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已经读了两天了,三分之一已经看去觉得应该做个读书笔记否则看了容易忘没法印到脑子里特自开一贴书的电子版已经放上链接了,大家可以去下载(在9#)我买的书是再版的和老的版本页码可能对不上,但是内容是一样的[ 本帖最后由 nino88 于 2010-9-11 14:19 编辑 ]
读《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已经读了两天了,三分之一已经看去
觉得应该做个读书笔记
否则看了容易忘
没法印到脑子里
特自开一贴
书的电子版已经放上链接了,大家可以去下载(在9#)
我买的书是再版的和老的版本页码可能对不上,但是内容是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nino88 于 2010-9-11 14:19 编辑 ]
2楼
那先主要记一下今天看的内容
前几天看的稍后补上
第三章 平法柱识图
简单的我就不赘述了
主要记一些重点 和 容易忘记的点
柱(包括芯柱)纵筋采用
搭接连接,且为抗震设计时,
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的
箍筋
均应按≤5d (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及≤100mm的间距加密。
基础顶面嵌固部位 p111
柱相邻纵向筋连接接头要相互错开
机械连接接头错开≥35d
焊接连接接头错开≥35d且≥500mm(柱纵筋直径>14mm时,35d必定大于500mm,柱的纵筋一般直径都比较大,所以
也可按≥35d处理)
绑扎连接接头错开≥0.3
l
lE
回复
3楼
上柱钢筋比下柱多时的连接构造
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入下柱(楼面以下)1.2
l
aE
(
计算
l
aE
的数值时,按上柱的钢筋直径计算)
下柱钢筋比上柱多时的连接构造
下柱多出的钢筋伸入楼层梁,从梁底算起伸入楼层梁的长度为1.2
l
aE
(
计算
l
aE
的数值时,按下柱的钢筋直径计算)
如果楼层梁的截面高度小于1.2laE ,
则下柱多出的钢筋可能伸出楼面以上
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大时的连接构造
连接在下柱的“上部非连接区”之外进行
回复
4楼
在03G101-1图集第36页图2之下有一个题注:
将柱下端的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
将下柱钢筋伸至楼面以下弯直钩,直钩长度为c+200
而上柱钢筋以柱插筋的方式锚入下柱1.5
l
aE
p118
回复
5楼
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p68
节点A
边柱
外侧纵筋伸入顶梁≥1.5
l
aE (从梁底至柱纵筋断点)
柱内侧纵筋:当直锚长度≥laE时,伸至柱顶后截断
当直锚长度<laE时,伸至柱顶后弯钩12d
不小于柱外侧纵筋面积的65%伸入梁内,其余柱外侧纵筋伸至柱内边弯下8d
[
本帖最后由 nino88 于 2010-9-9 17:28 编辑 ]
回复
6楼
节点B(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
边柱外侧纵筋伸入顶梁≥1.5
l
aE(同上)
伸不到梁中的住外侧纵筋全部伸入现浇板内
当框架梁两侧不存在现浇板时,就只能采用节点A
当框架梁两侧存在现浇板时,可以考虑采用节点B
柱内侧纵筋说明同节点A
[
本帖最后由 nino88 于 2010-9-9 17:29 编辑 ]
回复
7楼
节点C
当柱外侧配筋率>1.2%
柱外侧纵筋伸入顶梁1.5laE后,分两批截断,断点距离≥20d
其余同节点B
节点D(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
顶梁的上部纵筋下伸与边柱外侧纵筋搭接,其搭接长度≥1.7laE
边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
内侧纵筋说明同节点A
节点E(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
梁上部纵筋伸入边柱1.7laE后,分两批截断,断点距离≥20d
其余同上
[
本帖最后由 nino88 于 2010-9-9 17:30 编辑 ]
回复
8楼
额 版主真是看高我了
柱的部分已经看完了
主要是如何分层计算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
1、箍筋
复合箍 大箍套小箍 中小箍如何设置
“内箍水平段最短”原则 p136
“内箍尽量做成标准格式”
“隔一拉一”:相邻两根箍筋的垂直肢之间最多只允许有一根柱纵筋不被箍筋拉住
那个拉筋须同时勾住纵向钢筋和外封闭箍筋
2、柱基础插筋
分情况讨论了一下
有地下室,梁式筏型基础
无地下室,独立柱基础(类似于上面这个)
回复
9楼
回复
10楼
3、框架柱纵筋的计算
2#里提到过要错开搭接的,机械连接和焊接都是35d
所以伸出梁顶面的基础插筋有长短筋
计算的例子里有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到屋面顶板的柱纵筋的计算
分层计算
列举了
插筋的计算方法
顶层的纵筋的计算:包括中柱,边柱,角柱
变截面的情况:中柱,边柱,角柱,b边、h边纵筋的计算 03G101-1 38页
144页其中有个我觉得是错误的地方 计算的时候的直锚长度没有按对照表来,而是根据之前笼统的划分
148页:顶层短筋的计算公式少减了个搭接长度
153页:中柱计算讨论中:本层层高应该是3000,书上是写3600
回复
11楼
第四章 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
其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在第二章梁的部分已经写过了,这里就是集中写一下
这本书很多内容会重复提到,我倒不觉的罗嗦,反而加深了印象,觉得这是常识,一定要记住
阅读和研究图纸--楼层划分(第一章有介绍)--标准层设定--基础数据准备--开始计算
基础数据的准备:
抗震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烈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各类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各类构件钢筋的类型
各类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
分布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