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虽然多种版本的《教育学》、《教育辞典》中对教育的阐释极其详尽、明白,但这些正确的解释不过是词汇的堆集,很难让我们触摸到教育的真谛。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劳伦斯所说:“如果没有人的行为,规则不过是一堆词汇,而结构也不过是被遗忘的缺乏生命的空架子”。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人的行为中。 一、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雕刻师?”“看!”他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于是长大的苏格拉底也成为一名雕刻师,他雕刻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人的行为中。
一、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雕刻师?”“看!”他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于是长大的苏格拉底也成为一名雕刻师,他雕刻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
对教育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正如石块里的狮子,都有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一块随意捏造的软泥。作为教育不是去改造他们,而是去唤醒他们,唤醒本来在沉睡状态的良知和潜能,将他们从愚昧中解救出来。
正如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在空阔且人口较多的地域,设计建造了一处住宅楼群。工程竣工了,有人按自己的设想,要求建筑师在这里铺主道,在那里铺辅道。但建筑师坚决地拒绝了。他让园林工人将大楼之间的空地全部种上了草。夏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沿着人工自然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是从未有过的优美设计,它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行人的需要,来此观看的人无不拍手叫绝。对学生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过多的束缚,只能压抑其天性,“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能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
三、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十分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德的小学生的作品。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和几个男孩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宰杀,把内脏一件一件地割离观察。这只狗不是别人的,是校长的,而且是校长最喜爱的狗。校长很恼火,心想,这真是无法无天了。再说,被狗咬伤了怎么办?不加惩罚绝对不行!很快,校长的处罚决定出来了: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也知道自己错了,接受处罚,决心改正错误。他认认真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了老师。校长和老师看后都觉得他画得很好,对错误的认识比较诚恳,杀狗事件就这样了结了,麦克劳德后来成了有名的解剖学家。他与医学家班廷一起,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无药可救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
麦克劳德杀掉了校长家的狗,校长却从他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因素。校长知道,这是好奇心驱使下的行为,而好奇心是一种探索的原动力。孩子犯了错误,给予批评处理是应当的,但是如果在处罚时把孩子的好奇心压抑了,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所以校长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处罚方法,既让麦克劳德感觉到自己犯了过失,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使他有一个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可以说,麦克劳德后来在医学上的成就,与这位校长的苦心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助推器”。
四、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了,教育究竞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五、一位中国的部长在欧洲某国办事,上洗手间时听到隔壁叮当作响,不知何故。走出洗手间时,有位妇女求他再进洗手间去看一下,说她儿子进去很长时间没有出来。部长进去一看,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正在满头大汗地修马桶。原来他发现马桶坏了,但“规则”意识让他认为不冲洗马桶是不能走的,于是力不从心地修起马桶来。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规则”已经深深植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并变成了他的自觉行动,内化为一种素质。这种素质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教育所造就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给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其实,这留下来的就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