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关于pkpm计算是否选取偶然偏心一项,有友对此存疑,近作此详解,以解诸惑!**规范:高规3.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5%。**质量偶然偏心的含义: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将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地震作用也将发生变化。**程序处理方式:程序按简化方式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Y轴向偏移±5%;
写在前面:关于pkpm计算是否选取偶然偏心一项,有友对此存疑,近作此详解,以解诸惑!
**规范:高规3.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5%。
**质量偶然偏心的含义: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将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地震作用也将发生变化。
**程序处理方式:程序按简化方式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
**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Y轴向偏移±5%;
**Y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X轴向偏移±5%。
**对内力组合的影响:考虑了偶然偏心地震后,就在原有的未偏心的地震基础上,新增加了四个地震工况+5%X、-5%X、+5%Y、-5%Y,在内力组合时,当遇到地震参与组合时,将增加两个偶然偏心地震的组合,即变成三个组合,地震组合数将增加到原来的三倍。
**质量偶然偏心是针对规则结构而设置的,规则结构计算的扭转效应较小,而实际结构在施工、使用时,不可能如计算时那样有规则的变形。所以要考虑质量偶然偏心,以提高结构的安全度。
**程序没有执行抗震规范的“边榀放大效应”,所以多层结构也应通过“质量偶然偏心”来实现边榀的内力放大。
**在结构设计时,一般(多高层)结构只要不考虑“双向地震组合”,均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至少在验算位移比时,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
**切记质量偶然偏心是针对规则结构而设置的,对于不规则的建筑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这个是强条。
**一般结构“双向地震组合”与“质量偶然偏心”取其一。
当结构在不考虑“偶然偏心” 的情况下,位移比大于1.2时,结构设计应选择“双向地震组合
12楼
受教了,楼主辛苦了
回复
13楼
"当结构在不考虑“偶然偏心” 的情况下,位移比大于1.2时,结构设计应选择“双向地震组合"----------??????
《高规》4.3.5条:反应扭转性能的比值是在考虑了偶然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才有“1。2”等。
一些资料也是。所以版主在上话中,是否应考虑 偶然偏心荷载。赐教!
回复
14楼
双偏压和双向地震作用是两个概念,现在刚好旁边没工具书,不做解释,以免产生误导
回复
15楼
请问PKPM中的“扭转耦联”在什么情况下选择?
回复
16楼
双偏压:实际上是考虑两个方向的弯矩作用。
双向地震作用:顾名思义就是考虑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按照弯矩计算钢筋,而后者是按照受力计算弯矩。
回复
17楼
请问PKPM中的“扭转耦联”在什么情况下选择?
“扭转耦联”:考虑的附近的几跨对于本跨的影响,所以一般是多跨框架就可以考虑这个影响,而单跨的就不用考虑了。而且它有别与“弯矩调幅”;“弯矩调幅”指的是本跨内部的调节,而“扭转耦联”是考虑的是其他跨对它的影响。比如:一个两跨的结构一跨由于荷载作用,在端部产生了位移,那么这个位移就会影响接下去的那跨的内力
回复
18楼
受教了,楼主辛苦了
受教了,楼主辛苦了
回复
19楼
楼主解释的很详尽
回复
20楼
我认为规范在这个问题的规定中是有矛盾和交待不清之处的:
一.矛盾之处:
3.3.2条第2点规定不论是计算双向还是单向的地震作用都应考虑扭转影响,既然如此,就不应有第3.3.10条,即不应采取不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二.不清楚之处:
按方法一(第3.3.10条,即采取不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计算的地震作用)和按方法二(第3.3.11条第1和第2点即按3.3.11-1~3.3.11-6式计算的地震作用)是否都应按第3.3.3条考虑偶然偏心?因为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是单向水平地震作用.
但从考虑扭转影响的角度出发,由于方法一没有考虑扭转,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而方法二已经考虑了扭转影响,不应再考虑偶然偏心.
我想规范尚且如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用不同的软件计算结果相差很远了.
回复
21楼
什么具体情况下两个都不选呢?
有这种情况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