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贾家古村民居的柱櫍
bfy-ljb
bfy-ljb Lv.14
2010年01月20日 23:30:12
只看楼主

根据王效青主编的《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柱櫍(zhì)是指:“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是垫于柱脚下、柱础上的圆木板,櫍分上欹、下平两部分,欹的直径与柱径同,平的直径则较柱径宽。櫍的木纹呈水平方向,与柱身的木纹方向成正角,可阻隔潮气上升,防止柱子腐坏。同时,如果櫍腐坏,可随时抽换,确保柱子不受影响。”又有资料介绍,柱櫍的应用最早见于殷代遗址中,当时为铜櫍,宋《营造法式》规定似已易铜为木,但元以前的建筑中尚缺乏实物例证。有些明、清建筑中还有“櫍”的遗迹。(祁英涛:《怎样鉴定古建筑》)

根据王效青主编的《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柱櫍(zhì)是指:“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是垫于柱脚下、柱础上的圆木板,櫍分上欹、下平两部分,欹的直径与柱径同,平的直径则较柱径宽。櫍的木纹呈水平方向,与柱身的木纹方向成正角,可阻隔潮气上升,防止柱子腐坏。同时,如果櫍腐坏,可随时抽换,确保柱子不受影响。”又有资料介绍,柱櫍的应用最早见于殷代遗址中,当时为铜櫍,宋《营造法式》规定似已易铜为木,但元以前的建筑中尚缺乏实物例证。有些明、清建筑中还有“櫍”的遗迹。(祁英涛:《怎样鉴定古建筑》)
在梁思成等摄影、林洙编的《中国古建筑图典》中,有专门的柱础一节,其中有各式石柱础的图片,但没有木柱櫍,可见,柱櫍是较少见的东西。确实,看了不少古代的民居,也没有见过柱櫍是什么样子。但是,今年国庆,到江西高安贾家古村去游览,见到了真正的实物。
江西高安贾家古材,现有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300余幢,其中有堂号的119幢。舜夫公祠是明代建筑,如是晚明建筑,距今也近400年了。木柱径约40cm,柱櫍径约55~60cm,历经近400年的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为什么采用柱櫍的古建筑并不多呢?我猜想原因有二:一是必要性并不大,有了石柱础后,也可起到较好的防潮作用。其次,柱櫍用料,必须采用大直径的树木,以上面舜夫公祠的柱櫍为例,由于柱櫍与柱的木纹要求互相垂直,则柱櫍用木料的直径至少要在70cm以上,中国的木结构经过几千年的建造,即使到明代,我想这样的树木大概也不多了,一般的民居都这样用还得了?
下面发几张照片供大家欣赏。

6980523s.jpg


6980525s.jpg


6980527s.jpg


6980528s.jpg

免费打赏
lanseyoushang
2010年03月28日 23:32:56
2楼
这种很长见啊,我家的老房子都是这样的,不过是底下的石墩没有那么大
回复
zzz1070pkpm
2010年05月04日 23:05:25
3楼
呵呵。楠木柱櫍
回复
wr213040223
2010年12月24日 15:58:30
4楼
很不错的资料,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wtsej
2011年07月07日 15:14:43
5楼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个发表于一年多前的贴子,觉得还是有几句话要讲。
1、楼主的这个贴子,是我在2009.10.26发表在“筑龙网”论坛——建筑设计论坛——建筑历史版块上的一个小贴子,请看下面链接: http://bbs5.zhulong.com/forum/detail6980523_1.html
2、这个贴子有500多的点击率,说明还是有人喜欢,这使我感到高兴。
3、但是,楼主不加任何说明,全文(包括照片)转载的方式,使人认为这是他本人的原创,却使我感到不高兴。这篇小文算不得什么,只要在预先说明的情况下转发,我不会有任何意见。

[ 本帖最后由 wtsej 于 2011-7-7 15:17 编辑 ]
回复
行云流水03
2011年08月18日 10:06:56
6楼
学习了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submarine2012
2011年11月10日 11:24:33
7楼
应该有知识产权意识。支持。
回复
liu_lijjxf
2014年04月13日 08:00:40
8楼
谢谢资料分享
回复
deshilan89
2014年04月14日 17:23:01
9楼
很不错的资料,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liu_lijjxf
2014年04月22日 07:51:00
10楼
谢谢资料分享
回复
lijiawei411
2014年05月03日 00:34:04
11楼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