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ELL的EDI与IONPURE的CDI探讨
demon1014
demon1014 Lv.2
2005年12月03日 11:44:4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我是名新手!在学校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是COD、SS、BOD等等。毕业后参加工作了却做的是纯水及超纯水工作,对自己来说有点头大,而且你要懂的电器及自动控制方面要比懂工艺多得多。什么都是重新学,但不知道这样下去有没有前途。这个行业现在竞争已经成了恶性竞争(特别是小型1~50T/hr纯水处理设备) 现在我们公司主推IONPURE的CDI膜堆。所以对这两家的膜块做个比较:不同点一:CDI不需注入盐水循环,完全不需使用化学物质。在浓水室用树脂技术来降低膜堆电阻值。浓水电导率在 20-100u S /cm 之间, 无极水排放。

我是名新手!在学校的时候接触最多的是COD、SS、BOD等等。毕业后参加工作了却做的是纯水及超纯水工作,对自己来说有点头大,而且你要懂的电器及自动控制方面要比懂工艺多得多。什么都是重新学,但不知道这样下去有没有前途。这个行业现在竞争已经成了恶性竞争(特别是小型1~50T/hr纯水处理设备)
现在我们公司主推IONPURE的CDI膜堆。所以对这两家的膜块做个比较:
不同点一:CDI不需注入盐水循环,完全不需使用化学物质。在浓水室用树脂技术来降低膜堆电阻值。浓水电导率在 20-100u S /cm 之间, 无极水排放。
EDI需要在浓水室注入盐水循环以降低膜组电阻值。需用高纯度且完全不含硬度离子的精盐。浓水电导率在 200-400u S /cm 之间,1~2%的极水排放。
不同点二:CDI控制简单,基本不用PLC控制,只需要给摸堆开关电源就可以了。
EDI一般用PLC控制运行、加盐及浓水循环。
不同点三:CDI管路较简单(相对而言)只需要进水管(须分出部分为浓水进水管)、浓水回流管、产水管。特别是IONPURE新推出的VNX系列管路更简单。
EDI需要增加加盐系统及浓水循环控制及浓水电导控制等等。(后面图片有两个系统流程图的比较)
不同点四:CDI浓水回流到RO前需要考虑CO2的影响。没有加盐不用考虑余氯影响。
EDI浓水回流到RO前需要考虑CO2与余氯的影响。
其他不同:中国市场内E-Cell的摸堆还是主流。CDI模块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两个厂家的针对性:IONPURE推出了替换E-Cell的MK-1、MK-2系列的不用加盐摸堆。
而E-Cell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还暂时无法动摇。
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1133581471421.jpg

免费打赏
chenrui1982
2007年08月02日 10:15:37
22楼
E-cell 1 采用的是窄流道浓水室和淡水室,故浓水室电阻小,电耗小;但出力小
2 下进上出
Ionpure 1 采用的是宽流道浓水室和淡水室,故浓水室电阻大,电耗大;但出力大
2 上进下出,缺陷在于阴极阳极产生的气体不能很好的随水流排除,因
为气体总是有顺流道向上的趋势.(阳极产生的氯气对膜有伤害)
回复
chenrui1982
2007年08月02日 10:17:34
23楼
E-cell 1 采用的是窄流道浓水室和淡水室,故浓水室电阻小,电耗小;但出力小
2 下进上出
Ionpure 1 采用的是宽流道浓水室和淡水室,故浓水室电阻大,电耗大;但出力大
2 上进下出,缺陷在于阴极阳极产生的气体不能很好的随水流排除,因
为气体总是有顺流道向上的趋势.(阳极产生的氯气对膜有伤害)
回复
purewaterman
2008年03月08日 16:46:06
24楼

前几天刚参加了E-Cell新产品MK-3的培训,MK-3的极水仍然是下进上出,但是浓水可采用下进上出,也可采用上进下出。
整体感觉是MK-3的优点很多,包括已经不加盐,出水水质好,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看来E-Cell的新产品又会像几年前的MK-2那样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
回复
baosteelwater
2008年03月08日 17:41:23
25楼
个人认为E-Cell的质量最好
回复
powerkyscl2
2009年09月07日 15:35:23
26楼
好东西.我下载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