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交流区 (含老师答疑)
langzhusky
langzhusky Lv.12
2011年02月17日 11:57:53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langzhusky 于 2013-11-27 23:47 编辑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个帖子里发帖讨论,不要再发新话题!发帖规则:1.发帖内容要具体,针对性强,不要发话题特别大的内容,否则没有办法说清楚,请大家配合。2.不要发一些和技术无关的内容。3.我们有时会整理这个帖子,一些没有关系的帖子我们会作适当删减,理想的模式是提问接着是答疑,否则要到处找帖子,给大家浏览和学习造成不便!

本帖最后由 langzhusky 于 2013-11-27 23:47 编辑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个帖子里发帖讨论,不要再发新话题!
发帖规则:
1.发帖内容要具体,针对性强,不要发话题特别大的内容,否则没有办法说清楚,请大家配合。
2.不要发一些和技术无关的内容。
3.我们有时会整理这个帖子,一些没有关系的帖子我们会作适当删减,理想的模式是提问接着是答疑,否则要到处找帖子,给大家浏览和学习造成不便!


免费打赏
langzhusky
2011年03月10日 01:03:15
52楼
由于这几天很忙,一直没有回帖,不好意思啊。
首先感谢网友月月田田的积极参与,你给新手发了很多高质量的资料,而且很多帖子也很有见地(在其它版块也经常看到你的帖子),希望你这样的高手能多多在我们这个版块能为结构新人指指路,有时哪怕是三言两语可能对他也是很关键的,毕竟我们都是从新人过来的,个中甘苦就不说了。当然如果打字不太好说清楚的就不要勉强了,不能影响你的工作啊!在这里先谢过了!
其次,就你上面的观点和你交流一下。做了两个框架模型比较,只是把中间的梁300x900换成350x800,其它均相同。附件1为300x900,附件2为350x800。
对这两个框架而言个人有下面几个拙见:
1.柱的配筋:从图可以看出350x800与之相连的柱配筋更大。
2.梁柱配筋按PKPM多遇地震下的配筋合理取值对各自框架而言都能保证梁先出现塑性绞。
3.梁的设计内力包络图来看,350x800的弯矩更大一些,(按pkpm的理论配筋来计算350x800承受的M更大一些,但是界限受弯承载力小一些),所以个人认为它在罕遇地震下(只有超过界限受弯承载力钢筋才能屈服,这时才能形成塑性铰)更容易形成塑性铰。
这只是本人的见解,如果有不足之处还望网友月月田田见谅。如果有这方面的实际试验成果或者哪位大师级理论还望广大网友能积极发帖,我会给你们加精的!
回复
langzhusky
2011年03月10日 01:07:28
53楼
乙类建筑是不需要提高地震作用的,只提高抗震措施!
回复
jiegouxiaosheng
2011年03月10日 09:40:44
54楼


我也这么觉得的,可是前几天看到这个的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ghcws/s7824/200905/40675.htm

按照这上面说的貌似要提高地震基本加速度了
回复
jiegouxiaosheng
2011年03月10日 09:41:16
55楼
我贴出来吧


卫生部办公厅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09-05-18 16:29:17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属管单位:

现将《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2009〕49号)转发你们,请在工程建设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四日






中国地震局文件



中震防发〔2009〕49号

――――――――――――――――――

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防震减灾工作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局: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将于2009年5月1日正式施行。《防震减灾法》对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中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出了特别规定,为保证该项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广泛调研和咨询论证的基础上,中国地震局依法确立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原则。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合理提高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一旦遭遇地震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在抗震救灾中,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学校可作为应急避险安置的重要场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明确要求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做好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抗震设防要求贯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的能力,合理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建设工程具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原则

为了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按照《防震减灾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国地震灾害背景、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因素,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以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基础,适当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特征周期分区值不作调整,作为此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应按上述原则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其中,学校主要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院主要建筑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等用房。

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应按照以下要求: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05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5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2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40g;

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等于0.4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作调整。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各负其责,将抗震设防要求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抗震设防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回复
jiegouxiaosheng
2011年03月11日 19:11:53
56楼
请版主指点迷津~
回复
langzhusky
2011年03月14日 13:42:05
57楼
这个规定比规范的要求要严一些,视各地的执行情况,最好先和当地审图办沟通一下!有的地方比如武汉市,就有类似规定:Ⅲ类场地将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0.04改为0.075。
回复
langzhusky
2011年03月17日 14:27:11
58楼
框剪体系,算2次,1:楼层组装中加入地下室,计算时设为完全嵌固(填负值);2:楼层组装不要地下室。两次计算结果楼层最大位移角分别为1/700和1/800,什么原因?
答:因为有地下室的模型在正负0处,只约束住了水平面的三个自由度,即两个水平位移和一个绕结构竖向的转角。其他三个竖向自由度为约束,按真实刚度考虑。有地下室时,风或地震作用下,其结构平面两端竖向构件存在拉、压力,对水平刚度产生影响。无地下室由于正负0处6个自由度都被嵌固,无法考虑该影响。无地下室的侧移可能稍小。严格来说,应考虑地下室计算。
回复
qjlgd
2011年03月24日 20:15:41
59楼



竖向分布筋没有输出指的是构造配筋吗?不是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吗,竖向筋要不水平筋大吗?如果按构造配筋也就是最小配筋率算下来小于水平分布筋,这时怎么处理?
回复
qjlgd
2011年03月24日 20:26:39
60楼
我们在设计地下室底板和地梁配筋的时候,步骤是不是如下这样的:用pkpm建模一层,定义地下室一层,比如我的地下室水位是-0.5米,地下室底板顶标高是-4米,底板厚400mm。计算恒荷载是不是这样的(4+0.4-0.5)*10-25*0.4=29KN/每平方米,活荷载输入0 是不是这样的啊?这里的水浮力要不要乘以分项系数呢?
回复
langzhusky
2011年03月25日 08:39:20
61楼
1.对主体结构剪力墙:竖向钢筋小于水平钢筋很正常,毕竟剪力墙以抗水平力为主。
2.对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大于水平钢筋。
这两种情况不要搞混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