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与实施
wulei0901
wulei0901 Lv.7
2005年10月19日 20:58:30
来自于生态园林
只看楼主

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人类渴望自然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于是,野果丰富、动物活动频繁、取水方便,而且有利于抵抗猛兽攻击的地域,便成为人们选择的居住地。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所以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居住,出现了许多村落;随着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向集镇、城市、城市带聚居,以获取便利的交通、生活设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时至今日,人口增多、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人类渴望自然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于是,野果丰富、动物活动频繁、取水方便,而且有利于抵抗猛兽攻击的地域,便成为人们选择的居住地。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所以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居住,出现了许多村落;随着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向集镇、城市、城市带聚居,以获取便利的交通、生活设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时至今日,人口增多、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笔者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后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根据人们的择居动机,居住对象、规划设计现代的居住区,应该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良好生境的居住区,是生态型的居住区。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 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

  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度紧张的特大型城市,又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其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联合国提出的生态城市居住区人均绿地面积28平方米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时应贯彻系统规划的方法,即以住宅体系与生态(包含绿地系统)支持系统、交通系统、公建体系等综合交叉的近似网络结构的规划模式,立体的人行系统与广场、儿童游乐园、健身设施、人文景观、建筑景观、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赋予绿地空间景观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规划设计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如让居住区入口广场绿化、引导绿化、中心生态主题花园、人文景观、水景、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设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

  2.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天象、时空变幻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免费打赏
wulei0901
2005年10月19日 20:59:06
2楼


  1.规划设计中的立地环境要素

  ①原生态土质的重要性。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而以往在住宅区的开发建设中常常忽视这一点,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同时也要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尽可能保留野生生物,顺着绿脉而得以生存繁衍。人作为城市和住宅区的生物主体也和其他生物一起共生共存。因此在住宅空间规划时既要注意借景(山、水、树),保护土壤、防止原生态水土流失,又要做好地形地貌,保持原生态水土流失。

  ②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因为人类向往的聚居环境包含了海滨、河流谷地、森林、岛屿,而森林大部分生长于地形起伏的山岭中,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回复
wulei0901
2005年10月19日 20:59:14
3楼

  2.水景的生态设计原则

  水是生命的起源,如果把植物比喻是“水塔”,那水就是其源泉和本底。湿地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湿地系统也是孕育生命的生态系统。建设住宅的水景湿地有助于改善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①水系利用原则:住宅区收集和排水系统基于生态观点的设计模式是:阻止和收集减缓地表径流蓄水缓释和灌溉利用。

  ②从生态的角度:水有较大的热容量,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可起到调节气温的功效;

  ③人的亲水性:水是生命的象征,从飞机上看地球,绿色的山、弯曲的河和绵延的海滩常连在一起,人类聚居最向往的地方往往是海滨、河谷,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模拟自然的溪流,从跌落、流动、水位变化,完全是大自然的缩影。在菊园、天安花园、浦江花园、河滨豪园都用了水景。所以模拟自然的溪流、瀑布、人造湖泊,通过水位变化的水流是人工再现的自然水流,形式上是一种人造湿地,从人类原本行为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④视觉上美感原则:创造水、绿景观交响曲,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可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流连的场所。

  ⑤环境指示原则: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不仅可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更重要是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例如天安花园就成功应用了水体并种植了水生植物,水中倒映着柳树,水面上盛开着粉红色的睡莲花。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可以调节气温,可以使周围空气新鲜、清新,有助于人们的健康;有了水就可以造就出更多供人们观赏的景观,有了水的景观能给人以空灵开阔、神态清爽、心旷神怡的感觉。2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3.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特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

  ①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②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③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4.将底层架空造绿是现代绿地景观生态型住宅区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人类密集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即使在绿地活动空间比较富余的别墅小区内也应这样做,既可减少噪音、降低污染、又可确保人类的交通安全,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5.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是住宅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

  在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诸如会所的屋顶,大楼的顶层,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绿化得到延伸,使绿地长厚、长宽、长高,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绿化就是明显一例,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的绿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苏州河边绿带的代表。

  6.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将他们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
回复
finally7758
2007年07月11日 14:55:49
4楼
学习啦 谢谢提供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