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
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白芳礼老人生前与受到他资助的天津市红光中学藏族学生在一起(1994年摄)。
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战士坚守着战斗的高地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眼戮妥≌舛耍 ?
白芳礼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
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垃圾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白芳礼您的生日是父亲节 一生辛苦无人能忘
今年感动中国上的某些人,做了什么?
这样的人却不能评上 。
回复
3楼
感动,
回复
4楼
2
回复
5楼
3
回复
6楼
555555555555555555。。。。
好感动ING哦
楼主,你是谁呀?
我怎么好象没怎么见过你。
你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哦。
多多来发帖子哦。
等待ING。。。。
回复
7楼
他的行动是多么的伟大,
服务了多少的学生,
多想他能够多教育一些贪官,
让他们的良芝有一点唤醒。。。。。
回复
8楼
感动中......白老爹对贫困教育的心感动着所有人
回复
9楼
感动。。。。。。。。。。
回复
10楼
白方礼老人去了,李学生大哥去了,丛飞兄还在坚持。在这些原本普通的人面前,因心中常有不安,我们一次次落泪,因为自己曾冷漠,我们被深深感动。洪战辉说:“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我不说什么是坚强,但我会做出坚强;我不说什么是幸福,但我会让你们看到幸福。”的确,在感动之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起身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回复
11楼
河南籍民工在温州为救两孩童英勇献身
核心提示:2月20日,在温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学生,当日下午在行至金(金华)温( 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飞身救出一个穿越铁道的男童,而当他去救另一个遭遇危险的女童时,被飞驰的火车迎面撞飞,献出自己36岁的生命。事件发生后,在温州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地传媒和政府均给予了李学生的行为很高的评价,团温州市委追认他为“温州市见义勇为好青年”,温州市委号召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和干部群众向他学习,社会各界纷纷自动给他的亲人捐款,来自《温州日报》的消息称,温州市民自发捐助爱心账款至27日晚6时止已达18.0729 万元。 网络上自发悼念他的帖子到达了万余条,家乡的政府领导也赶赴温州为他送行。这样一个感动温州和家乡的普通民工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平凡 的生命背后还蕴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事实上,李学生的事迹在河南并不是孤例,近期陆续有很多河南在外的务工人员用生命感动了异乡,他们感人事迹的背后,是河南形象的亮丽。
感动温州的河南民工
“我已经哭不出来了。”朱贵英说。
2月27日,阴历正月十九,温暖的阳光照射在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的角角落落。
村民朱贵英把一条被单洗干净搭在院子里的绳子上,然后就回到房间中,坐在电话机旁边的凳子上,静静地一句话也不说,她在等电话。
“他们昨天打电话回来说,明天上午学生的尸体就要火化了。”朱贵英说话的时候,除了眼睛中透露出的痛哀外,语气相当的镇定。“我已经哭不出来了,从学生出事那天开始,每天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我每说一次,就要哭一次。”
朱贵英是李学生的三婶,而这个她一手带大、感情深厚的侄子却在一周前死在了千里之外的温州。
噩耗传来是2月20日下午6时,也就是事发后的第2个小时,朱贵英从一个也在温州打工的老乡打来的电话中了解到了事发的前前后后。
当天下午4时50分许,由杭州开往温州的5107次列车开到温州鹿城区黄龙马坑村路段时, 一个4岁女孩彭媛媛和8岁男孩小瞿正在铁轨上玩耍时,一辆火车高速驰来,两个小孩顿时被吓得惊慌失措。危急时刻,李学生正好走到此处,目睹了这个危险,来不及思考,他下意识地飞身跑到铁轨中间,右手抓住小瞿就往铁轨外面甩,同时左手去抓较远的小媛媛,但就在李学生刚抓到小女孩时,两个人被火车撞得飞了出去,当场罹难,小男孩则平安获救。
“听说学生出事了,他叔和他爹就连夜赶往温州了,他在新密打工的弟弟,也直接赶往温州了。”朱贵英说,本来家中就没几个人,这一来,只有她一个人守在家中了。
令朱贵英感到一些慰籍的是,事情发生后,在温州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温州市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多次亲切慰问李学生的家属,温州团市委也追认他为“温州市见义勇为好青年”,而且,温州市各界自发开展了向李学生家属捐款的活动,截至2月26日,捐款数额已达18.0729万元。
当地媒体在报道李学生救人一事时,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是:他感动了温州。
河南人频频感动异乡
事实上,李学生这样的事迹,在河南并不是孤例,河南在外乡打工而见义勇为的故事近期频频出现在传媒的视野中。李学生事迹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引起了全国对河南人形象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2004年11月28日上午,在厦门市长青路松柏公园门口勇斗4名歹徒,而英勇献身的郑州长途汽车客运站保卫干部付建州的骨灰回到了家。
与他的骨灰一块回来的 还有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为其颁发的《见义勇为确认证书》和《见义勇为通知书》。这是事情背后有一个令人悲痛的故事,2004年11月中旬,付建州一家4人去厦门探亲,当日上午10时50分,付建州4人在松柏公园门口的长青路上散步时,发现四个青年正在抢劫,便立马冲了上去,以一敌四,最终英勇献身。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深圳市,2005年1月13日下午6时许,在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乐景花园大门附近,来自漯河市的老师靳伟杰,正和该市龙华学校的4个学生一起在人行道上散步。突然,一辆轿车好似脱缰的野马从乐景花园里驶出来,冲向靳老师和4名学生,生死一瞬间,靳老师立即将身边的一个学生推到一边,然后又猛地将另外3名学生推开,由于力气很大,几名学生都跌倒在地,却躲过一劫,来不及躲闪的靳伟杰被车撞倒后拖出很远,当场昏迷不醒,后抢救无效去世。
“看到这则消息之后心里面有一种酸楚,你是真正的河南人,我向你致敬。身为一个河南人,我因你而感到自豪。在网上时常碰见一些对河南人有偏见的网友,我总是努力的抗争。现在,我保持沉默,让实事去说话。”一位署名“我是河南人”的网友在悼念李学生的专题中这样说,他带有自豪的话语感染了很多人,这句话被很多网友传论。
自2月21日开始,网络上建立了“河南打工者火车轮下救儿童牺牲”的专题报道后,在短短6天中,对此新闻发表评论的帖子达到了10933条,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表达了对李学生行为的赞扬,同时对近期河南频频出现的此类人物表示关注。
在这些帖子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也开始出现,核心的内容是,河南人的形象正在得到全国人民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