦,目前3D3S格构截面的类型相对少点,下个版本应该会有改善.
软件实际上并不是演算单根的稳定,程序是按照规范以及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演算整体单肢以及缀条的强度以及稳定的..
4、3D3S对屋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可供选择“考虑”和“不考虑”的,不知道幸福兄认为什么情况下考虑?什么情况下不考虑?
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
幸福:“多跨门钢需要考虑,单跨没必要,其实道理一样的,就像连续梁现浇连续楼板一样”
哈哈,雪荷载比较大或者单坡屋面过长的,不论但跨还是多跨还是考虑为好
唉,看来这位朋友的基本功没学到家啊,活荷载不利布置的道理以及结果是什么,活荷载不利布置是在有连续支座的结构中,活荷载单独一跨布置导致在相邻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比连续布置活荷载对该中间支座产生的反弯矩要大,其主要反映的是中间支座的反弯矩。
单跨门钢,何来活荷载不利布置?如果你坚持不利布置是指半跨活荷载的话,在单跨门钢中,不论活荷载布置在跨度范围内的什么位置,它的作用趋势都是让跨中下弯边柱反弯,无论它(这个局部的活荷载)怎么作用,都不可能比全跨布置的活荷载对单跨门钢产生的弯矩大。
建议:做结构不要想当然,不要让那些似是而非的“经验”左右自己,自己动手去尝试才是真的。
幸福:单层网壳的设计演示,单层网壳设计的重点是稳定设计,跨度越大,矢跨比越小,稳定问题越敏感。
根据网壳规程的建议,稳定屈曲荷载应该为输入荷载的5倍以上。由于时间关系,在这个演示中没有进行焊接球节点设计,其实这部分很简单,在焊接球库里面选择合适的焊接球,然后选择节点连接形式为对接焊缝,就可以进行节点设计了。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焊接球网架的杆件种类以及球的种类不要过多,2~4种足够。还有,焊接球的直径一般都比螺栓球要大,因为焊接球没有像螺栓球那样有锥头过渡,所以杆件越大,焊接球的直径就更大了,由于单层焊接球网壳通常是稳定起作用,所以杆件利用率比较低,所以应该通过调整合理的矢跨比以及网格大小来提高其本身的稳定性。
幸福:网架+钢柱的演示,3D3S做这样结构的优势是:
1,能整体分析,不用再去假设支座弹性刚度;
2,能计算钢柱并能自动设计钢柱柱脚;
3,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网架支座(这个时候就是网架与钢柱连接的地方)需要自己设计,不能再利用程序带的自动设计网架支座的功能,因为这个时候是不能在网架与钢柱连接的地方设置支座的,不然整体分析就没有意义了
幸福:桁架屋面+带吊车钢排架的演示,在这个演示中主要体现出3D3S能整体计算类似这样的结构类型,目前的版本能做到出刚架整体图,节点图,包括牛腿以及柱脚,屋面桁架与钢柱的连接节点还是需要自己设计,桁架相贯节点在这个演示中没有体现,之前的桁架+钢柱的演示中已经有体现.
5、想请教楼主我的截面库里的格构式的截面怎么是空的?谢谢!
幸福:格构截面需要自己填写里面相关的参数,然后缀条的惯性矩填最小惯性矩,整体平面内外的惯性矩可以通过MTS或者PKPM的截面库查询对应数值填入。
6、幸福了,我就提一个要求呢,给做一个四面敞开式的门架,30m跨度,长度么90好了,中间加不加柱随便您了,荷载酌情加点吧!! 尤其是在风荷载施加和檩条计算上慢一点呢!
幸福:檩条计算我从来不用3D3S的,因为它里面的参数不完善,刚架的计算很简单的,在3D3S里的模板里的荷载信息里面有选择封闭 部分封闭以及敞开建筑,你勾上对应的选项就可以了。
檩条计算建议用STS,里面的参数比较完善,门钢没有敞开建筑相对应的檩条的体型系数,你可以按照部分封闭建筑考虑,但是在验算风吸力下翼缘稳定的时候要留一点余量就可以了。
檩条计算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呵呵。
幸福:斜拉索网壳,拉索一端连于刚性很大的混凝土柱或者钢管混凝土柱上,另一端连于网壳上,相当于给网壳提供了弹性支点,从而改变网壳的内力减小了网壳的挠度,减小了支撑用的柱子,从而增加了内部使用空间,用小的代价(高强度拉索)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个工程演示中没有考虑对拉索施加预应力,因为预应力结构的关键不是设计计算,而是现场 施工,像这样的结构,施加预应力后,其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7、初学3d3s,请问各位高手,框架中楼面恒载和活载如何修改,比如房间内活载2.0,走廊内是2.5,如何实现?还有在显示查询里面能否象PKPM那样看到各房间的荷载吗?
幸福:3D3S的导荷载比PKPM方便得多,但是需要手工操作,目前的8。0版本在显示楼面荷载的时候只显示楼板周围的构件(楼面梁的线荷载),这个原因是因为8。0版本还没有楼板这一块,但是这个不影响分析计算,毕竟楼面的荷载最终还是导到楼面梁上来的,3D3S就直接显示了这个楼面梁的线荷载,如果楼面中有不同的楼面荷载,在框架组装的时候,把该楼面的恒活载都输入为0,然后在后面的杆件导荷载中再按照区域分别导入不同的楼面荷载。如,房间内活载是2。0,载杆件导荷载中选活荷载,工况为1,然后选择单向导到杆件,然后选择房间的范围,范围确定后,显示为黄色,然后再选择受荷单元,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选择在房间内荷载导到的那些梁(一般为次梁),这个时候,承受房间荷载的单元会显示为红色。走廊的情况也类似。
幸福:钢排架+网架屋面+网架悬挂吊车的演示,悬挂吊车为2吨,注意吊车的运行路线,演示中的结构为两连跨,所以悬挂吊车对网架的影响不是太显著,悬挂吊车荷载作为附加活载加入分析.这个演示主要体现3D3S设计这种结构的思路,目前的版本能做到:上部网架屋面设计出图,下部钢排架设计出图,针对这样的结构,和国内其他软件相比,3D3S有一定的优势.另外,这个演示的风荷载添加也比较全,可以作为参考.
幸福:高低跨+夹层+吊车门钢演示,风荷载采用荷载规范的体型系数,对这种门规没有规定的结构形式,3D3S是根据荷载规范的体型系数自动导风荷载的。
幸福:回答各位朋友的问题:
1,四坡屋面,如果是直接结构做成,不能用门钢做,只能用空间任意结构做。
2,集中荷载的添加,分施加到节点上和单元上,3D3S中,荷载与整体坐标一致,选择对应的工况(恒活风等等),填入相应的荷载值,就可以添加了,添加完后,点显示节点荷载以及单元荷载,程序可以显示荷载大小以及作用方向,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所施加的荷载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再做修改。
3,3D3S除了混凝土结构不能设计外,在钢结构方面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要演示所有的模块不大现实,因为我手上没有全模块的加密锁,所以膜结构以及幕墙结构我没办法演示,再者我对膜结构目前还不是很熟练,幕墙马马虎虎。
4,支座单元释放荷载施加等问题,需要大家通过程序不断的尝试和总结,不一定需要实际工程才操作软件,可以给自己假设工程条件来模拟做设计,这样才能不断熟悉程序,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
5,任何软件的基本原理都一样的,都是遵守同一结构原理,所以,结构原理加强了,熟悉程序会更快。
12楼
兄弟,功德无量,继续发后半部分
回复
13楼
46、幸福兄,演示中,请增加一些比如悬臂梁,弧形梁等异形构件.我想会更有帮助的.谢谢了
幸福:异型结构是建模+概念的问题,只要概念有了,针对整个结构,选择好合适的传力线路,针对每个构件,选择合适的约束条件,程序是不能帮你完成概念的东西的,概念不依附程序存在,不同的程序区别是建模、操作、验算方式等等的不同。
47、请教幸福兄个问题:
如果在一栋6层钢框架和3层钢框架间做一个柱面网壳,跨度24m,都是新建工程,有两种方案:
一种是在钢框架两边分别设牛腿,网壳设在牛腿上
一种是网壳有自己基础和钢柱,网壳两边悬挑两个节间,
由于两边钢框架层数不同,担心沉降不同,对网壳不利,但成本提高不少
不知幸福兄觉得哪种方案好呢,谢谢
幸福:建议整体分析,在3D3S中可以实现,不过如果你的结构比较大,计算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另外建议网架落在两边框架结构上,两边框架整体沉降问题理论上不用担心,因为网架支座计算模型中是铰接,而且网架整体也是空间铰接杆系结构,对两边的整体沉降不敏感,同一框架上不同支座间的相对沉降倒是对网架有影响。
如果网架另外采用独立柱支撑,建议采用混凝土柱,如果采用钢柱,那么高,是稳定控制,稳定问题不好处理,有点浪费。如果网架单独分析,需要得到网架支座落位的框架柱点的弹性刚度。
48、我计算的模型出完后处理实体模型后,实体模型的屋面梁上翼缘不连续,不知为什么,我的框架柱一直通到屋顶,二层的柱下节点还有必要向你演示当中那样绕2,3轴单元释放吗?恳请幸福兄完整地看一下我的计算模型,并帮我改一下回复好吗!谢谢
幸福:二层的柱下节点是否需要释放应该是你自己决定,不是我来决定该不该,释放,就相当于顶层门钢柱的柱脚是铰接的,不释放,就相当于顶层门钢柱的柱脚是刚接的,顶层门钢柱的柱脚可以做成刚接也可以做成铰接,这个是看你工程的需要,释放与否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必须的。
8。0版本不能处理框架+顶层门钢结构中顶层门钢节点的,上翼缘不连续是因为你的屋面梁的K节点方向不对,屋面梁的K节点方向都要是Z向负无穷大,注意,是负无穷大。
49、谢谢,幸福兄,准备采用网架落在两边框架结构上,
网架设置在3层位置,10m左右
若采用3D3S整体分析,网架支座牛腿需要建在模型中吗,还是和梁柱节点重合一起呢?
我想采用3D3S计算网架,STS计算框架,对框架来说,把网架支座反力加在框架上即可,
对于网架在计算支座牛腿弹簧刚度时,(根据结构力学是产生单位位移需要的力)计算模型是采用独立的悬臂牛腿;还是带着框架柱一起考虑呢,柱需要考虑多长呢
关于支座我一直有个问题,计算模型周边支承的网架支座都是沿周边的法向约束,切向自由,支座螺栓球铰接;但实际的支座设计都是法向、切向构造做法相同(或在法向设长圆孔),支座螺栓球与十字板焊接。计算模型与实际做法有较大出入,应该怎么考虑呢?谢谢
幸福:我的建议是:牛腿不需要建进去,计算考虑一偏心荷载。不用考虑甚么牛腿弹性刚度,那个牛腿很短,刚度相对很大。如果单独分析网架,支座刚度考虑框架结构牛腿处的弹性刚度,这个刚度不是一根柱的刚度,也不是多长的一根柱的刚度,是该点的整体刚度。也就是当有力作用在该点的时候,该点会产生甚么位移,框架的整体对该点提供刚度,所以是该点的整体弹性刚度,不是仅仅依靠一根柱子。
网架支座构造问题通过对支座连接杆件在计算基础上人为放大考虑。
默认参数可以修改,网架默认空间桁架,网壳默认空间刚架。
谢谢!
这样的话,单独分析网架的话,想考虑准确支座刚度就比较困难了。
关于支座和模型采用桁架或框架的问题,我得意思是,计算模型和节点构造不一致,会给结构带来不利影响,留下隐患。比如,铰支座实际是刚接;无论按照空间桁架还是框架,螺栓球或焊接球的节点构造相同,这样不会给结构带来不利影响吗?
幸福:现在的通常的平板网架支座有一定的附加弯矩,所以尽量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减小球心与支座板之间的高度。螺栓球和焊接球的构造不一样,焊接球的节点刚度要比螺栓球大,空间桁架和空间框架区别在于节点是否产生弯矩,设计参数需要自己判断去选择,不能完全按照程序的默认,如果都按程序的默认,那设计就已经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了
回复
14楼
50、看了网架综合演示,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模型加了只拉杆后,计算地震作用会死循环了。上一个工程,因为这个原因,最后还是把只拉杆去掉了。现在想想后悔了,呵呵。我应该把组合中的地震组合删除,并不能再去计算地震作用啊,谢了!
我对材料类型不太熟悉,虽然材料表中有大直径的圆钢,但一般都是拿钢筋来做拉杆吧,那拉杆的直径是不是不宜大于25mm啊。演示中用半径25mm,直径就是50mm,是不是不常见。还有就是3D3S中提示的网架有新、旧材料表,哪个更常用呢?担心选的钢管不好买
我的意思是说,比如同一螺栓球网架,计算模型分别按照空间桁架和空间框架计算;支座分别按照切向自由、法向约束和两向都约束计算两次。但最后的节点设计,支座构造都是相同的,螺栓球的节点构造也是相同的。也就是不同的计算模型采用了相同的节点构造。这样做不会有隐患吗,计算模型的差别怎么体现呢?
幸福:以下是我个人的见解:
请问程序和人,人在设计中的作用是甚么?
做设计要提高水平的目的是甚么?
螺栓球网架设计你为什么要去选择空间框架模型?空间桁架模型是对的,空间框架模型是不合理的,你为何要去选择不合理的模型假定?
既然你分析的时候所选择的假定不一样,为什么支座构造的时候你还要做成一样?
请不要随便相信程序的默认值,只相信你自己。程序开发不会对你的设计结果负任何责任,是对是错,是合适或者不合理,都是设计人员自己判断,自己选择,也要自己负责。
程序的支座节点设计功能很单一,不能用于带自由边界的支座约束节点设计,请不要奢望程序能帮你完成一切工作,程序是死的,人是活的,当你的假定与程序的功能不一致的时候,请自行解决,不要生搬硬套。
呵呵,谢谢,幸福兄,理解你的意思。我没有生搬硬套的意思,只是对现在钢结构设计中存在现象的一种疑惑。因为看了一些网架公司的图纸,感觉都是重分析,轻构造。平板压力支座也是个例子,各种书籍中都说它不能完全转动,与计算简图有差异。嘿嘿,谢谢你,我不会那样的。
幸福:呵呵,回楼上朋友,不单单网架,所有的结构都一样,现实构造很多东西是无法完全与计算分析中吻合的,有差异有误差是很普遍很正常的现象,这种阶段这种状况才能体现出一个设计人员的功底,该怎么考虑,怎么处理,水平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做工程不是搞研究,追求精确是一种趋势,但不是它的本质。
任何一种构造的存在必然有它自身的适用性,做工程,灵活性也是很重要的。
51、关于3D3S框架+门架的演示,以下问题不明,请幸福兄解答:
1.框架柱平面内外的系数取得都是0,为何?我记得PKPM中的是先计算出平面内的长度,再修改的
2.门架的系数取的都是1,有何根据?
幸福:取0是程序根据线刚度比自动计算,PKPM建议顶层门刚柱按照顶层门钢放地面上计算得出计算长度再改,这个:首先没有规范依据,其次,地面刚度无穷大和顶层门钢下面的框架的刚度是不一样的,我个人是不赞同PKPM的建议。PKPM是软件,不是规范,怎么取舍,最好自己有个比较。
其实门钢柱的面内计算长度取值方法也是根据梁柱线刚度比,只不过在计算梁柱线刚度上,契型截面只有门钢有专门的计算方法,而现在PKPM软件的处理,用钢结构规范验算往往是根据平均截面处理,但是,3D3S跟PKPM不一样,3D3S在计算契型截面的稳定问题都是采用门钢规范验算。门钢规范和钢结构规范在一阶弹性分析下,计算长度都是采用梁柱线刚度法,区别在于一些参数的变化,这个请自行拿两本规范对照。
门钢面内计算长度系数不能定义为1,如果我的演示操作中是这种情况,那是我操作的失误,演示的东西在于体现功能,不在于教学的准确度,准确度用户自行把握,不要强迫别人,也不要强迫自己。
框架+门钢对门钢柱的计算长度还没有规范准确定义,这些问题请自行把握。
52、请教幸福兄一个问题,此图是钢结构框架的一角,请问图中红梁的单元释放怎么设置?
幸福:红色的建议作为两端铰接处理,从柱伸出来的梁作为主梁悬挑,这个传力线路清晰一点,因为,如果你横向的与中间黑色梁相连的那三跟红色的梁作为刚接处理的话,在PKPM中得到的内力和位移都是不对的,PKPM在处理这种问题上有点问题,所以建议你按照铰接考虑。
53、幸福兄弟,小弟也是最近刚刚的接触网架结构,你说我是把一个30*20m的网架对折成为一个坡屋面网架,那我算的时候计算面积和上下弦节点的荷载如何计算啊!我手算的荷载和软件生成的荷载不一样!坡屋面的时候荷载是不是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进行计算啊?先谢谢了
幸福:3D3S的荷载是这样的,恒载是按照面的面积计算,活载是按照投影面积计算,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按照这个原理的,但是如果是风荷载,程序还会考虑风振系数,而手算风振系数目前还不大可能,所以如果比较风荷载的话,那一般跟手算是不一样的。
3D3S的导荷载,是做过测试的,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
54、好东西!幸福兄弟真是好人!这里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你:1、在地震参数输入里,计算振型系数怎样确定?(门式是6,框架是12~15,我看你的演视得出来,有没有什么规范或者经验;风荷载的体型系数怎样确定?等待你的解答,多谢!
幸福:3D3S建议平面结构地震作用振型数取6,空间结构取9,但是对于多高层结构,振型数应达到能让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质量参与系数达到90%以上,这个参数在多高层模块的内力分析---查询刚度中心里查到,对于一般规则、楼面无大开洞高层结构,振型数一般为层数的3倍。
幸福兄,
记得前面说过,模型中如果有只拉单元的话,应该删除地震组合,并不再进行地震作用分析。的确在这种情况会使地震分析进入死循环,但是为什么我在看“钢排架+网架屋面+网架悬挂吊车演示”中,定义了柱间支撑为只拉单元后,仍然正常进行了地震作用分析呢?
幸福:这个东西是不一定的,要看只拉单元在模型中起的作用,因为只拉单元只要一存在,程序一上来就进行组合分析,所以查不到单工况的信息,并不是所有存在只拉单元的结构地震都会死循环,至于哪种情况,那就是结构概念的问题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使用盗版,盗版肯定会影响计算分析的进程。
55、基本上是用了一夜时间把资料下载完整了,非常感谢楼主的诲人不倦和不辞辛劳!初学设计不久,得益最深的是楼主关于概念设计的阐述。因为个人觉得,软件的操作,可以有很多种途径能够提高,但对软件的理解及对结构计算模型的合理确定要困难的多。也包括对规范的理解!现下对规范只知道遵守,不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少,看了楼主的讲解,知道怎样才能少走弯路,非常感谢!
作为初学者,想向楼主请教两个初级一点的问题,希望楼主有时间时指点一下:
1 在建模时进行整体考虑的话(比如网架),柱与上部结构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类型怎样考虑,对于后续设计工作,是否必须完全按当初的节点类型进行设计?
2 对于为了导荷而加入的构建,后来又去掉,进行这样的处理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这里再次谢谢楼主,感谢您的奉献精神!谢谢!!!
幸福:1,网架+柱,柱顶与网架连接应设置为铰接,这个时候注意支座不能设置在该位置,不然无法实际计算柱的内力,后续节点设计当然是按照模型假设来进行设计了。
2,这些杆件选择截面小刚度小的,最好就是圆钢,直径越小越好,因为任何构件都对结构整体刚度有影响,这就导致结构自振周期的变化,从而影响风振系数,影响风荷载作用效应,导完荷载后,可删除,但是要注意,删除后不要再进行导荷载工作,不然会改变最初的导荷载结果;9。0版本已经增加了增加虚杆导荷载的功能,虚杆只为划分导荷载区域,没有截面特性,不参与结构分析。
56、请问幸福兄,"施加节点荷载"里的"Px,Py,Pz/Mx,My,Mz"值怎么定?
幸福:在3D3S里,PX PY PZ表示沿整体坐标轴的X Y Z的作用力,MX MY MZ表示绕整体坐标轴 X Y Z方向的弯矩,注意区分,力是沿坐标轴的方向,弯矩是绕坐标轴方向,弯矩的正负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大拇指指向坐标轴正方向,4指指向弯矩作用方向为正弯矩,反之为负弯矩。
57、请问幸福兄:我做一个4层钢框架超市,在其纵向的后面是一个8层的高层,4层钢框架施加风荷载时纵向就只有风压力吧,后面不受风荷载吧?
再问一下,楼面恒活载应分别取多少呀,楼面为楼承板,我恒载取为2.5KN/M2,活载取为3.0KN/M2,不知可否?
幸福:风压跟风吸是同时存在的,毕竟风荷载的工况和作用方向有几种。比如,同一面墙一般都会有风压和风吸两种作用。 楼面恒载,如果用楼承板的话,要看上面混凝土的厚度,还要注意不要漏了楼承板自身的自重大概10公斤左右,超市,这个要实际计算一下,不能估计,另外也要考虑一定的面层装饰自重,还有是否有吊顶等等,活荷载,超市可参考商店,取3。5KN/M2,2。0应该是不够的。
58、看完幸福兄的“砼柱+钢梁“演示,小弟有些问题,望得到幸福兄的指导;
1,砼柱顶部有绕3轴的释放,绕2轴要不要释放,什么情况下不释放,什么情况下绕3轴释放,什么情况下绕3轴、绕2轴都释放?
2,本例为有侧移结构,请教:什么情况下是有侧移结构,什么情况下是无侧移结构?
3,此例中“地震参数输入”中的计算振型数幸福兄填入6,STS的门刚计算默认计算振型数3,请教:振型数如何确定?
4,荷载组合系数,3D3S和STS不尽相同,不知道哪个更合理?3D3S要不要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5,3D3S的风荷载数值和STS不尽相同,不知道哪个更合理?
6,此种结构取坡度5%,在STS中存在坡度变化率>0.33,不满足,不知道3D3S在这方面有没有考虑?
7,幸福兄觉得这种结构Q235B经济些还是Q345B经济些?
幸福:,2、3轴是单元局部坐标,首先要去好好理解程序中每一种截面单元2、3轴是怎么定义的,对于平面结构的平面外荷载以及约束,程序不能考虑,比如,平面结构中的铰接构件,平面外的约束释放与否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所以对混凝土柱钢梁这种平面结构计算模型,柱子绕2、3轴释放以及仅平面内释放,结果是一致的。还有有个问题是平面内平面外对应的是结构整体坐标,2、3轴对应的是单元的局部坐标。在3D3S中要经常使用显示截面以及查询截面方位来确定截面2、3轴与平面内平面外的对应关系。
2,有侧移、无侧移,请看钢结构规范,这是概念问题,请认真看规范。
3,地震计算振型数,3D3S取6是使用说明书上对平面结构的建议,STS取3同样也是使用说明书上的建议,两者没有冲突,也没有谁对谁错。
4,荷载组合问题,3D3S和STS都可以自定义荷载组合系数,至于甚么是合理的,请看荷载规范有关组合系数的规定,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
5,不知道在甚么情况下不相同?
6,这种结构大多数是挠度控制,挠度控制,Q235比Q345经济。
目前的3D3S版本没有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设计功能。
59、问幸福兄弟:
我也是刚刚才开始学习3D3S,我看了说明书,有几点不明白的,
1、就是在说明到空间任意模型模块的时候,对于园钢管结构,他定义了截面方位。是不是每个工程都要定义截面方位?圆钢管是各向同性,可不可以不定义截面方位?
2、说明书中明确讲到,对于次梁,软件默认为两端铰接,也就是说我定义好次梁后,就不需要在把他两端进行节点释放处理啦?
3、对于单元荷载一项,若x1和x2都为欧德情况下,第一个(分布荷载)和第六个(梯形荷载)有区别吗?
幸福:在3D3S中所有的单元都应该赋予截面方位,这是方便分析验算的时候查询内力以及查询强度、长细比、挠度等指标用的,不仅仅是体现截面本身截面特性。
次梁默认铰接仅仅存在于框架模块建模中用定义次梁命令定义的次梁,建模之后,可以根据需要人为修改两端属性;可以通过显示单元释放命令来查看。
对于单元荷载一项,若x1和x2都为0的情况下,第一个(分布荷载)和第六个(梯形荷载)没有区别,你可以自己试着比较一下,通过显示单元荷载来比较。
60、请问幸福大兄:屋脊处屋面梁只能断开吗?能不能合并成一根梁?怎么合并?
幸福; 模型中屋脊梁处断开是有限元计算的需要,实际加工的时候,如果有必要,你可以按照一根梁来处理,只要保证连接强度就行了,并不是软件去指导你,而是你去指导软件。如果你想连成一根梁,在后处理中,你只要不设计屋脊梁处的节点,再在程序出图后适当修改一下该处的连接就行了。
回复
15楼
楼主果然好人一个啊,谢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16楼
演示杂个下载啊:hug:
回复
17楼
我的下部结构是砼的,局部有三层,屋面采用网架,不知单独网架建模支座杂设置?我设了X,Y方向为弹性0.3,计算通不过,说节点位移大,中断!:Q
回复
18楼
我屋面的地方柱顶在外墙面设有拉梁这个方向的刚度我取了刚性的
回复
19楼
61、谢谢幸福兄了,不知有没有带夹层,门式钢架演示?夹层的恒载,与活载怎么输?怎么计算得来的?可以说说吗,我是新手,还有带吊车的门式钢架,那个牛腿的恒载与活载怎么计?怎么输?谢谢你可以回来一下,真的万分感谢!
幸福:前面有带夹层门市刚架的演示,可以参考;牛腿的恒载就是吊车梁以及辅助系统的自重,一般可以通过把吊车轮压放大一个1。02~1。05的系数来代替;活载中,除了吊车荷载,如果有走道板的话还有走道板上的活荷载,可以通过由面荷载转线荷载再转节点荷载得到;这些东西,你最好找一本钢结构设计手册来看看相关的例题,想清楚吊车系统由什么东西组成,会产生什么荷载,荷载怎么传递,慢慢理解,这个需要一个过程的。
夹层荷载在3D3S的门钢建模参数中有,只需要输入面荷载,程序自动根据你输入的柱距将面荷载转化为线荷载;这个时候已经模拟了次梁的作用。
62、门式钢架中夹层为砼现浇楼板,楼面承重设备为5KN/㎡,我输入恒载为3KN/㎡,活载为5KN/㎡可以吗?还有其他荷载的作用吗,我是指次梁等的作用。
幸福:你可以在恒载中适当考虑次梁的自重,因为门式刚架夹层建模中只有夹层主梁,而无次梁,所以应当在恒载中考虑适当的次梁自重。
你可以在恒载中适当考虑次梁的自重,门式刚架夹层建模中只有夹层主梁,而无次梁,次梁按集中荷载还是均布荷载好那,就像门式钢架的屋面檩条荷载折算为面荷载加到大梁上呢?
幸福:次梁自重可折算为面荷载形式增加到恒载当中去。
63、问题一:风荷载体形糸数及风荷正负风压组合时的疑惑
请教:
1、 在自动导荷中的风荷载体形糸数中是否输入为-2?如输入负数,按3D3S的规定,负数应为向下的荷载,这样不是有矛盾吗?还是输入的是绝对值,方向由"内部按制点坐标"来确定4Q3[ N W+G3|
2、如果我们在荷载库中设置了二个方向(二个工况)的风荷载,而在荷载组合时,怎样将二个工况分别与其他荷载组合呢?因”荷载组合“对话框中没有工况的选项呀。
问题二:1、雨蓬主钢梁(悬挑梁)和之间的联系杆的连接点是否需要释放2、3轴约束(交接),但实际施工是焊接。这样是否合理?
2、联系杆两端释放约束后是否还需输入实际计算长度值(释放后软件是否可自己识别),什么情况下需自己输入计算长度(软件不是可自己识别)?
3、雨棚的斜拉杆两端释放约束,计算后显示长系比不足,原因?(具体是因该定义只拉单元还是释放约束,是否考虑输入计算长度)
4、内部参考点怎么理解?
以下是一个雨棚模型,请幸福兄抽空看一下有什么问题!敬候!(以上问题均为空间任意结构模块下的)
幸福:1,风荷载体型系数的正负和内部参考点的位置对风荷载作用方向是相互影响的,最终要看荷载的作用方向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话,可调整体型系数的正负以及内部参考点的位置,以达到最终的效果,这个不需要拘泥于形式,效果正确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如果改体型系数的正负的话,注意在计算书里面要改回来。
2,程序可以根据工况自动组合,也可以人为调整,增加你想需要的组合。
3,焊接不一定都是刚接,要看情况的,刚接铰接是一个泛泛的概念问题,没有绝对的,雨蓬的系杆一般不承受荷载,按照铰接会安全一点。
4,两端转动释放的单元,程序默认计算长度为1,也可人为修改,除了框架以及门钢外,其他情况的计算长度一般都需要人为判断输入。
5,雨蓬斜拉杆一般采用圆管,圆管是具备成压能力的,实际工程中,在风吸力下,斜拉杆也会出现压力,所以,应该按照压杆的长细比控制这个拉杆,不应该片面的从“拉杆”的“拉”上就以为是一直受拉的。
6,内部参考点是什么意思,请看程序的用户使用手册。
64、幸福兄,请教你,网架加混凝土柱子,结构体系是空间框架,我在进行单元释放时,网架本身和柱顶是不是都要进行单元释放啊?
幸福:网架+混凝土柱子整体建模分析,首先网架所有节点要2 3轴全部释放,这个时候,下部混凝土柱子就不需要释放了,同时你也可以把混凝土柱子上部节点饶 2 3轴转动释放,这样也不会影响计算结果。3D3S9.0已经可以验算混凝土柱子的配筋,而且可以区分混凝土柱顶上的非网架支座,这样,就不需要直接把网架与下部柱子连接的节点定义成支座就可以直接设计网架支座,这样的好处是网架支座的设计得到的内力是最真实的内力,而不像其它网架软件那样,需要模拟下部支撑体的弹性刚度来设置网架支座刚度来分析网架;而且还可以出网架支座的计算书,这对于需要做整体施工图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65、幸福老师,关于坐标的问题有点不明白,3D3S使用手册上说要求建筑物高度方向一定要是Z方向,我在空间任意结构模块里是按这个原则建的模,但在三维显示时,建筑物高度方向又不是Z方向了,有时是Y或X方向了,怎么会变呢?如果变了是不是要通过CAD的三维旋转把建筑物高度方向与Z方向重合?如果不旋转直接导荷载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还有在门式刚架模块中生成的模型高度方向也不是Z方向,而是显示Y呢?
幸福:可能你对CAD三维还不够熟悉,模型的立面建模必须是在X-Z或者Y-Z平面上,在CAD中经常会用到视图这个菜单,一共有7个面,建模的时候会用到前面四个面,前后视图,左右视图,一般空间结构建模建议先把视图调整到X-Z平面。程序要求建筑物高度方向必须是整体坐标的Z方向是为了方便计算模型自重。通常情况下,CAD打开的时候默认的视图是X-Y平面,如果你在默认平面建模,那么就不对了。
回复
20楼
66、幸福兄,我是3D3S的初学者,算网架的时候直接用模块建了一个“正放四角锥网架”,但计算的时候软件提示“自由度1位移过大,可能11节点有误,结构可能位机构”。但我是用软件直接建的模都没有改动过啊,而且后来我在角部节点加上一根杆件也是如此,请问一下这是什么问题,然后如何解决呢?谢谢了!
幸福:一般情况下,用软件模型库建立的模型,只要支座设置没问题,计算不会提示出现机构,只有两种情况会出现你所说的问题:一,软件是否正版,二,你加的荷载太大,导致内力分析后位移过大,因为程序初始默认的杆件截面是截面库中最小的,如果在当前截面下位移过大,程序也会出现这个的提示,你可以先把杆件截面调大几个等级再内力分析看看。
67、幸福老师,我问个问题,我用3D3S算门式钢架的时候,定义平面外的计算长度,都是将梁和柱一起定义为3米(YC的位置),不知道这么做合理不?
幸福:用YC作为柱平面外支撑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满足门钢上有关隅撑构造的要求,就是按照梁翼缘宽度换算的隅撑轴力的那个公式,门钢规范36页6。1。6的第四个公式。
2,满足钢结构规范上能作为柱平面外支撑的受力要求,看钢结构规范44页5。1。7条。
3,墙面檩条按照压弯构件计算,能满足檩条+隅撑构成的三角能成为柱平面外支撑的轴力要求,首先根据上面1、2点算出隅撑最大轴力,然后根据几何关系算出檩条需要承受的轴力,然后用STS工具箱计算檩条,STS工具箱能计算出多大的檩条在什么情况下能承受多大的轴力,请注意看檩条计算书。
4,檩条连接螺栓必须能承受檩条所承受的轴力,这个时候这个轴力就转化为螺栓的剪力。
以上4点就是YC能作为柱平面外支撑的必要条件,这不是说简单点L50X4的角钢所能满足的,一般都采用XG+柱间支撑作为柱平面外支撑。
68、观看了564楼的双跨带吊车的演示模型,我来说两点自己的意见,欢迎大家斧正。
1. 关于多台吊车的组合台数及折减系数,建议还是严格按照《荷》5章要求执行。幸福兄建议全部考虑对于计算结果肯定是安全的,但规范是综合考虑了安全性和经济性后做出可以折减的规定。在实际设计中,如业主无更高要求,则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即可,不需人为从严处理。
2. 关于STS中摇摆柱的内力放大系数,PKPM官方的解释是:摇摆柱一般按两端铰接设计,由于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做到理想的铰接,故摇摆柱实际受力(主要是柱端弯矩)大于计算值,故建议放大1.5倍。见《PKPM新天地》2006年合订本附录中P51。幸福兄的理解是考虑P-Delta效应后的放大系数,其实不然。
幸福:并非我不考虑折减系数,也不是什么安全不安全的问题,是3D3S程序本身不能考虑,演示中只是提示大家,目前的程序不能考虑这个,如果要考虑,可以通过吊车荷载人工干预来调整。
另外,PKPM新天地所说的,那是PKPM自己的看法,摇摆柱内力放大系数,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看法,PKPM所说的1。5倍,为何是1。5倍?我个人目前好像没看到过这方面的具体依据,只能说是一种概念上的放大;PKPM所说的不代表就是完全正确的,例如,下框架顶层门钢的顶层柱子平面内计算长度,PKPM建议按照顶层门钢放到地面上计算所得到的计算程度来取,这本身就缺乏理论根据,而且也是不合理的。我所理解的P-D效应,是因为,门钢位移比较大,摇摆柱在产生侧向位移下承受轴力的同时也承受偏心弯矩,这个弯矩应该说比摇摆柱节点螺栓对中线偏心所引起的弯矩要大,节点构造上引起的弯矩确实是有,但是我个人认为很小。所以我个人理解为这个。内力放大实际为变相考虑摇摆柱的稳定问题,一般来说,门钢中摇摆柱为稳定控制,内力放大就是把模型中不能考虑的弯矩对柱子产生的稳定应力用把轴力产生的稳定应力放大来代替。基于以上原因,我个人就理解为那个原因,如有更好的指导方法,还请多多指教,谢谢!
比较欢迎有不同的讨论,这样问题的意义就更大了,在讨论中能互相进步!
69、请幸福兄帮忙看一下模型,一个是平面的桁架,一个是建的空间桁架,
平面的桁架:
1.为何支座处设置的为固定支座,咋会没有柱底弯矩呢。
2.请帮俺检查一下各个杆件相交部位的单元释放是否合理。
空间桁架:
3.空间桁架的计算为何不能通过,提示迭代单元超过20,可能是机构。看模型没有机构啊。
附件已更新
幸福:你的平面桁架只有竖向荷载,而且都是对称的,这样当然不会有弯矩产生了。你的空间桁架整体只拉单元过多,只拉单元去除后,整体结构是机构,这个需要你用结构力学概念去理解了。这种桁架一般不需要进行什么空间整体分析,简化成平面桁架就可以了。
回复
21楼
70、幸福兄:感谢你的回复,你的很多演示及给朋友们的回复,我都看了,实是受益匪浅,但象装饰构架一类的钢结构现在也较多,有的感觉用材很大,有的感觉用材又很小,相差较大,可能大家在荷载组合上或许导荷上存在差异,所以很想知道幸福兄在此种结构上是如何认为的,如有可能我还是热切希望幸福兄在百忙中挤个时间对此种结构能做个演示或演算一下后将原文件传上供我们学习一下.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幸福:任何结构都是基于同样的原理,承受荷载的地方就要承受荷载,有荷载的地方,就有荷载的传递路线,这个路线不是唯一的,无论做哪种结构,都应该弄清楚,荷载的大小,荷载作用的范围,荷载作用的方向,荷载的工况,其次,荷载传递的路线就是模型如何建立,主次分明。你也不用管别人截面大小如何,首先是自己要弄清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一点一点的弄清楚。看别人的没什么用,别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你的主宰,哪怕是你的老师,你也要认为老师也有可能是不对的,对任何东西都先抱一个怀疑的态度,通过自己的思维去验证它,哪怕你的思维是错的,但是最终你会想到对的方法。建议你培养以自我为主的习惯,这样总有一天你能成为人上人。程序每一个功能的应用,都应该认认真真的去看使用说明,自己问自己,理解否?掌握否?我不想再就一些皮肉的问题多做讨论,现在的功利社会,太多的人不肯动脑筋了,总喜欢从别人那里拿来用。很多人总说,演示中是这样做,他就这样做,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反正就是这样做,尤其刚进入这个行业不久的朋友,这很悲哀,让我觉得是我害了他们。
言归正传, 装饰镂空结构,风荷载可以考虑直接作用在单元上,下面有两个参数, X Y,X填1 ,Y填0,表示风荷载方向是整体坐标X轴的正方向,X填0,Y填1,表示风荷载方向是是整体坐标Y轴的正方向。反之填-1就是整体坐标轴的反方向。
71、幸福兄,你好!小弟请教以下几个问题(有附上计算模型,正版还是破解版不说,只是结构学识上的请教):
1、此结构应定义为哪种结构体系计算较为合适?
2、此种弧形屋架f/L的矢高比中,f是指每榀屋架立面图中,柱顶花篮水平杆中点到弧形屋架上弦顶还是下弦的垂直距离?
3、在此种结构体系中,每榀屋架下面的圆管柱在定义计算长度的对话框中,“所属结构类型”选哪个?绕2、3轴计算长度怎定义较好(就此模型来说)?规范查不到此形式。
4、我有在整体屋面选择了受荷范围,添加了杆件导荷,双向导导节点,但就是在“显示节点荷载”命令下,发现屋架上弦节点无节点荷载显示,为何?是不是这种结构不可由软件整体导荷、整体建模计算?而是要单榀建模,手工输入节点荷载计算?
5、我是不是漏了每榀屋架中,作用于柱上的风荷载?也要分左风、右风两种工况吗?
谢谢指教!
幸福:1,这种上下单弦桁架,一般采用单榀设计,选择平面框架,你模型中这样的布置,肯定无法分析,整体模型属于机构模型;
2,F/L,F的距离是,拉杆到上弦与下弦的中心的距离;
3,结构类型不影响,影响的是你所填的计算长度,注意,程序默认的计算长度是不对的;平面外的计算长度需要自己输入,是多少,自己根据平面外支撑点的距离判断;
4,注意自动导荷载对话框最下面的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会影响导荷载,填写不当,就会出现你的问题,怎么样正确填写,请看使用说明中有关这两个参数的说明;
5,荷载漏不漏,看你的工程需要,实际中有什么荷载,模型中就该有什么荷载。
此种弧形上下单弦的屋架,其实,其坡度规范有无要求的?如几份之几跨度?规范好像没此类型的要求。那一般取多少的?谢谢!
幸福:规范对此好像没有专门要求,矢跨比越大,位移就越容易满足,但是水平推力就越大,反之亦然,这个是相互影响的。
72、幸福兄好!
谢谢在前面提出的问题中得到你的答复;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9.0中单元释放--转动释放中,新增加了一项:刚度值,这是以前的8.0中没有的,我的理解是,此数值模拟了节点连接的半刚半绞状态,应该是这样吧?同时,这个参数具体该如何确定比较合理?或者说他是怎么来的?
请教了好几位,都没得到理想的答案,所以,把问题在这儿提出来,希望得到你的指点或者大家的帮助,谢谢!
我基础知识不好,虽然多方找资料,效果不甚理想,希望能跟大家学习,共同进步!
幸福:9。0的这个功能确实是给半刚性节点备用的,不过目前好像还没有具备真正的意义,你可以尝试一下。至于其里面的单位KN.MM/r,这是弯矩与节点转角的关系,r要么为角度,要么为弧度,我个人觉得就是多大的弯矩能使节点产生多大的转角,或者说,要使节点产生一定的转角,需要多大的弯矩。
73、幸福兄你好,请你指导一下:平面广告牌活载导不上去,计算时还提示结构约束不足.看看怎么回事?
幸福:你的模型垂直地面,如果用杆件导荷载的方式施加活荷载的话,那肯定是不能导上去的,因为活荷载是垂直投影面的,你的模型投影面面积为零;另外约束不足是因为你的模型为几何可变的,你可以通过结构力学的理论简单分析一下自己的模型。
74、第1个问题,在风荷载中,如果已经将模型Z向标高定为31.5米,还需要输入高度变化系数吗?
第2个问题,杆件导荷载中,屋脊处通风设备荷载,应该算是横载植吗?可以同时添加两个横载值吗?
第3个问题,在多跨网架中,支撑内天沟的节点,还需要另外施加节点荷载吗?
幸福:支座设置在网架与下部结构的连接处了,应设置在柱脚处。
1,如果你的模型柱脚实际标高为31。5米,那么就不需要输入高度变化系数,程序自动计算。
2,可以当作恒载值,恒载值程序默认为0工况,可以任意添加不同数值的0工况。
3,严格的说是需要的,不过在南方,活荷载本身就是一个安全储备,可不考虑,除非天沟断面非常大。
75、幸福老师,学生想请教一个问题:
在空间任意菜单内,建立一个空间模型后,定义杆件的计算长度定义感觉有问题,不知道对话框中所谓的2轴,3轴,是不是就是指杆件的2轴,3轴。
在3D3S帮助文件中解释:平面框架的2轴,3轴指相对于框架平面的平面外,平面内,但在空间任意结构中不存在平面外,平面内,怎么处理。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定义,那么实际的计算长度经常会忽略实际存在的侧向约束等等,比如楼面的次梁。
希望您能予以解答,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好久了,今天发现这里您有这么好的一个论坛,特别高兴。
幸福:实际中存在而模型中又没有体现的构件,如果该构件能作为其所支撑构件的平面内(外)支撑,那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构件的计算长度,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程序自动判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