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牌坊俗名牌楼。它不同于民居--民居是住人的;也不同于祠庙--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人们认为汉代祭祀灵星,是为了祈求丰年,与孔庙无关。又见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或者又可分为:表彰宦绩政声,旌表孝子义士,旌表节妇烈女,作为里、院、墓道的门房等。
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牌坊俗名牌楼。它不同于民居--民居是住人的;也不同于祠庙--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人们认为汉代祭祀灵星,是为了祈求丰年,与孔庙无关。又见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或者又可分为:表彰宦绩政声,旌表孝子义士,旌表节妇烈女,作为里、院、墓道的门房等。
![1129051232861.jpg](https://fd.co188.com/group1/M04/E4/DD/rBBhH11J3_2Ab27CAAAxZTlUuvk389.jpg)
2楼
一。棠樾牌坊群
歙县古称徽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山环水绕,风景十分秀美。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城西的棠樾村,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廷兴旺作出的“杰出贡献”,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
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建筑风格混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恢宏华丽、气宇轩昂。到了明清两代,牌坊建筑艺术也日臻完善。建筑专家们认为:棠樾牌坊对研究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建筑艺术和徽商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极其重要价值。
第一座麻石牌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50余年。牌坊四柱落墩,古朴雄伟,在挑檐下的“龙凤板”上,“圣旨”两字镶在其中,横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狮一对,英武异常。据介绍,被皇帝表彰的鲍灿,一生并未做过官,因教育子孙有方,其孙又在捍卫明室江山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被皇帝“荣封三代”,特为其祖立坊。
第二座牌坊: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慈孝里”牌坊,乃皇帝亲批“御制”,其政治待遇之高,可见一斑。牌坊上铭刻的“慈孝诗”记载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鲍家一子见父将被人杀害,便求代死。而父为了鲍氏家族不断香火,要求处死自己,不殃子孙。鲍家父子上慈下孝之举感天动地,也感动了那些强盗。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故事后,欣然写下“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并增其旧制,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两朝皇帝加封,这在我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第三、四、五座牌坊:分别是“立节完孤”牌坊、“乐善好施”牌坊、“节劲三冬”牌坊等,一座一座都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节劲三冬”坊是为一位继母所建。据说这位继母在夫亡之后,历尽妇道,把前妻之子重于亲生,年老之后倾其家产,为亡夫维修祖坟。这一举动感动了当地官员,打破“孔孟之道”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在牌坊额上“节劲三冬”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歙县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一座一座直冲云霄,一座座精心设计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经官批御审,历代统治者用这一特殊方式来表彰那些在社会中有“贡献”的人,这足以证明历代都极为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些不仅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也留下了文化艺术和建筑技术等许多方面的财富。
棠樾牌坊群(第1到第7牌坊):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骢步亭——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
回复
3楼
二。刺史石坊
安徽黟县的西递村以其保存完好的富丽多姿的明清民居而著称于世。西递村口矗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刺史石坊。坊主是曾任胶州刺史的胡文光。石坊建于1578年,高12.3米,宽9.95米,全部以质地坚细的“黟县青”石料建成,雕刻精细,流檐翘角,盘龙漏窗,造型逼真,古朴传神。石坊历400余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被定为省级保护文物。
回复
4楼
三。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话。
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处在澳门的闹市区。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回复
5楼
四。厚源贞洁牌坊
厚源贞洁牌坊座落在腾桥镇北部的厚源村境内的下坊村主干道旁。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牌坊气势宏伟,如今仍保存相当完好。
相传清道光年间,厚源村民黄兴龙,字立斋,娶邻村兰溪曾家曾氏,生二子,长子黄金映;次子黄金华。次子出生后黄兴龙即去世,时年便曾氏仅18岁。丈夫去世后,曾氏含莘茹苦拉扯两个儿子长大。
其长子黄金映幼时不肯参加繁锁的体力劳动,曾氏教导他为人要勤快。后来又让他跟舅舅到云南锡店当学徒并兼做店员。数年后,黄金映单独辟店,自己经营,锡店生意甚是兴隆,逐渐的黄金映便发展成为当地的首富。同时,黄金映还在厚源村家中广置田地,让其弟黄金华经营,也有很大的发展。现厚源村仍比较完好保存有其兄弟共同建造的房子“立斋别墅”。
为了表达对母亲几十年守节并谆谆教育儿孙成才的敬意和孝心,金映、金华兄弟便向朝廷申请为母亲竖立贞洁牌坊,(因为只有20岁之内守寡才为节孝,传说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因为年龄问题,还与上厚源有过一段争执),当 时光绪皇帝了解到其真实情况后,便欣然准奏,允许其为母竖牌坊。在建造牌坊过程中,传说工程一切顺利,可是在安置牌坊最顶端的有的葫芦顶时却怎么也装不上去,用于吊顶的四根缆绳也断了两根,在场工匠等人都吓得吐出了舌头。看到此,人们顿时对曾氏的贞洁产生了几丝疑问。尴尬的金映、金华兄弟俩不得已便跪在老母亲面前问是什么原因。曾氏细想起来葫芦顶吊装不上可能是一天清早起来看见过公鸡打蛋(交配)之故,便坦畅在告诉儿子说:娘一生清白。说着叫儿子把她抬到牌坊建设施工地点。到得牌坊底下,曾氏便跪地说道:我曾氏一生清白,如果我有任何不俭点之处,我就情愿让整个牌坊倒下把我压死。”说来也怪,曾氏话刚刚说完,葫芦顶便自然吊装上去了。
厚源下坊《黄氏族谱》有诗赞曰:圣哉黄母,恭俭温良。冰心柏节、每饭毋忘。相夫挽鹿、律已严荘。教诲令嗣、知有义方。所生无黍、烈誉弥彰。
回复
6楼
五。隆昌牌坊群
内江牌坊群分布在隆昌县城北关和南关,均置街尾,遥相呼应。建有道光十八年至光绪十三年间,现存13座,其中北关7座,南关6座,这十三座牌坊中,德政坊5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1米,宽9米,坊间最近10米,多为四柱三门五楼石质木牌楼式建筑,造型端庄,雕刻细腻,系清代牌坊建筑鼎盛时期之典型作品,在历史、建筑、雕刻、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7楼
六。梅溪牌坊
梅溪牌坊现存三座,建于清光绪12年(1886年)和光绪17年(1891年),是光绪皇帝为表彰陈芳及其父母等亲人为家乡多作善举而赐建的。牌坊用花岗岩建造,榫卯结构,庑殿顶,石斗拱,石阑额,石柱下置角柱石、须弥座,脊上立鸱吻、鳌鱼和火焰宝珠,雕刻花卉、瓜果、人物、瑞兽、暗八仙等。石牌坊中西合壁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的力学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装饰,是石建筑的艺术珍品,1987年定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市目前等级最高的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8楼
七。萧大亨墓地牌坊
萧大亨(1532—1612年),字夏卿,号岳峰,明代泰安(今新泰放城镇)人。嘉靖进士,万历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兵刑两部尚书,是一位深为后人尊崇和敬仰的著名历史人物。
萧大亨卒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葬于泰山南麓满庄镇境内的“金年山”之阳、“龙山”之阴。经万历皇帝“恩命”,人们为其修建了这座精雕细刻、工程浩大的石雕群。
其墓地地势北高南低,视野开阔。萧大亨墓坐落于南北向石雕群的最北端,墓高6米,墓围长60余米,可见其位之尊。
墓正南170米距离内,为通向墓地的“神道”。“神道”两旁由南向北依次是高10米、宽8米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上刻“敕建”,表明此牌坊系皇帝所命而不是个人所为。石坊上雕刻有狮子、龙、凤、花鸟、麒麟等。再往北,分别是高10米的石华表、石武官、石虎、石羊、石马、石文官、石牌坊和萧大亨一品夫人刘氏牌。整个雕群集透雕、浮雕、阴雕为一体,石人、石马、石虎、龙、凤、花鸟等无不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给人以悠远、高雅的艺术享受。
回复
9楼
八。燕喜牌坊
古朴深重的燕喜牌坊竖立在燕喜亭北侧约二十米,它是原燕喜书院的大门(燕喜书院创办于清朝的光绪年间,是燕喜中小学校的前身,而燕喜中小学校后来并入了连州中学)。
牌坊中门顶上绘有原燕喜中小学校校徽。校徽为平顶三角形,里边上部画有巾峰山轮廓,下部有通心美术字“燕喜”二字。校徽为书画家杨芝泉所设计。校徽右侧有一“燕”,左侧有一“喜”。牌坊右门的顶上有“戈飞”二字,左门的顶上有“鹏搏”二字。中门两侧对联分别为,上联“吏部文章高北斗”,下联“连州水石冠南陬”(“陬”读“zou”,南陬指南方地带之意。两联出自明进士游朴的诗句)。上联旁边小注为“明进士福宁游太初燕喜亭诗刻亭右石上字小痕浅风雨剥蚀墨迹半湮今节录于此”,下联旁注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元旦邑人杨芝泉书”。牌坊背面门顶有“引人入胜”行书大字,中门二联为“天泽涌泉流入与双清寻活水,巾峰垂地脉境缘一览小群山”。
回复
10楼
未完待续。。。
欢迎各位网友补充、指正!
回复
11楼
http://www.zh5000.com/ZHJD/zmpf/zmpf-index.htm
去上面的地址看看吧,上面都有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