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级RO一段压差增长过快和保安过滤器滤芯更换频繁的问题
云溪竹径
2010年09月25日 09:36:02
来自于纯水系统
只看楼主

有三套RO设备,两段式18/10,每支膜管六支 陶氏BW365FR膜,产水量110t/h,回收率75%。处理工艺流程:絮凝沉淀-863过滤(囊状纤维过滤器)-超滤-保安过滤器-一级RO-二级RO-混床原水是污水处理厂出水,电导3930,PH7.7,Cl离子937mg/l现在是一级RO一段压差增长过快,每天上涨0.01MPA,多的时候达到0.03mpa,在相同的高压泵频率下,进口压力基本稳定,段间压力和浓水压力下降,导致一段压差上升,产水流量和浓水流量基本不变

有三套RO设备,两段式18/10,每支膜管六支 陶氏BW365FR膜,产水量110t/h,回收率75%。
处理工艺流程:絮凝沉淀-863过滤(囊状纤维过滤器)-超滤-保安过滤器-一级RO-二级RO-混床
原水是污水处理厂出水,电导3930,PH7.7,Cl离子937mg/l
现在是一级RO一段压差增长过快,每天上涨0.01MPA,多的时候达到0.03mpa,在相同的高压泵频率下,进口压力基本稳定,段间压力和浓水压力下降,导致一段压差上升,产水流量和浓水流量基本不变
更换一段的第一支膜后压差马上就降到正常,解剖一段第一支膜取垢样 能谱分析后C和0分别占质量百分数为63.35%和25%
保安过滤器滤芯大概6、7天更换一次,短的时候3、4天就更换,保安过滤器滤芯跟桶壁上有黄色粘状物,一段RO第一支膜管进水端和端板上都有黄色粘状物,粘状物能谱分析后C和O分别占67%和28%
测试SDI正常,最大的时候3.5,小的只有2点多,令人奇怪的是这种物质不堵SDI,堵保安过滤器,如果是在这几米长的管子和保安过滤器中生成的物质,可是是怎么生成的?因为哪种药剂?
在絮凝池加次氯酸钠和PAC,在超滤后加亚硫酸氢钠和阻垢剂(阻垢剂是无磷的那种),因为以前超滤堵的比较厉害所以控制超滤出水余氯在0.6左右,所以亚硫酸氢钠加药量很大(因为加药泵坏过,膜被氧化),大概7-10个PPM。
免费打赏
云溪竹径
2010年11月02日 08:43:09
42楼
T0的时间大概30多秒
回复
云溪竹径
2010年11月02日 08:46:37
43楼
现在我提高超滤出水的余氯,现在在1以上,降低了亚硫酸氢钠的加药量,保持进水没余氯
目前才5天,挺稳定,压差变化不大
具体要长时间看效果了
回复
huang_haogui
2010年11月05日 23:59:34
44楼
我们这边也有类似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
管道壁上肯定有微生物
我们这边是控制保安过滤器前的水箱出口余氯大于0.5,进过滤器前加Na2SO3控制进RO的余氯
清洗RO膜
这样运行效果还是比较可以的,产水量提高,进水压力下降
回复
cjc064017
2010年11月11日 21:05:10
45楼

15分钟吧!
回复
chenjiabin1978
2010年11月13日 22:35:26
46楼
这个怎么理解?膜心的保护液都是亚钠啊,按你这么说,那0.1%的亚钠保护液算不算多?
回复
云溪竹径
2010年11月15日 08:56:36
47楼
楼上说的有道理啊
0.1%的亚硫酸氢钠大概是1000个ppm,如果这样能生细菌的话,岂不是起不到保护作用了?
这样解释不通啊

[ 本帖最后由 qfp86 于 2010-11-15 09:31 编辑 ]
回复
chenjiabin1978
2010年11月15日 21:27:41
48楼
楼的老兄,你问题解决么?现在运行情况怎么样,我现在遇到相同的问题,只不过我这个水COD和氨氮都达到150多,超滤产水SDI3.3,浊度0.42,但是就是堵滤袋,奇怪了~我也正在找原因呢,头痛啊
回复
云溪竹径
2010年11月16日 09:31:23
49楼
你的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
我们这边运行还好了,压差也在涨,不过比以前慢多了
回复
云溪竹径
2010年11月16日 09:34:41
50楼
凑合这用吧,只能这样了,
我们这边的预处理也不太好,开3套RO还行,马上要投第4套,反映沉淀池流量设计不够,加大的话流速太快,沉淀效果不好,也够呛
回复
zym8021580
2010年11月17日 16:08:52
51楼
根据所描述的情况分析,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微生物污染+PAC投加量过量两方面原因,超滤产水出水余氯值基本能保证SDI测点前不会发生微生物邮寄污染,这也符合SDI值一直都合格的现象,从工艺设计角度上来说,加药点设在保安过滤器前没有问题,但很多时候管道设计上可能将加药点设在增压泵出口母管的起点,距离保安过滤器的管线还是很长,加入还原剂之后,这段管线至少在保安过滤器进口和保安过滤器内部形成微生物有机污染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过量的PAC会因为保安滤芯表面发生污染而截留在保安过滤器内部,一部分进入后续的一段RO元件内造成二次污染,而PAC投加过量在没有影响水质的情况下经常被我们忽略。所以,基于因素,可通过两个方式改善:1,将还原剂的加药点调整到保安过滤器进口处,尽可能降低发生生物污染的可能性;2.结合实际运行情况,重新评估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我在工程项目上调试此类系统时,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通过以上方式得以解决,所以你可以参考一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