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已经制作完毕,欢迎大家访问 环境污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http://co.163.com/ivp/images/subject/gps/harbin/index.htm 从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到11月27日晚18时停水四天的哈尔滨恢复供水,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在市民家中喝下了供水后的第一口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哈尔滨全市停水事件暂且告一段落。但是这次停水事件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引起了大家很多的思考,在论坛上很积极的进行讨论,在此网站根据广大网友就在讨论中提及的一些问题以及想法就对水行业知名企业技术专家进行访谈。
专题已经制作完毕,欢迎大家访问
环境污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http://co.163.com/ivp/images/subject/gps/harbin/index.htm
从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到11月27日晚18时停水四天的哈尔滨恢复供水,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在市民家中喝下了供水后的第一口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哈尔滨全市停水事件暂且告一段落。但是这次停水事件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引起了大家很多的思考,在论坛上很积极的进行讨论,在此网站根据广大网友就在讨论中提及的一些问题以及想法就对水行业知名企业技术专家进行访谈。
其中包括:
欧梅塞尔(北京)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副总裁-仝志明博士
广州水杯子分质供水工程有限公司-罗冬浦总经理
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何金总经理
深圳市深水海纳水务有限公司-曲祥瑞总工程师等
由小编收集整理各位网友的问题如下,欢迎大家继续补充(截止日期12月13日),12月13日网站工作人员将对上述技术专家进行访谈,经过整理后将制作成专题发布在网站上,请大家关注!
问题:
1、这次停水事件产生污染的原因是苯胺车间爆炸消防灭火时大量的灭火废水通过雨水管道流入松花江,那我们以后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应如何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2、有网友提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如能像国外水厂采用RO(反渗透)来处理水源水,那这次就不会全市停水了,你怎么看?
3、有网友提出如果采用分区分质供水会否避免这样大范围停水的发生?这次事件会否推进分质供水的进程?
4、停水事件发生后第一应急措施是打井开采地下水,似乎很方便有效,可是现在华北的地下水位已经严重下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5、有网友提出这次事故目前来看,只能对水厂追加处理工艺,例如活性碳工艺,你觉得是否可行,效果如何,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案?
6、还有网友进一步提出疑问,活性炭的吸附容量约25%,1400吨最多可以吸附350吨苯类污染物,吸附饱和了就要更换。从施工的角度考虑,如何更换?水厂该如何处理?
7、我们知道这次事件对整个松花江流域造成的伤害无法在短时间修复,那应该如何将伤害降到最低?
8、有位网友认为目前这次事故暴露出我们只有监测手段而缺少废水处理能力,从而眼睁睁看着被污染的江水往下游流而不能将污染消灭在源头,你怎么看?
9、这次事故地下水有可能被渗透后污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检测出来,容易被忽略,你认为该如何处理这方面的问题?
10、有网友提出担心,长达80公里的污水团高峰期已经渡过,但可能有部分污染物被冻结在冰里,还有一部分可能会被河床地泥吸附,日后再次释放的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11、这次事件很多网友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治理污染,不应让造成污染的企业只赚钱,而不承担污染治理的费用,你怎么看?
12、有网友问水厂在设计中对这种突发事件是不是不用考虑,而在工厂中考虑所有出厂水均经过净化,配用调节池呢?
13、经过这次事故假设再发生一次类似事故,你觉得最佳的处理流程该如何?
谢谢大家的支持,已经根据部分网友的跟帖将问题进行了部分调整及增加,请大家继续关注!
33楼
为何一直都没见过哈工大那些牛人的建议即使马后炮都好!
哈工大不是在市政给排水方面号称全国数一数二吗?
怎么发生在自家门口的事情居然沉默起来了?
怎么没有学以致用呢?令人费解啊?
回复
34楼
好象有一部人想故意转移视线。
听他们一说,好象自来水厂有问题了。
那全国的给水厂都要进行改造了?学者?又想钻知识经济的钱?
回复
35楼
好像没有转移主要矛盾吧,只是把这次事件中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已。环保问题,我们自己作为专业人员当然明白重要性,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没什么可讨论的啊。这次事故政府的反应大家都看在眼里,评价如何心里都有杆称,在这个技术论坛去讨论不合适而且也没作用,没有对应的人来看啊,而我们专业大家观点都是一致的。
对于这样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难道我们就不去考虑一下应急的技术处理方案么?有位网友在帖子里就说假设这次不是意外而是小rb之类的间谍搞破坏呢?那我们还是抱怨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么?
不希望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我们讨论的是技术,把这次事件技术相关方面提炼出来做出提高,政府该怎么做该怎么问责还是去政府官方网站批判吧,老实说我是对中国官员处理方式很失望愤概,可以已经麻木了,目前我的位置讨论官员问题有什么用呢?如果讨论过了好像就得到了发泄或许很容易就会忘记这个事情,不如让我憋在心里时刻注意!
回复
36楼
我想说得 解决的应急方式没有错
现场上马一个膜处理装置没有多大用,事故发生是很小概率的事情
真那样,我们将看到又蹦出来一个小汤山非典医院
——“哈尔滨吉化净水站”这个名字挺合适的吧
谁要是有更合适的也可以帮忙想一个啊
我们还不如讨论一下哪个名字能体现出这个事件的应急处理高明来
建这个膜处理的净水站,只要有合适的地方,来水就先利用原有的自来水厂处理了
这样预处理也差不多完成了 膜过滤前也就用保安过滤器就够了
管道可以先露天摆放,提升泵直接从自来水厂的清水池里汲水 送到净水站
处理量的问题好说 多增加些泵 多增加些过滤组件
其实就哈尔滨这个停水事件来说,调水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把消防车水箱都洗干净,去没有污染的地方拉水去吧,再挨家挨户的送。
当然 如果松花江已经一直被污染下去 好吧 上膜处理装置
同时国家给补贴水费 别问老百姓收钱 向那些污染了松花江的企业收污染费
分质供水 膜技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让老百姓买单吗?
技术始终是跟社会联系 实用 使用 适用
如果污染严重到了几年都无法消除 哈尔滨也该搬到长白山了
膜能净化污水 这个是没有任何争论的
想要净化到只有水分子也没有问题 问题是假如一吨水处理成本1000块钱
谁还能喝得起啊
原来上海不是修了从黄浦江上游的引水工程嘛
哈尔滨也修,从长白山修到哈尔滨,这样就不用搬城市了
回复
37楼
同意楼主观点
作为媒体应该主导正确的方向
不要误民
还百姓清 明
回复
38楼
我觉得关键不是用什么工艺来处理水 还是一个水的保护问题
水是循环的 上游的水是下游排放的 不治理污染 再用什么样的工艺都是无谓的增加投资
只是让那些卖膜的赚钱啦
回复
39楼
水保护的问题谁不知道,关键是我们这些做技术的讲了有用么?就算有用,像这次的俄罗斯,如果受到牵连污染,那么他本身的水保护做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又假设是敌对国家潜入搞环境破坏呢?
现在又不是说水保护不重要,而是说我们本身的应急水处理技术和方案都应该提高了,是不是只要我们做好水保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再说这里哪里提到卖膜了?就算卖也是卖给哪些可能对环境水源造成污染的化工企业什么的不好么?
看看这些同行的发言,他们才是冷静的、现实的,到底有没有去深入的了解这次事故的来龙去脉?
回复
40楼
两则不是消息的消息
《松花江江水污染挥不去痛》
近十几年江水污染是挥不去的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黑龙江有关部门把注意力转向了松花江的有机毒物污染的控制。
以下的几个事实可以证明松花江的污染现状:一是哈尔滨的自来水厂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竟然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取水口:按照国家规定,二类水体可达到饮用水标准,而目前的哈尔滨自来水厂水源地都大体符合相关标准。二是,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四方台以上江段江水有机污染严重。而江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来自于上游的吉林石化的生产排污。
据翟平阳介绍,要治理松花江就必须关闭上游的污水口,并搬迁沿江不合理设置的化工企业。但是作为有着成千上万亿固定资产的吉林石化,对其搬迁需要的资金将会是个天文数字,短时期内政府难有财力实现这样的设想。
近年,随着黑龙江有关部门对于松花江污染研究的逐步深入,政府部门对松花江的污染问题愈加重视。在相关人士的呼吁之下,政府部门痛下决心,2003年开工建设哈尔滨的第二水源地——磨盘山水库供水枢纽工程,解决哈尔滨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
据翟平阳介绍,来自吉林石化的水污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都将是伴随松花江的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
《永不妥协》
一个改编自1993年发生的真实事件,艾琳(茱莉亚罗伯兹 饰)是一名教育程度不高的单亲妈妈,她离过两次婚,她没有钱、没有工作、只有三个年幼的小孩 ,当她生活陷入困境时,还发生了一场车祸的意外,艾琳请艾德(亚伯特芬妮 饰)担任她这场官司的辨护律师,不过艾德却未能为她赢得这场官司的赔偿金,于是生活陷入困境的艾琳,强迫艾德雇她做为律师事务所的事务员。
一天,埃琳偶然地发现了一些十分可疑的医药单据,在埃德的支持下,埃琳发现当地社区内隐藏着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而居民们对此并未察觉,基于她正义、 积极的个性,她决定挺身而出,调查事情的真相。居民们逐渐被埃琳的毅力及诚意所打动,团结起来对抗污染。埃琳也成为了他们的核心人物。
艾琳和艾德在调查过程中遭遇种种挫折和危险,但她绝不妥协,为了对抗大企业的污染,她一边和对方的大律师周游,一边搜集电力公司的证据,邻居乔治(阿伦·埃克哈特饰)在整个事件一直坚定地支持埃琳,在各方的帮助下,艾琳终于得到了赔偿,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同类民事案件的赔偿金额之最---三亿三千三百万美元,在这个过程中,艾琳不但悍卫了正义,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并且用无比坚韧的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弱女子”的价值。
回复
41楼
松花江污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 中华工商时报
编者按:中吉化双苯厂爆炸严重污染了松花江,哈尔滨市度过了为期4天的大停水,这起引人注目的突发事件,在哈尔滨建成史上尚属首次。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系列措施,终于确保了城市和人民的安全。
危机虽然刚刚过去,警钟仍在耳边鸣响。松花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
毫无疑问,这次大停水的严酷现实几乎让每一位哈尔滨市民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松花江对于这个城市的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加强母亲河的生态保护,已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我们只有一条松花江———冰城的繁荣发展、市民的生命和健康,全依托于她的源源滋养与滔滔不息。
此次的严重污染是上游给下游的哈尔滨造成的危害,那么下次呢?也许还是上游吉林,也许会是哈尔滨自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对于这条母亲河的全面保护已是迫在眉睫。保护和利用好松花江是荫泽子孙、功在千秋的大事。因为我们只有一条松花江。
松花江污染由来已久
此次松花江水的污染,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看似孤立,实则是国内许多江河水污染现实的一个缩影。今年早些时候媒体报道,黑龙江全省主要河流普遍污染,松花江水质差,枯水期有59%河流属污染较重的V类或劣V类水体,哈尔滨江段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未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哈尔滨磨盘山水库工程的一位专家语出惊人:“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之间因为松花江的污染问题一直摩擦不断,治理松花江污染已经成为省级政府间合作的大难题。”
这位专家介绍,其实在这次中吉化爆炸之前,松花江的污染早已成为哈尔滨人心头的一大隐痛。但面对污染,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吉林省与位于下游的黑龙江省之间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而松花江污染越来越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早在11月22日哈尔滨市在公告中首次承认可能存在苯污染之前,黑龙江方面早已派出自己的监测人员前往吉林,并获得了松花江水已被污染的检测报告和数据,但爆炸发生方,则一直否认松花江水被污染。
直到11月23日,吉林方面仍然宣称没有污染。可是,同日下午3点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几十家媒体记者通报情况。记者拿到的相关数据显示:11月20日7点,在吉林境内的第二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省境内第一个监测断面检测出苯超标,表明污染带前锋已到达黑龙江省;11月20日16点,肇源断面硝基苯也开始超标;11月21日9时,硝基苯超标达到29.1倍,高浓度污染带长约80公里,流经哈尔滨江段持续时间为40小时左右。此前,据目击者称,松花江沿岸已经出现死鱼。
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社会公布了中吉化双苯厂爆炸造成了松花江苯污染的事实。至此,所有的猜测和谣言都戛然而止,有无污染的争论也随之尘埃落定。对于黑龙江省来说,中吉化的爆炸事件,在导致苯污染和哈尔滨全城停水的不幸之余,似乎也让多年来围绕松花江污染而发生的省际及企业间的不同判断,创造了协商解决的契机。
回复
42楼
松花江污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 中华工商时报
污染后遗症令人不安
“即使没有中吉化的爆炸事件,上游对松花江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哈尔滨普通市民、政府官员、水务专家以及当地媒体,几无差异地向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相同的声音。
据了解,早在今年6月,哈尔滨市环保局局长毕林涛一行数人就曾悄至中吉化,直奔污水处理厂。当他们来到污水处
理厂清净水排放口的时候,心中的紧张才散去。原来,他们是针对吉林石化向松花江排放污水是否达标专程来调研的。
据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平阳介绍,吉林省基本不把松花江作为饮用水水源,而哈尔滨90%的饮用水水源却来自松花江,吉林省境内的第二松花江边的化工企业排出的污物,多年来不断污染松花江,使处在下游的黑龙江,对吉林省治污投入不足颇有微词。
一江流域二省,污染年复一年。通过这次事件,国家应该把松花江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尽快建立一个全面的协调机制更是迫在眉睫。此次松花江污染目前看至少留下了五个后遗症:硝基苯将在污泥中留下沉淀;硝基苯可能渗透污泥继续沉淀,进而污染地下水;松花江中的水生(动植物)物将吸收一部分;含有硝基苯的松花江水,将来的利用价值多大?牲畜饮用松花江水,给畜牧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松花江需全流域治理
吉林化工工业排污的直接最大受害者是处于下游的黑龙江省沿江的几个城市,人口多达近千万。
1998年后,松花江干流持续出现低水位,致使供水厂取水十分困难。同时,随着松花江水流量的减少,污染也逐渐加重。有数据表明,哈尔滨市松花江水源地从上游每日接纳排放的污水高达450万吨。曾经发生过低水位时,哈尔滨市自来水厂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竟然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取水口。而据松花江污染防控专家翟平阳介绍,要治理松花江就必须关闭上游的污水口,并搬迁沿江化工企业。但是作为上万亿固定资产的中吉化,其搬迁需要的资金将会是个天文数字,短时期内企业、地方政府均难有财力去支持实现这样的计划。
也正因为如此,哈尔滨开始寻找第二水源地。这也就有了哈尔滨无奈实施的磨盘山水库供水枢纽工程。据了解,距离哈尔滨市区200多公里的磨盘山水库供水枢纽系统已经于2003年开工,耗资将达70多亿元。
明年一期工程竣工,只能保证哈尔滨市45万吨的日供水量。而二期工程才可完全解决全市的用水困难。然而,据记者了解,磨盘山供水二期工程目前正饱受资金短缺之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