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ewe结果分析
suzichaosss
2010年09月18日 16:25:32
只看楼主

Satewe结果分析主要是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周期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1、位移比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35条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Satewe结果分析
主要是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周期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1、位移比
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35条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位移比包含两项内容:
(1)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和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位移比是控制结构整体抗扭特性和平面不规则性的重要指标。位移比不满足要求的原
因,往往是结构平面不规则,刚度布置不均匀,结构上下层刚度偏心较大等。
位移比在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 (WDIDP.OUT)中: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
平均位移的比值,Ratio-Dx,Ratio-Dy: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2、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层间位移角)
规范:《抗规》5.5.1条,见表5.5.1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结构类型 [θe]
钢筋混凝土框架 1/550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1/800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 1/1000
钢筋混凝土框支层 1/1000
多、高层钢结构 1/300

《抗规》5.5.1条说明规定,“采用层间位移角作为衡量结构变形能力从而判别是否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指标是合理的。”
《高规》4.6.3条规定,“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宜符合一下规定:
1、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宜大于表4.6.3的限值;

结构类型 [θe]
钢筋混凝土框架 1/550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1/800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 1/1000
钢筋混凝土框支层 1/1000
多、高层钢结构 1/300

2、高度等于或大于2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宜大于1/500;3、高度在150~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的限值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
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层间位移角是控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
位移比在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 (WDIDP.OUT)中:Max-Dx/h,Max-Dy/h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3、周期比
规范:《高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扭转周期与平均周期之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
周期比计算方法:
(1)根据平动系数还是扭转系数占主导(大于0.8,至少大于0.5),区分处各振型是平动振型还是扭转振型。
(2)在平动振型和扭转振型中找出周期最长的为第一平动周期T1和第一扭转周期Tt。
(3)周期比=Tt/T1。
周期比调整原则:
(1) 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局均匀对称。
(2) 增加结构周边的刚度,方法如下:
1) 增大周边柱、剪力墙的截面或数量;
2) 增大周边梁高度、楼板的厚度;
3) 在楼板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4) 加强转角窗周边构件的截面和强度,包括剪力墙暗柱,窗间墙,楼板等,特别是增设暗梁。
5) 减小周边剪力墙洞口。
(3)降低结构中部的刚度
1) 结构中部剪力墙上开洞;
2) 中部核心筒开结构洞再填充。

4、层间刚度比
规范:《高规》4.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条规定:“对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结构的计算分析应符合本规程第5.1.13条的规定,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高规》附录E.0.2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规》附录E.2.1条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的结构质量中心宜接近重合(不包括裙房),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刚度比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性和判断薄弱层的重要指标。
层间刚度比和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信息在 <结构设计信息> (WMASS.OUT)中: 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5、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规范:《抗规》3.4.3条规定,“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高规》4.4.3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高规》5.1.14条规定,“对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结构的计算分析应符合本规程第5.1.13条的规定,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性和判断薄弱层的重要指标。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在 <结构设计信息> (WMASS.OUT)中:Ratio_Bu: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

6、剪重比
规范:《抗规》5.2.5条规定和《高规》3.3.13条规定,“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略)
     式中 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λ——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剪重比在 <周期、振型、地震力> (WZQ.OUT)中: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Vx、Vy (分塔剪重比)。
正确计算剪重比,必须选取足够的振型个数使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9。

7、刚重比
规范:《高规》5.4.4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略)
刚重比是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比,控制结构整体稳定的重要指标。刚重比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通过对结构刚重比的控制满足高层建筑稳定性要求。
刚重比在 <结构设计信息> (WMASS.OUT)中:“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刚重比不满足,通常应该调整结构的宽厚比。

8、框架的倾覆力矩比
规范:《抗规》6.1.3条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和结构总倾覆力矩的比值Mf/M,决定框架的抗震等级、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等。

[ 本帖最后由 suzichaosss 于 2010-9-18 16:29 编辑 ]
免费打赏
superbee
2010年11月06日 12:25:35
2楼
感激涕零 谢谢分享这么好东西
回复
ssw981219
2010年11月07日 14:41:55
3楼
很详细,很实用,谢谢啊
回复
wgbfl
2010年11月07日 17:58:09
4楼
写得很详细,先学习了!
回复
zhzh0924
2010年11月07日 20:50:20
5楼
楼主辛苦了啊!
回复
liucongyi2007
2010年11月08日 15:22:00
6楼
=
=
=
招兵在2008年1月26日大连的混凝土讲义中提到:“程序允许设计人员同时选择“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若同时选择,则程序在计算内力时自动选择二者之间的较大值进行设计。”

对于何时考虑“偶然偏心”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即便是均匀、对称的结构,也应该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对于多层建筑,则可以不考虑。

对于“双向地震”的判别标准?
普遍做法是,在刚性板假定下,结构位移比大于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的作用影响。
回复
tiandijie_
2010年11月18日 09:42:29
7楼
招兵在2008年1月26日大连的混凝土讲义中提到:“程序允许设计人员同时选择“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若同时选择,则程序在计算内力时自动选择二者之间的较大值进行设计。”

对于何时考虑“偶然偏心”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即便是均匀、对称的结构,也应该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对于多层建筑,则可以不考虑。

对于“双向地震”的判别标准?
普遍做法是,在刚性板假定下,结构位移比大于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的作用影响。
回复
tiandijie_
2010年11月19日 09:08:49
8楼
8、框架的倾覆力矩比
规范:《抗规》6.1.3条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和结构总倾覆力矩的比值Mf/M,决定框架的抗震等级、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等。
回复
hanzhimao
2010年11月19日 11:29:39
9楼
有点高深,不知道是自己的心得还是拷贝,学习一下,估计得看一阵子
回复
苏妄言
2011年01月26日 15:16:15
10楼
总结的很好,学习学习
回复
ouyfw71
2011年01月27日 09:07:56
11楼
归纳的很详细,不过别忘了再注意下超配筋信息等
还要看看配筋结果,有时配筋太大,不好施工,最好调整一下截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