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co188.com/content/0_2958769_1.html在这个帖子中,发帖者说的是一个审图机构的老同志教条、机械理解规范,很多人站在审查机构老同志一边,认为老同志有道理。我站在发贴者一边(该作者的大部分申诉理由我都认可)。这牵涉到一个问题,难道老同志就一定比年轻人行、水平高??要知道很多老同志,以前也是函授中专出生,以前做具体设计的时候就做的框架、砖混。而且那个时候结构设计市场竞争不强,结构设计不像现在对理论的要求那么深,他们那一代,基本很少有机会碰见高层,到了最近20年才慢慢出现很多高层项目,但他们早已经不在一线,早跻身于审图工作。所以,他们的结构知识已经OUT了,不与时具进,光吃老本,肯定落后于时代,给后生赶上。上面这个帖子中的审图老同志就是个典型。相反的,我反而更认可一些40多岁还脱离一线不久的总工们,既有学历、又有软件应用经验,又有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这个帖子中,发帖者说的是一个审图机构的老同志教条、机械理解规范,很多人站在审查机构老同志一边,认为老同志有道理。我站在发贴者一边(该作者的大部分申诉理由我都认可)。
这牵涉到一个问题,难道老同志就一定比年轻人行、水平高??
要知道很多老同志,以前也是函授中专出生,以前做具体设计的时候就做的框架、砖混。而且那个时候结构设计市场竞争不强,结构设计不像现在对理论的要求那么深,他们那一代,基本很少有机会碰见高层,到了最近20年才慢慢出现很多高层项目,但他们早已经不在一线,早跻身于审图工作。所以,他们的结构知识已经OUT了,不与时具进,光吃老本,肯定落后于时代,给后生赶上。上面这个帖子中的审图老同志就是个典型。相反的,我反而更认可一些40多岁还脱离一线不久的总工们,既有学历、又有软件应用经验,又有理论和实践经验。
我在这里说这个话并不是不尊重老同志,我只是提醒大家,并不要盲目迷信经验、年龄。很多年轻人技术水平并不一定比老者差。有些老同志有倚老卖老的心态,业务水平又不能让人信服,这样的老同志我不尊重。
谈点具体感想和实例:
结构设计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点集中体现在结构经济性上。面对限额设计(尽管我也很讨厌谈含钢量),一个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结构概念清晰,对规范熟悉的优秀结构师就敢有底气的扣钢筋。例如,住宅,短跨2.5米以内的200厚分割墙直接搁置在板上,不用梁支承不布加强筋,老同志可能在审图时会说,还是把底筋加大点,还要补上加强筋甚至一定要加梁!!又例如,剪力墙结构是否要布置暗梁?剪力墙在筏板上是否要布置暗梁?老同志可能都会说,这些是经验,都要布置暗梁;又比如,主梁一定要比次梁高,竖向构件混凝土标高不要跳级变化(例如从C40直接变化到C30),梁柱同一截面钢筋极差不要超过2级,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你迷信这些经验,可能你会越走越歪,离结构的本质越来越远。
因为有些经验本身就是歪理。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经验,我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完全迷信,作为新人,开始由老同志带入门,但自己要善于思考,要知道结构计算的本质。拿前面的板是否布置加强筋来说,你即使把固定的200厚分割墙按照活动隔墙按照等效均布活载来计算抗弯,还是最小配筋率控制,板抗剪自身也够,抗弯抗剪都够,还需要加强筋干什么?加强筋完全就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完全是以前的结构设计师拍脑袋想当然的。所以,对于限额设计,我认可有道理的扣。看到单位里有些老同志做的结构,像做碉堡一样,为投资方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