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
这个应该放到专业版块儿。很好的话题。
回复
3楼
看水量大小了,水量小就简单的布下了。
回复
4楼
适当设计的进水分配系统对于一个运转良好的水解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水解池进水系统有多种形式,进水系统兼有配水和水力搅拌的功能,为了保证这两个功能的实现,需要满足如下原则:
1)确保各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以防止短路等现象发生;
2)尽可能满足水力搅拌的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合;
3)很容易观察到进水管的堵塞状况;
4) 当发现的色后,很容易被清除。
(1)一管一孔配水方式
为了确保进水可以等量分布在反应器截面,每个进水管线仅仅与一个进水点相连是最为理想的情况,如图2-25所示为一种专利布水装置。这种配水系统的特点是一根配水管只服务于一个配水点,只要保证每根配水管流量相等,即可取得等流量的配水要求,为了保证每一个进水点达到其应得的进水流量,建议采用高于反应器的水箱式(或渠道式)进水分配系统。这种情况下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容易用肉眼观察堵塞状况。这类配水方式很容易通过在进水管或渠道与分配箱之间的三角堰来保证等量的进水,在恰当地调整每箱中三角咽水位后获得均匀的流量分配。
配水系统的形式确定后,就可进行管道布置、计算管径和水头损失,根据水头损失和反应器(或配水渠)水面至调节池(或集水池)水面高程差计算进水水泵所需的扬程,可以选择合适的水泵。在由较长的进水布水渠道分配到很多堰的情况时,沿池长由于水位差问题可能出现分配不均匀,这时可以通过适当地配置进水分布渠道的尺寸来避免。
(2)一管多孔配水方式
采用在反应器池底配水横管上开孔的方式布水,其中几个进水孔由一个进水管负担(如图2-26)。为了配水均匀,要求出水流速不小于2.0m/s,使出水孔阻力损失大于空孔管的沿程阻力损失。为了增大污水在出水孔的流速,可采用脉冲间歇进水。配水管的直径最好不小于100mm,配水管中心距池底一般位20-25cm。
在一根管上均匀布水虽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往往是不可实现的,因为这种系统随着时间有些孔口将不可避免发生堵塞。而进水将从没有堵塞的其他孔口重新分配,从而导致在反应器池底的进水分布不均匀,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在一个管上有过多的孔口。目前这种布水方式已较少采用。
(3)分枝式配水方式
在分枝式配水系统中配水均匀性与水头损失是一对矛盾。在中试实验中对此进行了考察,一组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即孔口直径较小,孔口流速较大,这时配水均匀程度很好,但水头损失较大;第二组将孔口适当扩大,这时配水均匀性没有很大改变,水头损失较小,处理效率不受影响。因此,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可减少水头损失和系统的复杂程度。
为了配水均匀一般采用对称布置,各支管出水口向下距池底约20cm,位于所服务面积的中心。如图2-27所示位15 000m3/d污水处理厂厌氧反应器的分枝式布水形式。管口对准池底所设的反射锥体,使射流向四周散开,均布于池底。这种形式的配水系统的特点是采用较长的配水支管增加沿程阻力,以达到布水均匀的目的。只要施工安装正确,配水基本能够达到均匀分布的要求。
回复
5楼
从《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中节选的
回复
6楼
的确是个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期待行家多多发言
回复
7楼
我以前一直都是用分枝式大阻力配水系统
回复
8楼
可以使用脉冲布水器
回复
9楼
个人认为没有完全理想的分布方式,池子小的可能相对好一些。但大池子肯定就会存在问题。孔口堵塞等是不可避免的。运行的前期可能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后期尤其是停置一段时间再用的,问题就会比较多。
回复
10楼
在水解酸化池子纵向一端,上面设堰槽均匀进水。池子纵向另一端下面开长孔出水,出水进入到下道装置,再从下道装置的对面上堰槽出水。
堰槽布水应该是最均匀的。
通过上进水,下出水可以将水解酸化池已水解酸化的SS直接带入到下道装置。
回复
11楼
穿孔布水 或者脉冲进水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