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建成了一块人工湿地来处理一个小区生活污水,人口10000人,污水水量每天2500吨,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了生活杂用水中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标准,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出水稳定。
北京市石景山区建成了一块人工湿地来处理一个小区生活污水,人口10000人,污水水量每天2500吨,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了生活杂用水中的观赏性景观用水标准,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出水稳定。
![1122269868493.jpg](https://fd.co188.com/group1/M04/6B/82/rBBhH11IEHWATJXoAAHPs00-0oU904.jpg)
![1122269868573.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12楼
请教下 你们用的是什么填料和植物啊~~~介绍详细点好吗~
回复
13楼
出水管好像是可以出水高度的哦
回复
14楼
不错啊,楼主。。。。。。。。。。。。。。。。。。。。。。。。。。。。
回复
15楼
绿色军营添新绿
日前,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地市级环保局长培训班成员,一行四十余人到位于我区的北京军区某部,对人工湿地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北京军区某部位于石景山区西部,地处八大处西麓,依傍着永定河,总占地面积2200亩,常住人口近万人,但由于远离市政管网,多年来军区生活污水直排,污染周边环境。军区污水问题成为困扰军区和周边群众的头疼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军队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军队环保条例》的要求,建设环境友好的绿色军营成为现代化军队的发展趋势。2003年,在军区和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污水处理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寻找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水处理方法成为了各部门领导的广泛共识。此时,人工合成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入了大家的视线。经过专家考察反复论证后应用人工合成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军区污水被确定,同年10月北京军区某部工湿地生态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污水处理规模达2500吨/天,人工湿地建设面积达42000平方米的工程于2005年9月全面竣工。这标志着影响石景山区多年的军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污染河流和地下水问题得到解决。不仅仅是治污效果喜人,该项目仅0.08元/立方米运行费用以及湿地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让部队领导心里乐开了花,有人算了一笔账,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水收集起来,除用作绿化外,还能做景观用水。一个处理污水的技术工程,不仅带来了13000平方米的茵茵绿地,还带来了明澈见底的汩汩清流会聚成30000平方米的人工水体,从经济效益上考虑,这个项目不仅使军营对永定河的污染成为历史,极大改善了军营环境,还可以每年给军区节省上百万购买河水的费用。污水实现了零排放,处理后的中水被利用于湿地蓄水、生态恢复和绿化。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同时具备收集雨水和防洪泻洪的功能。建成的人工湿地公园为人们休闲提供了场所,并为候鸟栖息,动植物生长、物种增加提供条件。该项目为解决军队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为我区污水处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了新模式,值得研究与借鉴。
回复
16楼
问渠哪得清如许 人工湿地活水来
湿地,顾名思义,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除此之外,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吸附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如同肾能够帮助人体排泄废物,维持新陈代谢一样,湿地也能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因此被称作“地球之肾”。
人工合成湿地:
减少污染的同时创建一片绿洲
人工合成湿地技术是一种高效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的核心,处于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的最前沿。正因为如此,也使它多了一分神秘感。
位于石景山区西部的北京军区联勤部,依傍着永定河,但由于处在市政管网未及的环境“死角”,多年来都为水苦恼。这时,人工合成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军人的一丝不苟在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联勤部副参谋长赵力说,他亲自带队去考察了北京市公交驾校中水深度净化工程、北京市桥梁厂污水人工合成湿地处理工程和北京市温榆河河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考察了湿地的运行情况,还请来了总装备部设计院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对它的运行原理进行科学论证,在比较了生物污泥法、工业处理法等多种污水处理方法后,最终敲定了可以就地处理污水又节省经费的人工合成湿地,并请来曾做过上述项目、富有丰富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北京世纪赛德科技公司承担这项工程。后来得知,这个项目成为北京市第一个通过规划部门审批、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
近日,带着好奇的心情,记者来到联勤部看这块“神奇”的湿地。只见污水进入湿地前,首先要经过沉淀池和格栅井“筛”去漂浮物和污泥,有一片湿地是专门处理污泥的,土地表面结成了一些黑壳。据北京世纪赛德科技公司的环境工程师王琼介绍,这湿地里也是藏有玄机的,里面填充有特殊配备的一米深的人工介质,通过液位调节器让污水保持在水床最低位运行,污水通过两层管道在湿地内运行两天后排出。记者亲眼见到排进人工湿地的黑水,流进储水池后却变得清澈见底,还能清晰看到鱼儿在水底畅游,真是感到莫名的兴奋。
不仅仅是治污效果喜人,这个湿地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让部队领导心里乐开了花。记者暗暗在心里替他们算了一笔账: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水收集起来,除用作绿化外,还能做景观用水。一个处理污水的技术工程,不仅带来了13000平方米的茵茵绿地,还带来了明澈见底的汩汩清流。从经济效益上考虑,这个项目不仅使军营对永定河的污染成为历史,极大改善了军营环境,还可以每年给军区节省上百万购买河水的费用。来自总装备部设计院环境中心的张充博士评价人工合成湿地是军队采用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项目”。如今,这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已经运行了半年多,湿地中的芦苇长势喜人,引来了青蛙、蝴蝶、麻雀和野兔来嬉戏。据介绍,由于湿地引来了“活水”,联勤部下一步打算对140多万平方米的军营进行全面的环境景观设计,用湿地处理的水来养鱼、灌溉绿地、冲厕和景观用水,以水为主题形成内涵丰富的“绿色军营”。据介绍,在今年召开的“北京军区营房工作会议”上,部队领导对这项工程非常满意,并决定将这一人工湿地项目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大力向全军推广。
北京世纪赛德科技公司的总经理秦宏告诉记者,北京军区联勤部人工合成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是该公司第一次把人工潜流湿地和中水回用合一的项目,将来还要尝试把地表流包括坡面流湿地和人工合成潜流式湿地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湿地生态系统。2003年初,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对北京世纪赛德科技公司的这项技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时也给予其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所采用的工艺组合和人工湿地介质、结构方面的技术性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从天然湿地得来的灵感
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自由水面湿地(地表流式)和地下水流湿地(潜流式)。地表流式的湿地技术,还属于传统的“土地处理法”,把污水直接排进湿地停留若干天后排出,夏天污水可能会散发出臭味,造成蚊蝇之困,而冬天会结冰,影响处理效果,不太适合特别寒冷的地区,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种处理方式,让污水直接接触空气,污水中所含有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可以直接通过气体散播,造成二次污染。正是由于地表流式的湿地技术存在如此多的遗憾,使不少环保业内人士对它持保留意见,认为这种污水处理方法是把原本小的污染源扩大化,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很明显,地表流式的人工湿地技术含量太低,且污水处理负荷十分有限,而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90%以上都采取了另一种湿地技术——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将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人工土壤介质中,在水床最低位运行,表面种植植物,类似于微灌、滴灌,用这种方法处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整个湿地系统轻松“过冬”,且不滋生蚊虫、没有臭味。另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也是环保安全的技术,它利用聚氯乙烯制成的防渗膜,能根本杜绝污染地下水。早在2001年初,北京世纪赛德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人工合成湿地技术”,几年间在与美国、丹麦等国专家的学术交流中,这项技术不断成熟,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在人工湿地领域惟一一家获得国家技术专利证书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与传统的土地处理法相比,这种“人工合成湿地技术”的可贵之处在于突破了三大技术关键:一是确定了适用于我国北方的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参数;二是研究出了适用于我国北方的多年生可适性水生植物的筛选及培育,以及适用于处理不同种类水体的人工介质配搭方式;三是对湿地系统越冬运行性能的研究。这些技术上的进步基本克服了环保专家们对人工湿地技术的种种担心,也杜绝了人们对人工湿地产生种种意识上的“误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的有效补充
尽管人工湿地技术已经在国外得到广泛运用,如美国有1万多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丹麦有800多座,但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项陌生的新技术。目前,在我国主要还是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但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已经不是单一的方法能解决的了。
从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处理水平低、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不少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晒太阳”或是不能满负荷运转。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全国已建成的532座污水处理厂中就有275座属于非正常运行,占51.7%,而我国60%以上的城市还没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这样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而人工湿地具备建设成本、运行管理费用低廉的特点,据保守估计,人工湿地的工程建设投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费用的2/3,运行管理费可能达到1/8甚至1/10,从这点可以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处理污水运行管理的资金问题。同时,对于人工合成湿地在占地面积上存在的缺憾,一些准备采用人工合成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单位,已决定结合园林绿化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在选择污水处理方式时,也应该因地制宜。比如,在有闲置用地、园林规划用地等可利用的地区、市政管网不及地区和一些中小城镇,采用人工合成湿地技术既可以造就一片绿洲,又节约了高额的管网建设费,不失为妙事一桩。据北京世纪赛德科技公司市场部经理付保凌介绍,人工湿地“大小皆宜”,管理容易。在国外,许多别墅区每户都利用自己的花园绿地建一个小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量仅为几百升;而对于河流湖泊沿岸分散的污染源来说,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来处理,也是一个非常实惠、又可以不必破坏河岸景观的好办法,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地形,运行费用甚至可能接近于零。
另外,人工湿地还有一项重要的功用,是能够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替代三级处理,同时,人工湿地处理污泥的能力更能为众多污水处理厂救“燃眉之急”,同时它在城市污水回用方面有很大的可行性。
用人工湿地来处理生活污水效果很好,一般出水的COD能达到30毫克/升以下,BOD能达到10毫克/升以下,远远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可以达到地面水三级标准。而有关人工湿地对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试验的研究表明,以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原水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5mg/L左右;湿地对氮、磷也有很高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而传统的污水回用工艺对氮、磷的去除率仅能达到20~40%。在费用方面,由于人工合成湿地技术无需曝气、投加药剂和回流污泥,也没有剩余污泥产生,因而可大大节省运行费用,通常只消耗少量电能,用于提高进水水位(如果水位无需提升则无此项费用),处理费用一般不会超过0.10元/立方米,据国外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污水回用工程处理费用在美国约为2.5~25美元/1000吨。
回复
17楼
我公司是开发商,近期要做50公顷土地规模的开发,也在找类似的资料,以上是我找的一点资料,拿来共享,随着了解的深入,陆续回再发些资料,也希望就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及中水处理方面新技术的问题,能多接收到各位同行的见解和指导
回复
18楼
科学就是科学,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去修饰,好的东西要数据说话
回复
19楼
又上了一课,天下还是好人多啊
回复
20楼
石景山,不知道是不是华南所设计的!不过看那个排水的方式,还有点像呢!
回复
21楼
确实个好的处理方法的啊!
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