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画板筋图的几点收获
158854872
158854872 Lv.4
2010年05月04日 17:05:21
只看楼主

板配筋图是所有施工图中最简单的,下面我就简单阐述下我第一次绘制板配筋图的几点收获。 画板配筋图前,要将模板先打好,一般来说模板是由专业负责人绘制,我们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 然后从pkpm里面pmcad-3画结构平面图里导出板筋计算文件。在导计算文件的时候要注意:既然是导计算文件,对计算参数自然是要进行调整的,一是对钢筋级别的调整,采用不同级别的钢筋,钢筋面积计算下来差距还是很大的,钢筋级别是由专业负责人决定,板筋一般建议采用三级钢。二是根据裂缝挠度选筋。有时候,挠度裂缝不满足,需要反过来调整板厚。计算参数调整好后就可以进行自动计算了。每层都要进行自动计算,否则得出的计算文件不是调整参数后的计算文件。PmxJT.T就是我们要的计算文件,可以把它打印下来,方便对照配筋。

板配筋图是所有施工图中最简单的,下面我就简单阐述下我第一次绘制板配筋图的几点收获。
画板配筋图前,要将模板先打好,一般来说模板是由专业负责人绘制,我们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
然后从pkpm里面pmcad-3画结构平面图里导出板筋计算文件。在导计算文件的时候要注意:既然是导计算文件,对计算参数自然是要进行调整的,一是对钢筋级别的调整,采用不同级别的钢筋,钢筋面积计算下来差距还是很大的,钢筋级别是由专业负责人决定,板筋一般建议采用三级钢。二是根据裂缝挠度选筋。有时候,挠度裂缝不满足,需要反过来调整板厚。计算参数调整好后就可以进行自动计算了。每层都要进行自动计算,否则得出的计算文件不是调整参数后的计算文件。PmxJT.T就是我们要的计算文件,可以把它打印下来,方便对照配筋。
配筋就简单了,把计算文件和板的配筋面积表对照的查就可以了。如果计算的楼板中有异形板,那么计算文件的结果就不可以参考了。必须把异形板单独拿出来计算,我用的是理正计算单块异形板,还可以出计算书,非常好用。需要提一下的是,边界条件的设定。如果是边跨,为简支;如果是中间跨,为固支;楼梯旁边的也是简支。
以上就是板配筋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下面说一下绘制板配筋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图层的设置,支座筋和板底筋应该分层表示,便于查改。
2)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取板短跨的1/4。如果相邻板跨度不一样,支座钢筋锚入板内的长度,按跨度大的一跨取。
3)为了使图面整洁,一般对于按照构造配置的板筋,可以在图纸的文字说明里表示。图上只反映出需要计算的配筋。
4)板筋的配置选择以细而密为原则,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裂缝。板筋间距可以做到多密,根据各个设计院自己的习惯定,我们不建议采用间距200的板筋。
5)当板跨度较小时,可以把支座钢筋拉通,利于施工,节约成本。
6)当相邻板标高不一致的时候,支座钢筋需要断开,各自锚固在梁内,并保证锚固长度。
7)悬挑板锚入简支板内的长度应不小于挑出的长度。
8)异形板不管配筋是否按计算配,最好把钢筋的布置方式画出来,这样施工时不会放错钢筋。
9)楼梯在楼层处的板筋需要与楼层处的板筋对应起来。
10)对于一些形状不正的结构,钢筋线的方向不要搞反。
免费打赏
先天呆
2010年10月28日 15:16:22
42楼
楼至好细心,我都没这么用心过,一般是直接把pkpm出的图改一下就OK。
回复
yuguangbin254
2010年10月28日 15:49:36
43楼
学习之中,顶一下
回复
小小雨
2010年10月28日 16:06:10
44楼
学习了,写的很不错,该注意的地方都考虑到了
回复
diegozh
2010年10月28日 16:54:47
45楼
同为新人,楼主让我惭愧。
以后我也应该多多总结,不但可以加深自己对做完工程的理解和记忆,文笔好的话还能到网易分享获取土木币!:$
回复
up_stairs
2010年10月28日 23:38:10
46楼
用心的人啊,~作事认真
回复
gigiholly
2010年10月29日 15:07:02
47楼
总结的很好,态度很认真,值得学习
回复
水源三星
2010年10月30日 16:33:39
48楼
复制,新建Word文档,黏贴,保存,这个要珍藏。
小弟也画了不少板了,都没有好好总结过。
回复
胡点点
2010年10月30日 16:54:30
49楼
小伙子有前途啊 画个板都能画出这么多东西
回复
jsjgzzj
2010年10月30日 17:48:14
50楼
总结的不错,有些东西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牢记最小配筋率,对于地下室顶板,高规的4.5.5 双层双向0.25%,抗震6.1.14(2010)
2 砖混 江苏省 端开间 双层双向 屋顶 双层双向(全)
3 宜双层双向: 电梯机房、卫生间

还有些 地下室防水板,单向板 0.15%控制等,都要仔细的看规范。画图是一方面,但是概念清晰是更重要的,概念设计。
回复
zjseasky
2010年10月31日 14:39:48
51楼
总结的很好,态度很认真,值得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