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基本由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四大家控制,其中美国和欧洲占了70%左右的份额,中国和俄罗斯瓜分剩下的30%,而日本念念不忘的就是要进入这个市场。 日本视航天产业为21世纪有望形成新市场的15个领域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 朝着航天大国的方向发展。其近期目标是: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力争打入世界航天市场。日本政府在2000年4月制定的“航天产业技术战略”就提出,要增强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争取到2010年将本国航天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提高到17.4%。
日本视航天产业为21世纪有望形成新市场的15个领域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 朝着航天大国的方向发展。其近期目标是:积极进行技术开发,力争打入世界航天市场。日本政府在2000年4月制定的“航天产业技术战略”就提出,要增强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争取到2010年将本国航天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提高到17.4%。
为了与美、欧和中国竞争,日本近年来制定了航天技术和产业必须在成本、交货和可靠性等方面达到美欧国家水平的发展方针。特别是在火箭的设计和制造等各环节上,日本采取了最彻底的简化结构、节省材料等措施。但是,极端的降低成本路线却带来了卫星发射一再失败的后果.一连串的卫星发射失败使日本航天业蒙受极大打击。美国休斯公司因此取消了2001 年以后让日本发射10颗卫星、金额高达900亿日元的商业合同。新设计而被迫延期。 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不成熟,已成为日本发展航天技术和产业的瓶颈。也使得日本的航天飞机计划、载人飞船计划等一系列宏伟蓝图至今仍停留在纸面和技术验证阶段,30年的“航天大国梦”还看不到尽头。
中日航天发展盘点
相比日本,中国尽管在很多方面落后,航天领域却始终领先。中日两国的航天事业差不多同时开始,而中国可以说是总体占优。这说明,在同样、甚至更差的起步条件下,中国干得不比日本差。火箭发射是中国最占优势的领域。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向来以低发射成本、高可靠率著称,在世界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上占了10%以上的份额。其中“长2捆”大推力火箭,在技术指标上和日本“H2A”差不多,但“长2捆”已进入实用阶段,并承接发射订单,而“H2A”却老走不出试验阶段。专家们认为,中国的长处在于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和可靠性高,日本目前还难以望其项背。
卫星技术上,两国各有千秋。其中日本在气象卫星和大型通信卫星的制造技术上领先,而中国的优势在于返回式遥感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特别是在返回式卫星技术上,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成功率是100%,这不仅日本,连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都难以比拟。
载人航天领域,中国和日本起步时间也差不多,但是走了不同的路子。日本先是 “借鸡生蛋”,先培养自己的宇航员借助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俄罗斯飞船送上天,再发展 自己的小型航天飞机“希望号”;而中国从基础开始就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宇航员,另一方面加紧研制“神舟”宇宙飞船。中国从打基础开始,一 步一个脚印,“神舟”飞船已经过无人实飞和动物试飞,到目前为止,用自己的火箭、发射自己的飞船、把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只有若干技术细节有待 完善。反观日本,尽管已经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也在国际航天站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却始终没有自主的发射手段和运载工具。
航天领域的专家认为,卫星-飞船-航天飞机这“三步曲”,是发展载人航天的必经阶段,美国和前苏联都是这样一个个阶段发展过来的,而日本和欧洲试图越过“飞船”这一阶段,直接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目前来看困难重重,其中欧洲的“赫尔墨斯”计划已废弃,而日本的“希望号”暂时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海内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太空船发射今天九点发射成功.中国第二批 太空人搭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天际间. 早在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时候,中国就展出了登月飞船和登月车的模型 和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模拟图,这表明中国航天的载人登月计划已启动。当时,参加博览会的上海航天某所专家曾说:“日本根本不能和我们相比。”
在无数领域都领先于中国的日本,偏偏在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实力的高精尖航天领域 无法超越中国,在无奈之余,眼神里怎能不流露出小人般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