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个原生态滨水设计 具体的思路就是要求原汁原味 不要有太多人工的痕迹 但是还是要有一定的功能的 比如垂钓啊 餐饮啊 想讨论下在植物的搭配上 园路的设计上等等方面 造景上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还有就是怎样才能做到那种浑然天成 没有太多刻意的人工痕迹的效果呢
最近在做一个原生态滨水设计 具体的思路就是要求原汁原味 不要有太多人工的痕迹 但是还是要有一定的功能的 比如垂钓啊 餐饮啊
想讨论下在植物的搭配上 园路的设计上等等方面 造景上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还有就是怎样才能做到那种浑然天成 没有太多刻意的人工痕迹的效果呢
12楼
原生态的水景如湿地公园,我觉得植物上可能更要注意一些原生态的野花野草的保留,硬质铺装尽量少用,可用亲水的木结构平台之类的解决亲水的问题,各种水生植物的选用也很关键。
回复
13楼
我感觉原生态就是给人清新放松的感觉。
1.现在很多驳岸和河底选用卵石镶嵌还有散铺,但是要么是镶嵌的水泥露出的很明显,要么就是卵石大小差不多,一下子给人生态的做作了,是不是选料的时候大小不统一好些?
2.植物种植还是多用本地植物,减少一片一片的种植,想想老家山上满山的小黄花,星星点点更让人喜欢,是不是可以观察下真实的岸边,然后再适当加工呢?
回复
14楼
话虽如些,还要在植物搭配上分清南北方差别,在北方,就不适种不耐寒的植物,在南方则比北方品种多一些,所以更多的在北方还是以人工造景为主,不过如何做得自然贴切,要有很多的学问,比如圆明园。。。等,,
回复
15楼
植物配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植物规划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并与山水、建筑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
2、植物规划要以乡土树种为基地设计的基调树种。
3、植物配置应注意整体效果,应做到主题突出、层次清楚、具有特色,应避免“宾主不分”、“喧宾夺主”和“主体孤立”等现象,使得设计既统一又有变化,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
4、植物配置应重视植物的造景特色。
5、植物配置还应对各种植物类型和植物比重作出适合的安排,并保持一定的比例。
回复
16楼
(一)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就是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 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 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二)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1米高的黄杨球、3米高的红叶李、5米高的桧柏和10米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三)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避免单调、 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 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 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刚。在林木配置中, 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 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 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四) 草本花卉可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
木绣球前可植物美人焦,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偃柏,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 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下面举例说明几组观赏植物的配置组合。
(1) 小檗和芍药:这个组合由矮生的小檗灌木和高度相近的芍药组成,淡绿色的小檗和暗绿色的三裂芍药形成一个协调的色调。这个组合总花期近两个月,夏季可欣赏芍药美丽的叶色,秋季欣赏小檗的红叶红果。本组合适用于开阔的绿地花坛。
(2) 芍药和绣线菊:该组合由高度1——1.5米的植物组成, 由开花美丽和叶色美丽的植物相结合,很富有观赏性,总花期一个半月。秋季,它们的叶子均染上红色,令人喜爱。这个组合适合于作复杂植物配置结构中的低层植物群落。
(3) 槭树、 子和小檗:该组合中 子高2米,小檗高1米, 环绕高达4米的槭树林栽植,形成三层观赏结构,欣赏灌木的叶色和树冠形状。这个组合长期保持稳定,槭树和 子的深绿色叶子同小檗的淡绿色叶子形成美丽的对照。总花期近一个月,秋季槭树翅果红色、叶黄色、 子果实变成深紫色,落叶前仍垂挂着直到霜降前还装饰着灌木。这个组合适用于林缘地带,作为独立结构或高于乔木的补充组合。
(4) 丁香和绣线菊:绣线菊环绕较高的丁香灌木形成第二层花,其白花可作为一个成功的背景,突出丁香花色的观赏性,花期近一个月。该组合长期保持稳定,可在开阔地上构成独立的群落。
(5) 丁香品种组合:多个品种的丁香组合,总花期可达一个半月。可配置于林缘或建筑物墙旁,在开花期十分漂亮,在配置时灌丛间要留有空间。
(6) 绣线菊、报春花和雏菊:欣赏花期从春到夏长达三个月,可使用于林缘的饰边群体。
(7) 月季品种组合:该群体花期近半年以上,在草坪、旷地、道路交叉处群植物效果很好。
(8) 茶条槭、荚 、忍冬、黄栌和卫矛:这是一组灌木组合, 总花期一个多月。荚 的红果一直可保持到深秋,黄栌形成美丽的紫玫瑰色圆锥花序,卫矛在秋季悬挂着果实,茶务槭在深秋红叶艳丽,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景观。可在景区中列种或与高干乔木保持不太大的种植距离。
(9) 云杉和桧柏: 这是常绿针叶植物的组合。 云杉环绕桧柏种植,适用于公园正门和平坦场地的装饰,形成灰绿与墨绿的单色调。
(10) 云杉和月季:云杉深灰色的叶子和月季的红花组成十分鲜艳的对比色调。
回复
17楼
抗污染树种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注意适地使用
回复
18楼
个人对生态水景设计的一些想法和引用的一些资料:
1.原生态水景应该从实质意义上理解,并不是表面上的一些表现手法处理出来的,而不要通过生态铺装、生态植物等使其能够有生态功能,比如说(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四季各有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第二,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第三,环境保护:生态园有着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基础。必须使其突出成为亮点。此外,观景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
2. 形态要求
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
池塘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品种等要求。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1。 池塘的朝向应结合场地的地形、水文、风向等因素,尽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满足水中天然饵料的生长需要。池塘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在山区建造养殖场,应根据地形选择背山向阳的位置。
在造型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才可持续发展。
2.1生态池塘工程施工要求
(1)池塘底部防水层和防潮层设计
庭院水体采用自循环的方式,为节约水资源,同时根据不同的水体要求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十分重要。目前防水材料很多,如防水膜、防水卷材、膨润土防水毯等。其中膨润土防水毯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从生态效果上考虑,自然式水体用此防水较好。
彻底移去所有的人工建筑,开辟蓄水盆地和小运河通道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接下来,引入活水,在水体内外栽种多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生植物,构筑完整的湿地生态景观
(2)池壁的生态设计
水景的生态设计除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之外,驳岸的生态设计在水景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水域和路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也是水景景观中应重要处理的部位。驳岸不仅 具有防水护岸的作用,还具有美化景观、 人与水的亲密关系的作用。人们在观水时,驳岸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和人性化。因此设计驳岸时,要使水景能够吸引人,缩短人和水的距离,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因此不同驳岸之间以景观节点或有特色的材料做连接点,如植物、置石或是其它构筑物,为水景添色。
(3)池塘深度与冻层考虑
池塘水深是指池底至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深是指池底至池堤顶的垂直距离。养鱼池塘有效水深不低于1.5米,一般成鱼池的深度在2.5~3.0米,鱼种池在2.0~2.5米;虾蟹池塘的水深一般在1.5~2.0米之间。北方越冬池塘的水深应达到2.5米以上。池埂顶面一般要高出池中水面0.5米左右。
水体造景是整体景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系统的考虑水体与其他景观构成要素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控制水面的尺度,切忌过度。同时,在施工时还应注意景观所在环境气候的特点,在北方城市设计人工水体,就必须考虑到相对干燥的气候,春秋季风沙强烈、空气中尘埃量大,冬季封冰河水资源较短缺等一系列特点,较适宜采用单位面积小、深度浅、维护简便的生态水体景观形态。
(4)池心岛设计
2.2生态池塘动植物配置要求
(1)池塘中水生动植物的生态要求
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及水体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水体环境美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类型植物无法替代的。水景设计中使用的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水生植物不仅是很好的饿造景材料,更重要的是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在应用水生植物布景或造景时,要注意植物的组合和搭配,既要照顾水中也要考虑到水域中央环境;既要考虑水生植物品种丰富,也要考虑水景组合中的季相搭配。同时应注重植物构成形式的稳定和景观的自然美,力求模拟再现自然水景之美。
水生动植物系统在控制藻类的过渡繁殖,对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起到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试验,若处理不当,反而会因此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许多景观水体养鱼类和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后,鱼类的排泄物和水生植物的腐殖质落叶等,造成的大多是混浊、发臭的水体。
微污染生物处理一般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的机理是使细菌和真菌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填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污泥,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氮、磷等,作为营养物质,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使微污染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总量,使水体得到净化,在污水及微污染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应用。生物接触氧化对微污染水体的COD、NH3-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20—30%和80—90%。
鱼是水生食物链的最高级,在水体内利用藻类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鱼类的饵料,使之成为菌—藻类—浮游生物—鱼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技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利用生物间的相克作用修饰水质,利用食物链关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景观效果等结合效益。
(2)池塘周围植物配置
驳岸植物种植水生植物及适量的乔灌木和地被花卉,植物可丰富和柔化驳岸的线条。曲折优美的驳岸线是水景的重要看点,而在岸边种植植物,则可以打破驳岸相对僵硬的质感,丰富驳岸的变化。延池塘种植水生花卉,池岸栽柳,以形成“荷柳相映”,池岸边种植植物不要过密,要留出适当的地方以便人们亲近水面。
2.3. 贯彻生态理念,节约水资源。
设计池塘水体景观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注意节约有限的水资源;职工疗养院的池塘目前使用的人工自来水供给,而该池塘西面的山坡上就有水源供给,可以将山上的水源引入池塘,以免浪费水资源,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
2.4.安全性设计
池岸的设计要考虑安全因素.驳岸与水面的高差关系也会影响到人与水景观的亲和度。高差过小水容易溢出,而高差过大则使人难以接近。一般来说,岸线的平均高度以人伸手触及水面为宜,在某些环境下,还要注意儿童、老人的特殊需求,一般近岸处水宜浅(2/5-3/5),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庭院池塘水景虽能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但若不注意日常的安全也会发生种种隐患,特别针对一些老人和儿童。因此池岸铺装面要设计成防滑防跌的粗糙材质,并在池岸附近设置温馨提示牌:“池塘里的鱼儿会咬人哦,注意安全。”
3.搭配园林小品:简单的说一个吧:稻草亭,大家都会见到,它可以省去顶部很多的装饰材料,施工起来也很简单,可以很好的融入到以生态为主题的设计方案中去;
4.这方面需要注意的很多很多,想要设计一个真正以‘生态’为注意的方案,需要考虑的内容是非常庞大的~而不是单纯的一个表面生态
回复
19楼
非常统一你的观点,生态是体现在功能和视觉上的,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却一不可~
回复
20楼
水景,想做成原生态不是很容易,个人观点,水质保持就是以难题。现在做出来的水景水质一般都很差,水华严重,所以最主要的考虑是水质的保持问题。而我个人极不喜欢硬质驳岸的运用,使人与水;水与陆地隔绝啦、所以生态的设计就按生态学基本观点出发就行啦!
回复
21楼
感觉做原生态的水景,
1、"原生态"看似是还原原生、自然风景。但是主体还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感官,个人感觉还是以人为本,多了解风俗人情,情与景想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2、做景观我觉得还是因地制宜,巧借地形、地貌,做出来不显生硬。
3. 另外色彩这块,结合地貌,做到鲜活而不多于。
4、我看过一些水景,比如做些景观,可以用一下夸张,对比手法,更显美感,也显现出不那么刻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