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都没能感动CCTV,却感动了我们!
pingguody
pingguody Lv.2
2006年03月01日 16:17:16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他两次都没能感动CCTV,却感动了我们!

他两次都没能感动CCTV,却感动了我们!
免费打赏
ddywy
2006年03月02日 07:41:11
12楼
这就是李学生生前的家,中华楼村68号
回复
ddywy
2006年03月02日 07:41:28
13楼
李学生一家三口照片
回复
ddywy
2006年03月02日 07:41:42
14楼
铁轨上,小媛媛的大红皮鞋格外醒目。旁边的乱石地上,纸板盖着她的躯体
回复
mengqf2008
2006年03月02日 10:02:31
15楼
既感动,又伤心.我们的政府应反思,仅靠他们行吗??????,还有那日益增长的学费
回复
mengqf2008
2006年03月02日 10:05:54
16楼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13:59 大众网-农村大众

  当所有的统计数字规规矩矩地在表格上站好队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调查设计与统计出来的真实结果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并不算小。

  我们曾经以为——统计一出来,一个震撼的数字会让自己、也让社会震惊:民工子女失学率极高,在百分之多少多少之上。但数字是严肃的,我们的调查虽然只发出131份问卷,其中还有6份无效,但较少的样本也得拿出较大的科学态度去面对。我们有责任告诉公众一个公正客观的调查结果。

  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的调查首先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农民工们生活并不宽裕,64人每月月收入为500元至1000元,占被调查民工总数一半。但他们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孩子们也许在简陋的民办学校,也许在公办学校借读,但他们都在上学。

  问卷上的家庭经济来源问题,我们设计的是一道选择题:全部靠我,或还有其他收入,72个农民工把自己的选择划定在前者。

  家庭全部靠我,每月月收入千元以下,在大城市打工,交通、居住的相对较高成本……让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在烈日和寒风中工作的辛勤劳动者,况且他们还要拉家带口,供子女上学。

  120多个被调查者,有着159个孩子,其中有108名孩子正在就学。这一百多名孩子就读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与其他问题有时无明显参差的回答相比,这里出现了陡然而升的数据:民办农民工学校,就读者81人。另外,在一般学校学习的有30人,相对而言,一般城里孩子趋之若鹜的重点学校,却只有5名民工子女在其中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陈光金副研究员评价说,这是本次调查最为有价值的一组数据。

  奇怪的是,尽管有46名孩子因为父母的打工地点变化而被迫转学,尽管有20名孩子上学曾遭到学校的拒绝,7个学童在父母做了很多努力后才被学校接受,还有近20人在学校遭到不公平待遇,大多数民工子女就读的民工子弟学校的硬软件条件让作为城里人的记者唏嘘不已,但是,111名民工对自己孩子所上的学校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颇高,两者相加已接近参加调查者的总数,我们只有把如此高的满意率归结于:可能是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条件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吧。

  父母们忙碌。以体力劳动者为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更是终日为生活奔波。调查数据表明他们的孩子虽然很少有辍学现象,但作为父母,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辅导孩子,所以百名左右的民工子女学习一般或较差。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有特点,农民工父母们也如是。在这次调查中几个集中出现的“高潮”数字也出现在这里。“你认为当前子女受教育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两个集中的选择是:“费用太高,没有户籍。”

  但困难没有阻挡希望。民工们对子女受教育最大的愿望依次是:和城里孩子同样的待遇;降低收费标准;有专门的学校。

  相对于占自己收入比例比城里人更高的子女教育费用,农民工们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们一直背着书包上学。把一幅广为人知的标语送给他们,因为他们值得让人们骄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就是我们这份调查带来的最震撼人心的信息。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回复
caodengke12
2006年03月02日 10:22:22
17楼
爱心铸就我们民族的心理长城!!
回复
qiangyoyo
2006年03月02日 12:18:07
18楼
"感动中国”年年都在办,年年都有评委,年年都能感动评委,却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点,一个平凡的人为什么能感动我们这些平凡人,却感动不了评委,这是为什么?是评委不知道还是跟本就不感动?是评判标准有问题还是评委有问题?可能只有评委才能知道其中的真理了!希望下次的评委换个角度考虑下,如果你是他捐助的对像,你能不选他作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吗?我想老人也不想要这个头衔,但是我认为CCTV有义务能把老人的行为感动我们所有人,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做自已能做的一些事........
回复
宁静致远53
2006年03月02日 13:15:17
19楼
真的被老人感动了!
谁说我们中国没有美呢,那些总是报道我们国家哪里又怎么怎么样了负面东西,他们怎么就没发现这些善良的人呢,怎么就没看到这些感人的事情呢?
社会是有不好的一面,但我们更要善于发现美.不要总是耿耿于怀于那些不好的东西,不要觉得社会变得越来越不行了,不要让眼睛蒙上纱布,不要对社会失去信心.
回复
宁静致远53
2006年03月02日 13:18:29
20楼
忽然又觉得那些学校的领导也是够怎么的了,他们怎么能接得稳那么老的一位老人的血汗钱呢,他们就不能减免些学费吗?
回复
myfind
2006年03月02日 13:33:27
21楼
中国需要这样的人,但是现在的网页上充斥的都是色情暴力,日本和美国,我们好像关心得不是是我们的世界,认识别人的世界
对于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来说,只有自己默默地奋斗,如果有人的关注那时万幸,如果没有关注那就心安吧,祝好人有好报!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