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一下太阳光伏发电并网的孤岛效应是怎么回事?
workhere
workhere Lv.2
2009年04月03日 15:41:29
来自于电站工程
只看楼主

下面是我找的太阳光伏发电并网的孤岛效应的一些资料,但是我还是没明白太阳能并网与一般电厂并网有什么区别,一般的电厂怎么就不考虑什么孤岛效应呢?孤岛效应是指在电网失电的情况下,发电设备仍作为孤立电源对负载供电这一现象。孤岛效应对设备和人员安全存在重大隐患,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当检修人员停止电网的供电,并对电力系统线路和设备进行检修时,如果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仍继续供电,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另一方面,当因电网故障造成停电时,若并网逆变器仍工作,一旦电网回复供电,电网电压、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在相位上可能有较大差异,会在瞬间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从而损坏设备。

下面是我找的太阳光伏发电并网的孤岛效应的一些资料,但是我还是没明白太阳能并网与一般电厂并网有什么区别,一般的电厂怎么就不考虑什么孤岛效应呢?


孤岛效应是指在电网失电的情况下,发电设备仍作为孤立电源对负载供电这一现象。孤岛效应对设备和人员安全存在重大隐患,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当检修人员停止电网的供电,并对电力系统线路和设备进行检修时,如果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仍继续供电,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另一方面,当因电网故障造成停电时,若并网逆变器仍工作,一旦电网回复供电,电网电压、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在相位上可能有较大差异,会在瞬间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从而损坏设备。
当电网失压时,防孤岛效应保护应在2s内动作,将光伏系统与电网断开。
逆变器可采用两种“孤岛效应”检测方法,包括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被动式检测方法指实时检测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当电网失电时,会在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参数上,产生跳变信号,通过检测跳变信号来判断电网是否失电。主动式检测方法指对电网参数产生小干扰信号,通过检测反馈信号来判断电网是否失电。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测量逆变器输出的谐波电流在并网点所产生的谐波电压值,通过计算电网阻抗来进行判断,当电网失电时,会在电网阻抗参数上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出现了电网失电情况。此外,在并网逆变器检测到电网失电后,会立即停止工作,当电网恢复供电时,并网逆变器并不会立即投入运行,而是需要持续检测电网信号在一段时间(如90s)内完全正常,才重新投入运行。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孤岛效应的检测的方法均具有其局限性,要同时从电站管理上来杜绝检修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当停电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检修时,必须先断开并网逆变器。同时,逆变器均带有隔离变压器,使得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之间电气隔离开来。直流侧的光伏组件阵列为“浮地”,正负极与地之间都没有电气连接,且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随时检测直流正负极的对地阻抗,从而保证逆变器直流侧的短路故障不会影响到电网。
免费打赏
huang696
2010年06月08日 15:02:27
12楼
:handshake
回复
honvid
2010年06月23日 09:36:01
13楼
简单的说:光伏电站供电中低压侧并网的话,你用的市电可当做主电,而太阳能电站相当于备用电源,当你检修时,你仅仅是关闭了主电源,而光伏电站仍在输电,“zao cheng ren yuan he caichan sunshi”这就是孤岛效应。防止这种情况就要加防孤岛效应装置,保证市电若断电,则光伏电站立即停止供电。

通常情况下,逆变器自带防孤岛效应装置。

[ 本帖最后由 honvid 于 2010-6-23 09:37 编辑 ]
回复
fairwaycyn
2010年06月23日 10:13:20
14楼
看了上面的回复了解了点,还蛮复杂的啊:Q
回复
xiateng102
2011年03月01日 10:20:15
15楼
光伏发电是作为辅助电源使用的,所谓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并网就是并入电厂所构成的电网,当电厂主动断电进行检修时,不存在什么孤岛效应!光伏发电是全自动控制的,为防止孤岛效应光伏并网逆变器有自身的保护程序,当电网电压出现问题(电压~频率~波形等)会及时自动断开与电网的接线! 我从事光伏发电,如有错误请指点!中国南车
回复
shark888
2011年10月12日 16:18:00
16楼
好帖子,要顶一下。
回复
qq_1396367504140
2017年04月08日 03:35:45
17楼
你好我想代理太阳能发电系统 麻烦你能加我微信119344232 我想请教你好多问题,加的时候说明你是土木在线的 麻烦你了 请你一定加我
回复
四川洪哥
2017年05月05日 09:07:28
18楼
孤岛效应,看来还蛮复杂的嘛
回复
木易猛
2017年06月15日 14:59:46
19楼

可以收藏,下载学习
回复
roca007
2017年09月18日 13:19:58
20楼
学习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