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牛人造房记
gumingwang
gumingwang Lv.4
2009年06月07日 17:37:08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原创】“牛人”造房记[ 本帖最后由 gumingwang 于 2009-7-7 16:33 编辑 ]

【原创】“牛人”造房记

[ 本帖最后由 gumingwang 于 2009-7-7 16:33 编辑 ]

1.jpg

dde66799df0290985e09.rar
764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44:33
2楼
一听这个标题,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大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比如万科、珠江合生、富力地产等等大房地产公司,同时就会联想到王石、朱孟依、潘石屹、任志强等地产名人;我今天要说的恰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牛人”,他原本从事化工行业,身价不菲,却酷爱机械,喜欢改装汽车,也是一个赛车手,这个人就是黄昆,中山市锦舟化工厂的老板,现在是快而居房屋预制件公司总经理。
2008年12月份,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说他的老板要造房子,但他们又不是专业的人,说是看过我的博客后,觉得我是一个很专业的人,他们希望我看一看他们的房子是否结实,有没有问题,已经给我的邮箱里发了邮件,叫我注意查收,从电话里获得的信息看,他们不是来找我做设计的,并不是生意上门的好事,但晚上我还是抽空看了他发来的邮件,看后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发来的是一组CAD轴测图,展示一种全新的建房过程的安装示意图,从图上看思路不错,肯定不是搞建筑的人想出来的,而且很可能是机械方面的人的创意,不过可惜的是很不专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对我们专业的人也是一种启发;所以晚上给他回了邮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几天后,对方又来电话说你提的意见我们老板认为很重要,但是已经没法改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房子做得差不多了,叫我有空的话可以抽时间到他们那里看一看,现场感受和指导一下。过后我就扔到脑后去了,大概半个月后,有一天我在朋友的池塘钓鱼时聊起此事,朋友说反正今天没有什么事,干脆我们一起开车去看一看,权当旅游玩了,就这样我们从深圳开车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了中山,认识了电话中所说的自己造房子的老板——黄昆。
为什么说他是牛人呢?事情还要从512地震说起,这场地震可以说对全国人民的心灵都是一个震撼,对黄昆的冲击也很大,他认为自己天天玩赛车游艇虽然很开心,但是除了烧钱以外,对社会没有多大的用处,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当他看到地震灾区的房屋都被震毁,灾民生活极其困苦,他立志要研究“震不死人的房子”,还要用“最快速”的方法来建设,他的思路是“工厂制造房屋”。
他除了拥有一个化工厂,还是一个“水泥预制构件厂”的小股东,就在化工厂的隔壁,这个预制厂是专门为港澳生产水泥预制构件的,当年香港的“九号货柜码头”就是在这间厂里预制生产,运到香港现场安装的;九号货柜码头规模庞大,比1~8号货柜码头的总和还要大,由于香港和内地的材料和人工价差很大,比如在广东一个立方米混凝土的价格大约300元人民币左右,但是香港的价格是按照每吨1000元港币,每个立方是2.5吨,也就是2500元左右,除去人工机械成本和运输费用,净利润率也在100%以上,这个厂为这一个工程就开足马力足足生产了3年时间,每年产量50万吨混凝土,光是利润就有十几个亿,足以让厂里所有股东们几辈子花不完;黄昆是厂里的小股东,再加上他的化工厂经营的很不错,虽然上不到“XX财富榜”算不上大富豪,但也可以后半生无忧了;所以没事就玩玩跑车,再后来玩赛车,后来发展到玩游艇,如果不是512地震,他正在准备考飞行执照。
怎么样才能够快速的建房?熟悉建筑行业的人都知道,采用预制生产的方法,把建筑物分解成许多单个的构件,运到现场拼起来就是一栋大楼,这种方法肯定是最快的;黄昆找来几个股东一起商量:现在金融危机,港澳的经济不景气,预制厂开工不足,提出不如面向国内市场;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黄昆决定自己建厂造房,他解散了赛车俱乐部,关闭了自己的赛车改装厂(听别人说投资几百万元,几乎颗粒无收,就是几个熟人的改装厂),带着改装厂的十几名工人在化工厂旁边盖了一个500平米的研发车间,又投资了不少钱,添置吊车、天车和各种建筑机械设备,提出“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要像卖家电一样在超市里卖房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大多数厂房都是排架结构,就是用这种方法,那还是苏联人教会我们的,后来我们国家钢产量上来了,直接上钢结构的厂房,再大的厂房一般现场就几个月搞定,这种钢筋混凝土的排架厂房也就少见了;76年唐山地震后,我国也曾研究用预制的方法快速建设住宅项目,也就是俗称的“(钢筋混凝土)大板房屋”,有一本《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 1-91》,北京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的小高层住宅就是按照这个规程设计施工的,由于当时对标准、材料、工艺的研究不足,这些房屋大多存在隔音、渗漏水、不保温隔热的问题(2001~2003年,本人在北京工作时租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屋,冬冷夏热,隔音不好,卫生间有一点渗漏,在北京有些老楼外立面有一条条的黑色“蜈蚣”趴在墙上,就是外墙渗漏修补的痕迹),后来由于经济发展,再加上有了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条件后,高层建筑普遍都是现浇混凝土的了。
既然是这样,那不是技术上的倒退吗?带着疑问,我本人亲自到他厂里体验了一把,很有一番收获,下面我把我拍的照片做成图片故事,简介给大家,请大家看看他的工艺是否可行。
(他的新工厂由于好多特殊设备还没有到,我们看到的是他借助老厂的设备生产的)
(1)模具加工,就是做几个大的钢平台,每个平台底下都是工字钢梁,以保证平台不变形,我目测了一下,估计每个有4~5吨重,估计要花5万块钱左右,复杂一点的墙体估计代价更大。下图是黄昆为了研发新做的模具,我去时正在加工
平台下安装有振动设备,一按开关可以自己振动,这样就不用像工地上那样打振动棒,每天吵死人了。他还介绍说,从国外订购的高频振动设备更加先进,开启后就像牙医用的钻一样,点击达到每分钟一万多转,震动一块板只要10秒钟就自动平整了,可惜还没有到货,我也就没有看到。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46:38
3楼
(2)绑扎钢筋的情况,我去的不是时候,他的构件没有生产,这是厂里在给香港生产的情况,也发给大家大家看一下,反正工艺差不多的。
我了解了一下,这个厂已经生产了10年了,一直供应港澳,效益很好,工厂最高峰1300多工人,每天三班倒,现在你们看看,厂里有几个人干活?所以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大,真是不看不知道。
我问他:既然产品已经出口到港澳了,你针对国内还需要做什么“研发”呀?他说那不一样,在香港是依据国外的规范,工厂也是经过香港工务署和多个部门认证的,大陆的管理和技术规范不一样,还按照老一套来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所以他们必须依据国内的技术规范,请设计院设计好后再分解生产,再就加上这个厂只供应过构件,从来没有盖过楼,就相当于是汽车配件厂,而不是汽车生产厂,他要做的是整车,不再是配件了,所以要重新建厂,现在是研发阶段,还有就是国内没有一个相应的制度,今后他把厂建好了,谁来给他验收、监督和发证呀,这都是问题,他很乐观地说:估计咱们国家很快会往这方面发展的。经他这一提醒,我特地留意了一下,真的有些区别:1、所有钢筋都是螺纹钢,没有圆钢,而且是按照英国规范,刚才的屈服强度是600N的,国内的二级螺纹钢普遍是335N的,这些钢材都是从国外进口。2、我们用吊钩都是没有经过冷拉的一级钢筋,他们使用的都是螺纹钢,他们解释“标准不同,英标的钢材强度高而且韧性好还好”,设计就是这样的,工厂只会按照图纸施工。我很严肃的问他:有没有出现过吊装时断裂造成事故?他笑着回答,10多年了从没有过,你想想香港的法律多严格,出了事的话我们工厂早就关门了。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47:09
4楼
(3)封侧边模板
看这一块模板多重,很结实的样子,所以做出来的构件才不会变形。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48:05
5楼
(4)浇筑混凝土:看到他们使用的振动棒就是常规的振动棒,只是直径小一点,他解释说:这是常规的工艺,他建新的工厂将要用最先进的工艺,一定会比现在的质量更好。

这是在生产一片墙体,工人站的位置是一个“窗拓”,里面已经装了一个窗框,这样就将窗户直接埋入了混凝土里,外墙就不会在门窗边框渗漏水,看到这里我感慨良多,我经手的的建筑施工合同N多,保修条款里面对于防水是保修5年,但实际呢?哪一个建筑物没有渗漏?看来只有在工艺上进行彻底的改进,才有可能真正的“防”住水哟。
我从黄先生那里了解到,这么多年,卖给香港的外墙构件无数,还没有一个出现渗漏的,要不然为一个窗户保修差旅费得多少?这一点俺心里服气。还有就是门窗都是从香港运过来的,我看了一下铝型材的横截面很厚,尺寸也很大,一个4平方米左右的窗,用的料最起码有120系列的那么大。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48:51
6楼
(5)构件成品:下图是即将发往香港的预制构件成品,我数了一下,有30多件基本是一样的,这样不断的重复生产,模具费用就被摊薄了,他告诉我前些年香港有一个政府投资的廉租房项目,是几栋70层的高层建筑,所有的“佛沙”都是他们生产的,由于重复率高,他们的利润达到了40%以上,他说那时候很好赚钱,“工人三班倒,每天做的工作也相同,自己也不用操多少心,每天睡一觉醒来,晚班工人就已经给我赚了好多钱了,我们厂的工人工资福利待遇在这一片是最好的,那时候容易赚钱好开心呀,我玩赛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用他的话说。

(解释一下:香港人把这种预制构件叫做“佛沙”,我看了一份他们的图纸,找到了一个单词façade,我英文不好,用金山词霸翻译的意思是“建筑物的表面”,估计是“佛沙”的读音近视,所以叫佛沙,其实都是预制构件;还有我了解到,香港澳门也并不是完全预制,里面的梁板柱墙也有部分是现浇的,但外墙大多完全预制,所以叫做“佛沙”也还算贴切)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49:51
7楼
(6)就在这间工厂里,他搭建了自己的第一栋“概念房”,我去参观的时候,已经基本完工了,只拍了几张照片,下面许多安装过程的照片都是他提供给我的,为什么说这栋房子是“概念房”?因为这就像是汽车行业的“概念车”一样,只是做出这种样子来而已,并不是实际产品的全部功能都在里面;再加上我从专业的角度看,这栋房子还不能够作为实物产品,原因是所有的节点部位都是铰接的,房屋没有形成“结构”,而是“机构”,但作为概念房还是可以的,房间里面顶了很多的临时支撑,黄昆说这是为了把房子拿到全国各地的房展会去参展用,所有的墙板、柱子和楼板都是螺栓连接的,随时可以拆开,这栋房子他已经拆装了五六遍了。

往后都是他提供的生产安装过程的图片:(带白色安全帽的就是黄昆)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50:31
8楼
基础、立柱安装: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50:53
9楼
墙体安装: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52:12
10楼
照片继续墙体安装:
回复
gumingwang
2009年06月07日 17:52:53
11楼
继续墙体安装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