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水利专家:您好! 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活动坝——液压升降坝,若在北方河流普遍使用,则北方不会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停建。 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可以建成100米高的液压升降坝,这是因为液压升降坝的力学结构科学,而其他活动坝无法达到10米以上的高度。在任何大江大河上,都可以分级建成一批10米以上的液压升降坝, 则全国任何地方都不会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就可以停建。 液压升降坝泄洪能力无与伦比,可以任意调节拦水高度。结构坚固可靠。请到工程图片栏看《一种新发明的活动坝液压升降坝》。
各位水利专家:您好!
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活动坝——液压升降坝,若在北方河流普遍使用,则北方不会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停建。
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可以建成100米高的液压升降坝,这是因为液压升降坝的力学结构科学,而其他活动坝无法达到10米以上的高度。在任何大江大河上,都可以分级建成一批10米以上的液压升降坝, 则全国任何地方都不会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就可以停建。
液压升降坝泄洪能力无与伦比,可以任意调节拦水高度。结构坚固可靠。请到工程图片栏看《一种新发明的活动坝液压升降坝》。
请大家都来发表一下意见吧!谢谢!
[
本帖最后由 beidu1985 于 2009-12-20 19:59 编辑 ]
32楼
新技术啊
回复
33楼
这个设计不错,最近正在做一个景观工程,有参考价值
回复
34楼
呵呵 这个还是不错的 ,适合小河小将上使用,水位应该不能太高,坝高也不能太高,关键还是材质能不能在泄洪的时候经受的住不。
投资小的话真的适合在小河上搞小水电开发,我觉得在长江黄河上做这个有点欠妥,要是每个都是10米高的坝 那还可以想像下 呵呵 。
回复
35楼
怎么把这种软广告也顶置了:funk:
回复
36楼
热度挺大的。
而且大家都比较关心!!!
回复
37楼
液压升降坝是最新的水利科技成果,作水利人,大家关心它是正常的。
美国人1957年发明橡胶坝,南非人1972年发明翻板门坝,水闸几佰年前就有了。
液压升降坝,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液压系统,设计的一种新型活动坝。
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可以制造出将三峡大坝顶起的液压系统。所以,我说可以建成100米高的液压升降坝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说一定要建100米高的液压升降坝,而是告诉网友:“液压系统的威力有多大!”
以目前非常成熟、应用极其广泛的液压系统作动力,控制一个活动板面的液压升降坝,其可靠性毋庸置疑。
因为液压升降坝成本最低、性能最好、操作方便。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若干年后,全世界所有的活动坝,基本上都会采用液压升降坝。
[
本帖最后由 zss0566 于 2009-12-26 00:18 编辑 ]
回复
38楼
我实习的时候去三峡,倒是记得好像三峡的航道闸门好像是用的液压技术。
楼主现在中国有地方用到这个技术吗?
你给大家提供一些案例,也好有理有据
回复
39楼
只能对低水位的河流进行拦蓄,控水的能力有限。
回复
40楼
我觉得作为广告我以前也看了不少,但是楼主我觉得还是有些夸大其词。您的液压升降坝其实与翻板闸比只是您的控制系统采用了液压系统,提高了控制性。在多泥沙河流淤积问题对您的控制系统肯定有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您的下游支撑杆与底板接触的防腐问题,油路系统是在底板内浇注还是外露。
如果说您成功,是引起了我对您浓厚的兴趣,我是做设计的,希望对其了解更多。请将资料发送
23900722@qq.com
回复
41楼
很多人对活动坝的现状并不十分了解,不知道传统的几种活动坝到底有哪些优缺点,当然也就不能认识液压升降坝的先进性。
水利部网站的一位专家说:“液压升降坝,找到了一种对付山区凶猛洪水的好办法。”另一位水利专家说:“翻板门坝采取复合运动,是一种危险的坝,液压升降坝是单一运动,要可靠得多。”这是从泄洪能力和运行方式上说出了液压升降坝的优点。
但是,很少有人从力学结构上知道液压升降坝的优点,我们说液压升降坝的力学结构最科学,是因为,坝面向后倾斜15度,在液压缸和支撑杆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使整个活动坝与基础的所有结合点,在任何状态下,都只承受压力,不承受拉力。所以,液压升降坝稳定可靠。
液压升降坝在放倒时,只有顶部溢流,使活动坝面承受水的冲击力不大。不像水闸,在提升时,底部承受巨大的水冲击力,如果闸门强度不够,就可能冲坏。在汛期,长江的很多排灌站,内水位比外水位还高,很多水闸就不敢提起放水,造成内涝。如果采用液压升降坝,在这种情况下放坝排涝,就不会造成坝面损坏。
液压升降坝从各个方面都优于传统的所有活动坝,更可贵的是:其成本又最低。所以,有网友说:“构思精巧,确实不错。”
液压升降坝解决了传统活动坝的所有缺点,是一种最可靠、防洪效果最好、适用于世界上一切河流的先进活动坝,所以说,液压升降坝是全世界最好的活动坝。
至于防腐、止水等技术细节问题,其他活动坝都存在。液压升降坝都能解决。
[
本帖最后由 zss0566 于 2009-12-26 00:11 编辑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