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2.5m厚顶板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童话
童话 Lv.12
2011年03月02日 13:48:46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1、 编制依据序号 名 称 编 号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4 预拌混凝土 GB14902-1994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146-90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

1、 编制依据

序号 名 称 编 号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4 预拌混凝土 GB14902-1994
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146-90
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
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J50300-2001
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10 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 JGJ56-84
11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89
1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13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28-86
14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15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DBJ01-6-90
16 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的技术规程 DBJ01-10-93
17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DBJ/T01-64-2002
18 预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 (DBJ01-95-2005)
19 工程施工图纸(基础结构部分)
20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础结构部分)


2、工程概况
2.1 设计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建筑面积m2 建筑面积 18815
地下部分 2346
2 层 数 地上部分 5层局部6层 地下部分 1层
3 层高m 地下部分 8.5、 6.55
4 建筑标高m 建筑总高:31.5 檐高:26.4
±0.00标高:36.00 室内外高差:0.45
基底标高 -9.6
5 基础形式 筏板基础
6 结构形式
(地下) 框架-剪力墙结构

2.2混凝土分项工程概况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为地下室局部的2500mm的内、外墙及顶板,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主要截面尺寸如下:
墙体
部 位 地下一层外墙 地下一层内墙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S8 C30
混凝土
数量 2500mm厚外墙体410m3 2500mm厚内墙体510m3
截面尺寸 2500mm厚外墙体尺寸:
高4100 mm *总长40000 mm *厚2500 mm 2500mm厚内墙体尺寸:
高4100 mm *总长50000 mm *
厚2500 mm
混凝土
浇筑机械 混凝土拖式泵 混凝土汽车泵
混凝土
总量 2500mm厚墙体920m3

顶板
部 位 地下一层顶板
混凝土
强度等级 C30 S8
混凝土
数量 2500mm厚顶板963.1m3
(2500mm厚顶板面积409.8m2)
截面尺寸 长21800 mm *宽18800 mm *厚2500m
混凝土
浇筑机械 汽车泵、混凝土拖式泵同时浇筑

2.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特点及难点
2.3.1结构平面尺寸大,结构厚。地下室的部分内、外墙体厚达2500mm,墙体净高4100mm;顶板厚2500mm, 层高达6.55m。平面及剖面如下图:

2.3.2混凝土浇灌量大:2500mm厚墙体920m3,采用C30S8及C30商品混凝土,需昼夜施工22小时,一次浇筑完成。
2.3.3钢筋:墙板四层钢筋双向间距为HRB400ф18@150mm,顶板四层双向间距为HRB400ф16@150mm。大体积混凝土墙体厚度达2.5m,沿墙厚布置了四排钢筋网,墙体钢筋的位移控制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等难度较大。
2.3.4施工现场条件有限,场地狭小,基坑深,护坡桩周边要避免集中荷载,给混凝土泵的布置和混凝土的运输带来很大困难,需提前创造施工条件。

3、施工部署
3.1质量目标
合格
3.2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
工程项目 时间安排
地下室墙体
2500(mm)厚墙板 2006年12月6日~2006年12月7日
地下室顶板
2500(mm)厚顶板 2006年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
3.3混凝土工程部署
3.3.1由甲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成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领导小组。选择、确定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方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裂缝产生,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
组 长:
甲方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3.3.2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为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必须选择离施工现场近、交通便利、质量稳定、质量体系通过认证、服务信誉好的混凝土搅拌站,对搅拌站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考察或直接指定厂家进料,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经考察确定北京混凝土有限公司搅拌站有能力承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北京混凝土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已经甲方、监理认可。
3.3.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在施工组织上,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共配备1台HBT60C型混凝土拖式泵(实际输送速度达24m3/h)和一台48米汽车泵(实际输送速度达50m3/h)。拖式泵设在基坑的西边坡上,48米汽车泵支在基坑的北边坡上,混凝土通过竖向及水平输送管输送至作业面。汽车泵根据浇筑部位随时移动。
3.3.4在施工技术上,提前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等考虑,采用综合性的措施,有效克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3.3.5加强内部协调,各部门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的办法。施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有足够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搞好各项工作。
3.3.6提前做好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及周围居民的外部协调,确保施工保质保量连续施工完毕。
3.3.7提前做好周围居民的扰民和民扰工作。
3.3.8提前与交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做好浇筑时混凝土运输车辆的协调管理工作。
3.3.9地下室墙体2500mm厚墙板920m3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2006年12月6日~2006年12月7日;
3.3.10地下室顶板2500mm厚顶板963.1m3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2006年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
3.3.11现场配备完善的对讲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有问题及时传达、沟通、解决。
3.3.12提前与供电部门联系,确保施工用电。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技术部门提前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资质备案。并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时匀速进场不断档。要求搅拌站提供其全套商混凝土技术保证资料。
4.1.2技术质量部门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图纸中不明确点进行汇总后及时与设计进行确定。针对工程特点,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保证灌注均衡连续、有效。
4.1.3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块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升温峰值、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
4.1.4提前将电子测温仪布置到位,并进行保护,确保温仪工作正常。
4.1.5工长对混凝土输送泵操作人员进行上岗操作知识培训。对混凝土工人提前进行泵送知识的培训学习,特别是接管人员及后台混凝土人员加强培训,勤于检查混凝土输送泵及泵管连接,确保泵管连接安全可靠,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工艺标准要求组织所有的混凝土施工员和操作者进行培训,并做好书面的技术、质量、安全等交底。建立责任制,分工周密,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施工。混凝土罐车进场后,由现场专职人员收取、填写混凝土运输单,其余技术资料由现场试验人员收取转交技术部门。
4.2人员准备:
4.2.1施工管理人员:项目部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各项工作做出总部署,配备两套人员,管理、监督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和施工质量。
序号 管理职责 值班时间(白班) 值班时间(夜班)
1 施工总指挥 1人
2 现场协调 1人 1人
3 混凝土工长 1人
4 质检员 1人
5 试验员 1人
6 测温记录 1人 1人
7 标高、轴线测量 1人 1人
8 现场临电 1人 1人
9 维修技工 1人 1人
4.2.2施工操作人员:配足人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序号 工种 班组数 每班人数 合计
1 混凝土工 2 10 20
2 架子工 1 8 8
3 抹灰工 2 4 8
4 木工 2 10 20
5 钢筋工 2 4 8
6 养护工 2 3 6
7 指挥 2 1 2
8 振捣手 2 6 12
9 混凝土泵后台 2 4 8
10 电工 2 1 2
11 信号工 2 1 2
12 交通指挥 1 2 2
4.2.3人员要求:
4.2.3.1管理人员:施工经验丰富、管理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实行生产主管负责制。
4.2.3.2施工人员:素质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管理完善,听从指挥。
4.2.3.3试验工: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具备相应的试验工作资格。
4.3 机具及材料准备:
4.3.1混凝土养护所需塑料薄膜、保温被等材料按计划组织进场。
4.3.2主要机具及材料:
名称 型号 数 量
混凝土拖式泵 HBT60C型 1台
混凝土汽车泵 48m 1台
混凝土泵管 125mm 100m
塑料布 0.1mm 2400m2
保温被 50mm厚 1000条
架子管 φ48×3.5mm 18t
钢丝网片 网径>3cm 800 m2
脚手板 50mm厚 50m3
水泵 软轴泵 3台
对讲机 MOTOROLA 5对
振捣器 插入式 10根
铝合金大杠 4m 3根
6m 1根
其它:手推车10辆、铁锹、铁盘、木抹子、小平锹、水勺、水桶、胶皮水管、标尺(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电闸箱、串筒、溜槽等。半径为15m的手动布料杆。
4.4现场准备:
4.4.1墙体合模后泵车按照预定位置就位试运行,敷设泵管到达预定的混凝土浇筑地点进行施工,施工时应及时调整其放置点。
4.4.2浇筑混凝土前,止水钢板等安放就位。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检查模板稳定性、支撑情况。各工种自检合格后,办理隐、预检、交接检,并填写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审批合格后报监理,取得同意后才能浇筑。
4.4.3浇筑前检查并清理墙体、顶板内残留杂物。
4.4.4轴线尺寸、标高等均经过检查,验收完毕。标高控制线已按要求设置完毕。
4.4.5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照明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4.4.6浇筑混凝土的架子、马道支搭完毕,并有良好的安全措施。
4.4.7计量器具、试验器、振捣棒等检验合格。操作者具有完好的绝缘手段。
4.4.8浇筑申请得到批准,汇同监理、技术、质检部门对第一车混凝土进行质量鉴定。
4.4.9混凝土泵和水平及竖向泵管安装到位、牢固可靠,泵管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所有机具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行,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4.4.10混凝土泵设置处,要求场地平整坚实,供料方便,尽量靠近浇筑地点,便于配管,接近排水设施和供水、供电方便。
4.4.11本工程超厚墙体混凝土浇筑时由远及近(外墙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内墙由东向西) 循序推进浇筑,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4.4.12 本工程超厚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因内墙将顶板分为两个板块,因此用混凝土拖式泵和汽车泵同时分别从每个板块中部开始,向四周分散浇筑,每一步50cm。
4.4.13物资部门提前做好有关材料的进场工作,准备好防雨雪、防寒物资,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4.14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联系工作,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4.4.15场内运输道路平坦,避免车辆拥挤堵塞。加强现场指挥和调度。清理场内闲杂车辆及人员,在进出场口设置交通协调人员,负责协调罐车的进、出场以及罐车与社会车辆关系。浇筑场内设置交通指挥人员,负责指挥进场罐车的走向、错车、停车。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5.1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5.1.1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预防碱集料反应要求
5.1.1.1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 水泥: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现行国家标准。选用北京市建委备案的知名品牌河北太行山水泥厂的太行山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站需提供该水泥质量证明书、复试试验报告,并对其品种、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加强批量复试。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要求搅拌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采用60d强度代替28d设计强度,
 砂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B类低碱活性人工砂。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现行标准,其含泥量不大于1%、细度模数:2.5~3.2,可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要求搅拌站砂进厂后要进行材料试验。
 石子优先选用5~25mm的低碱自然连续级配的机碎石。其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要符合《普通混凝土所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含泥量不大于1%,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要求搅拌站石子进厂后要进行材料试验。
 混凝土掺合料和外加剂
混凝土掺合料和外加剂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现行标准,其应用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和要求。混凝土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均需选用绿色环保型的、无污染、无毒害等并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的由北京市建委备案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粉煤灰为Ⅱ级粉煤灰,矿粉为S95磨细矿粉。并要求搅拌站对混凝土放射性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安全。
5.1.1.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裂缝必须控制,即:混凝土温升阶段由内外温差导致的表面裂缝;由混凝土失去水分形成的收缩裂缝;由碱集料反应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等。针对上述引起的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取技术措施。
 要求抗渗等级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 水灰比:控制在0.40~0.50;
 砂率在40%-42%范围内;
 水采用北京自来水公司饮用水;
 对于砂、石的含水率,根据实际所用砂、石的具体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对水用量进行调整;
 石子粒径0.5~2.5;
 控制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总量小于430kg/m3;
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50C~80C;
 混凝土的最大碱含量≤3kg/m3;
 混凝土放射性指标内照射指数IRa≤1.0,外照射指数Ir≤1.0;
 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0.1%;
 水泥7天的水化热宜不大于305kJ/kg;
 混凝土缓凝时间控制在6h - 10h以内;
 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60±20mm;
 加入粉煤灰掺合料时,粉煤灰中的高活性Si02、A1203能与水泥浆中的Ca(OH)2进行二次水化反应,可以消耗吸收混凝土中的碱,从而降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碱集料反应产生的裂缝;另一方面,粉煤灰可以在很大程度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浇筑。同时,每立方米的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从此降低了水泥的水化热,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抑制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目的。
 适量掺入S95磨细矿粉,发挥其填充作用、火山灰效应及微珠效应;
 采用60d强度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外加剂: 1.泵送剂JG-5 3.2%, 2.膨胀剂RSUEA 8%,
 配合比要求搅拌站进行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在系列试配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针对提出的试验室配合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试拌,以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技术指标和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要求。
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通过外加剂来调整,根据当时的大气温度条件、混凝土运输距离、施工要求等调整混凝土的初凝及终凝时间,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灌不出现施工冷缝。
5.1.1.3预防碱集料反应要求
 使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指膨胀量大于0.02%,小于或等于0.06%的集料)以及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掺加矿粉掺合料及低碱、无碱外加剂。同时,混凝土碱含量不超过3kg/m3。
 配制混凝土时,严格选用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粉掺合料等混凝土用建筑材料。
 地下室工程用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混凝土用建筑材料,必须具有由市技术监督局核定的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含有碱含量和集料活性数据的检测报告,无碱含量数据的检测报告在混凝土施工中禁止在基础工程上使用。
5.2墙体大体积混凝土
5.2.1工艺流程:
浇筑层段施工缝的清理 → 有关部门验收(土建、水电)→签署浇灌申请及混凝土浇灌令 → 施工缝提前浇水湿润 →混凝土泵试运行 → 铺设同配合比砂浆 → 分层浇筑混凝土 → 标尺分层量取高度 → 分层振捣 → 墙上口找平→墙体上口混凝土标高检查 → 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 → 拆模→养护→ 成品保护。
5.2.2混凝土的浇筑
5.2.2.1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污染钢筋,浇筑混凝土前,用塑料套套在钢筋上。
5.2.2.2正式浇筑前先沿墙体均匀浇筑50mm厚的与墙体混凝土同配合比的减石子砂浆,用铁锹入模,随铺随浇筑混凝土。以避免烂根现象。见下图:










5.2.2.3墙体混凝土浇筑时,严格分层。要求浇筑墙体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高度控制在500mm以内,并提前做好测量混凝土厚度的竖向控制杆。










5.2.2.4外墙为抗渗混凝土,内墙混凝土为非抗渗混凝土时,在外墙内皮向内墙方向300mm浇筑抗渗混凝土,确保接槎处混凝土严密,不得漏振、欠振。
5.2.2.5墙体的洞口部位两侧要同时下料,混凝土的高度保持大体一致。
5.2.2.6混凝土浇筑时,要随时检查浇筑高度,最终浇筑标高控制在高出顶板底标高30mm左右。
5.2.2.7混凝土泵管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5.2.2.8混凝土下料点宜分散布置,间距控制在2米左右。
5.2.2.9灌注高度大于2m时,采用溜管或串筒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自由高度不宜大于1.5m,严防混凝土离析。
5.2.2.10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5.2.2.11混凝土的标高控制以投测到墙体钢筋上的标高线为依据。
5.2.2.12待浇筑完毕后,对墙上口甩出钢筋加以整理。
5.2.2.13两个班组交接时,应待接班的班组人员全部到位并由被接班班组说明前段工作概况及注意事项,交接顺利后方可离开作业面,完成交接。
5.2.3混凝土振捣
5.2.3.1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后,立即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见下图:













5.2.3.2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点的间距控制在500mm为宜,并在模板上口用横向标尺杆控制。如图:








5.2.3.3墙体应沿墙厚梅花型布置3个振点,振点沿墙长度方向间距500mm,振捣棒不得直接振捣模板,振捣棒距离模板≥100mm,如下图:








5.2.3.4没有混凝土墙的一侧(T型墙、L型墙)为混凝土浇筑、振捣的关键部位,此部位钢筋密集,下料、振捣的难度较大,专门设置一台振捣器,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进行振捣,混凝土浇筑间隙时振捣棒也不得抽出,以保证该部位混凝土振捣密实。
5.2.3.5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宜放在操作者的正前方,不宜侧身操作,否则将不能保证振捣位置的准确性,不能顺利下棒。
5.2.3.6所有混凝土浇筑部位振捣时间不宜超过45秒,否则容易产生过振现象,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影响混凝土的成品质量。
5.2.3.7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再下沉为止,时间宜为20秒左右。
5.2.3.8振捣棒距洞边的距离控制在300mm以上,并从两边同时振捣,以防洞口变形或底部不密实。
5.2.3.9振捣棒不得触及模板钢筋预埋管件;浇筑时,应设专人看护模板、钢筋有无位移、变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4施工缝的留置:
5.2.4.1墙顶水平施工缝留置高出顶板底标高30mm(预留25mm的浮浆层剔凿量),待模板拆除后,清除松散的混凝土及石子,并用空压机冲刷干净。如图:








5.2.4.2外墙水平施工缝处,在距外墙外侧225mm处留置高300㎜止水钢板。













5.2.5施工缝的清理
混凝土施工缝浮浆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进行,弹出剔凿控制线(墙根顶板处弹相距5㎜的双线,墙头距顶板底上5㎜弹单线),用无齿锯按线切出剔凿范围及深度,再将浮浆剔净,露出石子,并检查验收。











5.2.6混凝土表面处理
地下室墙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其外迎水面保护层为50mm厚,均为素混凝土,为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在50mm混凝土内加φ6钢筋网片双向@200mm。作为抗裂钢筋,上表面用木抹子搓平两次,以闭合收水裂缝,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被养护。

5.3顶板大体积混凝土
5.3.1工艺流程
泵机试运转→搅拌站供货→核实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混凝土运输单→检查混凝土质量、坍落度→输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输送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抹面→扫出浮浆、排除泌水→养护→测温→成品保护。
5.3.2浇筑方法的选择
选用斜面分层浇筑,利用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形成斜坡,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提高泵送效率,简化了混凝土泌水处理,保证 上下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并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情况,利用1台混凝土拖式泵 1台混凝土汽车泵同时施工,预先规定泵的运输能力、浇筑区域和浇筑顺序。明确分工、互相配合、统一指挥。保质保量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5.3.3混凝土的浇筑:
5.3.3.1 混凝土整体浇筑
 浇筑带均采用斜面分层分两块浇筑,从中心向四周均匀浇筑,分层高度以尺杆衡量,按500mm厚分五层到顶,加快混凝土散热。斜面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










 将泵管支设到位,浇筑时输送管定点,以同一坡度(1:6~1:10),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
 利用泵管或泵管前连接的软管在顶板上皮钢筋的表面上直接布料,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的前提下,利用软管左右移动,作扇形状散布混凝土,尽量使入模混凝土散布面积大以增加散热与热量交换。

5.3.4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浇筑入模后,必须振动捣固,密实成型,结构密实,使拌合料的颗粒之间以不同的震动加速度发生液化,破坏初始颗粒之间不稳定平衡状态,骨料颗粒依靠自重达到稳定位置,游离水分挤压上升,气泡逸出表面,混凝土最终逐渐达到密实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5.3.4.1浇筑时,配备足够的振捣棒。使混凝土自然缓慢流动,然后全面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解决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5.3.4.2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为宜,消除两层之间接缝,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可在振捣棒距端部550mm处绑红皮筋作为深度标记。
5.3.4.3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震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使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每个浇筑带应设专人指挥振捣工作,严防漏振、过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的现象产生。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填满振捣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5.3.4.4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避免漏振。振动器移动间距为500mm。










5.3.4.5振捣时注意保持振捣棒与模板间的距离。
5.3.5泌水处理
混凝土拌合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分上升,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形成泌水,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增加,产生大量浮浆,硬化后使面层混凝土强度底于内部的混凝土强度,并产生大量容易剥落的“粉尘”,混凝土在采用分层施工浇筑工艺时,必须清除泌水和浮浆,否则会严重影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粘结能力。影响钢筋和混凝土握裹强度,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墙、顶板在浇灌振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泌水,由于混凝土为一个大坡面,泌水延坡面流至墙、板底,应派专人把水排除,并用扫帚将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不断排除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抗裂性能。
5.3.6混凝土表面的处理
地下室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其表面水泥浆较厚,为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在混凝土浇筑到板顶标高后要认真处理,初步按标高用铝合金大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后,将预先准备好的钢丝网按入地下室顶板板上铁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内,并用φ8钢筋做的钩子间距2m将钢丝网固定在混凝土中,控制钢丝网的标高在基础底板顶标高下20mm处,不得有明显间距,随混凝土浇筑的进行随时铺放,及时用木抹子抹压密实,待混凝土收水后,再用木抹子搓平两次,以闭合收水裂缝,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被养护。
5.3.7混凝土的养护
5.3.7.1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现有害裂缝,确保混凝土质量,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序,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250C范围内。
5.3.7.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温和保湿的双重目的。保温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减小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和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延长散热时间,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通裂缝。保湿使混凝土在强度发展阶段,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5.3.7.3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将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分养护。优点,不用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但应该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塑料布上面覆盖两层保温被进行保温。
5.3.7.4塑料布、保温被应叠缝、骑马铺放,以减少水分的散发。
5.3.7.5对边缘、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增加到棉层部位的2倍,加强保温养护。
5.3.7.6为保证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小于250C,混凝土降温速率小于1.50C /d 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0C,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被覆盖养护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施工时的气候、测温情况、混凝土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随混凝土温度变化随时调整养护措施。
5.3.7.7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5.3.7.8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h内加以覆盖。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3.7.9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根据具体测温结果确定。
5.3.7.10保温层在内外温差及表面与大气最低温差均小于25℃时,方可拆除。保温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5.4.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5.4.1.测温点的布置原则
 真实反映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布置原则。
 温度监测点以基础底板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温区,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点呈平面布置;
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的温度以混凝土底表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沿浇筑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布置,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1000mm;平面内布置在边缘和中间。
 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5.4.2. 测温点布设布置,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 墙体布置3个混凝土测温监测位置,编号分别为A、B、C。
每个监测点沿其厚度方向布置3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布置3个温度传感器,共9个测温点。另设置环境温度测点3个。

 地下室墙板测点平面图编号记录详见附图—3
墙体 监测点及测温点编号
监测点编号 测温点编号
上部 中部 底部
A A-1 A-2 A-3
B
B-1 B-2 B-3
C C-1 C-2 C-3



 顶板布置4个混凝土测温监测位置,编号分别为11、12、13、14。每个监测点沿其厚度方向布置了3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布置3个温度传感器,共12个测温点。另设置环境温度测点3个。
沿板的高度布置上部测温点、中部测温点、下部测温点。顶板厚2500 mm,沿板厚方向各安装3 个温度传感器,距模板表面分别为150 mm、1200 mm、 2400 mm。

 地下室顶板测点平面图编号记录详见附图--4
顶板 监测点及测温点编号
监测点编号 测温点编号
上部 中部 底部
11 11-1 11-2 11-3
12 12-1 12-2 12-3
13 13-1 13-2 13-3
14 14-1 14-3 14-3


5.4.3测温管理制度
 设置专职测温工及技术管理人员,测温工应将当日测温表项目填写完整并签名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使管理层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不得少于三孔)掌握测温记录值。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和检查测温记录的真实性,以及确认是否增加覆盖或采取其它措施。
 监测周期的前7天,监测系统每隔30min自动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8~14天,监测系统每隔1h自动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15~30天,监测系统每隔2h自动测量并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一次。
5.4.4测温仪器的选择
为能直观、精确、迅速得到混凝土内部温度,指导施工,总结经验,本工程墙体、顶板混凝土温度检测采用专用电子测温仪。根据测温数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5.4.5电子测温仪点位的预留方法
 使用前将温度传感器用细铁丝固定在φ16钢筋上,钢筋顶端200mm处刷红色油漆一道作为混凝土底板顶标高控制线(红色油漆线下埋入混凝土底板内)。从红色油漆线向下量取不同测温点深度,将温度传感器顶端的灵敏元件固定于各测温点处(灵敏元件与钢筋之间必须用绝缘胶布分隔)。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插头包裹好,以免被污染。
5.4.6测温注意事项
 墙体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 墙体冬期施工测温点布置及要求详见附图
 浇筑混凝土前,提前将预埋式测温线布置在墙体内。
 将预埋式测温线按照纵向测温点所需距离固定在用钢筋做成的支撑物上。
 测温线温度传感器与支撑物之间做好隔热处理,可垫塑料垫块予以隔热,绑扎牢固于墙内钢筋骨架上。
 测温线插头漏出混凝土表面30cm左右,并用塑料带包裹好待用。
 测温时将插头插入建筑电子测温仪插座中,读取温度数据并及时记录。
 操作中,不可用力过猛,测温后将塑料带将插头罩好,确保插头清洁,避免潮湿。
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支撑钢筋的红色油漆线标高是否正确,并将钢筋顶部测温线插头用塑料包严,防止插头被污染。
 为防止钢筋的导热,在测温线端的灵敏元件与钢筋之间必须加隔温垫片。
 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最低温度之差连续3天小于25℃时,可停止保温。但突然降温时仍应继续保温。
 严密监测混凝土的温升情况,根据温度记录,增减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时,可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超过25℃,可适当减少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反之亦然。
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升的过程中,在保证内外温差小于25℃的前提下,也应及时散热。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中午、下午)可减少保温层厚度;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晚上、凌晨)应增加保温层厚度,减少内外温差。
测温工作由专职试验员负责,严格按照方案施工,记录详实准确。项目部质检人员和主管工长每天要检查测温记录,在每段停止测温时要向技术人员交一次测温记录,签字汇总后交工地技术负责人审阅,及时归档,以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已采取必要的措施。采用最高最低温度计及百页箱测量记录大气温度,并将大气温度及时报告工地技术负责人。

5.5.混凝土的养护
5.5.1.冬期施工
 墙体模板外围用苯板做保温围档,将苯板置于竖肋及背楞之间,保温苯板注意不得损坏,且绑扎牢固,见下图。注意做好大模板边缘部位和穿墙螺栓处的保温,在螺栓四周苯板处可用丝棉塞严,以免形成冷桥。

















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墙体竖向钢筋空隙尺寸,将阻燃草帘卷成不同小卷,覆盖在墙体上口,填充钢筋空隙。见下图:












 墙体模板松螺栓后,先不拆模板,在墙体混凝土表面围挡两层阻燃草帘。该保温被可采用旧保温被在现场进行加工,先按照墙体高度进行组拼,然后用针线进行缝制,最后在保温被外侧缝制一层旧密闭网,且在密闭网铁环上穿上铁丝,以便挂在墙体钢筋上。见下图:










 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 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4Mpa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 保温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
5.5.2混凝土养护保温
1)冬期施工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保温,本工程混凝土的养护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
2)顶板混凝土浇筑完,先在混凝土顶板上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上面一层草帘,再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盖一层草帘保温。根据气温变化可增减草帘。再盖两层
( 两层塑料薄膜,两层草帘保温)











3)对已支完模板而没有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如有雪天,要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以减少冰雪对钢筋的侵蚀及以后对积雪的清理量。
4)雪停后,要及时派人清理钢筋及模板外侧上的积雪。
5.5.3施工同条件试块留置:
1)冬施混凝土抗压试块的留置应比常温时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混凝土临界强度和同条件养护28天转标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
2)冬施抗渗混凝土试块需增加一组同条件养护28天转标养护28天的混凝土试块。
3)同条件试块在养护过程中,要用阻燃草帘进行包裹。

5.6商品混凝土的运输
5.6.1 选用搅拌站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场外运输,要求每辆罐车的运输、浇筑和间歇的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混凝土从拌筒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不超过1.5小时,罐车运输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5.6.2混凝土运输车到达现场后,第一车和最后一车混凝土坍落度必须进行检测,中间混凝土搅拌车不小于2h至少进行一次抽测,每次浇筑混凝土不少于3次。从搅拌车运卸的混凝土中,分别取1/4和3/4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3cm。当实测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通知搅拌站,严禁私自加水搅拌。
5.6.3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拌和均匀。
5.6.4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通知混凝土搅拌站调整混凝土运输车的数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供应。
5.6.5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管要做好保温,防止混凝土受冻。
5.6.6混凝土运输车及混凝土泵数量:
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时,配备1台混凝土HBT60型拖式泵(另加1台备用),每台混凝土泵每小时需配备4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墙体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时,配备混凝土HBT60型拖式泵,并结合48m汽车泵进行浇筑,每台混凝土泵或汽车泵每小时需配备4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5.7混凝土的泵送
5.7.1泵的选型
根据工程的结构形式以及泵的主要技术参数(混凝土泵的主要参数即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和混凝土泵的最大输送距离),本工程选用HBT60型混凝土拖式泵,并配备48m汽车泵配合使用,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需要。
5.7.2混凝土泵布置要求
5.7.2.1设置在平整、坚实的具有重车行走条件;
5.7.2.2停放地点要有足够的场地,保证混凝土搅拌车供料、调车的方便;
5.7.2.3停放位置接近排水设施,供水、供电方便;
5.7.2.4靠近浇筑地点;混凝土泵作业范围内,无障碍物、高压电线。
5.7.3泵输送管配管布置原则
5.7.3.1满足工程要求,便于混凝土浇筑和保证安全施工;
5.7.3.2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
5.7.3.3便于管道清洗、故障的排除和装拆维修的方便;
5.7.3.4管线铺设横平竖直;
5.7.3.5采用相同管径的混凝土输送管,将新泵管用在泵送压力较大处;
5.7.3.6输送管无龟裂、无凸凹损伤和弯折;
5.7.3.7接头严密,有足够强度,可快速装拆;
5.7.3.8混凝土输送管道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水平管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固定;
5.7.3.9混凝土输送管道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弯管和锥形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5.7.4.混凝土输送采用混凝土拖式泵结合汽车泵浇筑的方式,泵均布置在北侧,距槽边距离大于5m。
5.7. 5段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采用1台HBT60型拖式泵和1台48m汽车泵,将墙体划分为二个浇筑区域,拖式泵负责各自浇筑区域混凝土的泵送。
5.7.6拖式泵由熊克贵负责,保证拖式泵和汽车泵所负责的作业区域的混凝土均匀下料,使整个流水段的模内混凝土同步浇筑,最后同时到达所要浇筑的高度。

5.7.7用钢管架子固定铺设,每2m支设一道。见下图:












5.7.8泵管与拖式输送泵接口部位附近,该处受到的冲击力最大,采用埋入地下的混凝土墩或打入地锚进行固定。
5.7.9泵管由水平转向竖向或由竖向转向水平的转弯处受到混凝土的垂直压力和泵送冲击力,必须进行固定。

5.7.10由于混凝土泵送运输时给泵管的作用力较大,水平转弯处需加固,图示如下:











5.7. 11在冬季施工时,输送管上用保温材料包裹。
5.7.12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5.7.12.1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预先划分好混凝土浇筑区域。
(详见附图)
5.7.12.2泵送顺序:采用混凝土输送管输送混凝土,由远及近浇筑。
5.7.12.3分层连续浇筑。
5.7.12.4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5.7.12.5浇筑水平结构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混凝土按1:6坡度分层浇筑,且上层混凝土应超过下层混凝500mm以上。
5.7.12.6灌注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溜管或串筒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自由高度不宜大于1.5m,严防混凝土离析.
5.7.12.7混凝土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排出,满足混凝土泵泵送速度。
5.7.13泵送的要求:
5.7.13.1注意保护钢筋,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或支架。
5.7.13.2混凝土浇筑前应提前选好泵车放置的位置,固定好混凝土输送泵。
5.7.13.3开机泵送:待各种隐蔽验收合格,输送管道铺设完毕,开机泵送。
5.7.13.4混凝土输送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湿润混凝土输送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道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
5.7.13.5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及输送管中没有异物后,采用与将要泵送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泵。水泥砂浆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5.7.13.6开始泵送时应使混凝土泵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反泵状态,泵送速度要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要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其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5.7.13.7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
5.7.13.8混凝土泵送供应应保证连续工作,如中断,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5.7.13.9当泵送出现困难时,不得强行输送,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一般可用木敲击弯管部位,并进行满速泵送或反泵,以疏通管路。
5.7.13.10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不得将拆下的输送管内混凝土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以避免再次浇筑质量不合格。
5.7.13.11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压力空气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5.7.13.12清洗管道时,在布料杆出口处作业的所有人员应远离管口,以防棉球冲出后伤人,待棉球冲出后,立即通知后台停水。
5.7.13.13混凝土输送泵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泵车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每次混凝土泵泵送结束后及不同配比混凝土泵送结束后,应立即作好输送泵的清洗工作。
5.7.13.14泵送工作完成后,要严格清理泵体和输送管道,并将拆下的管道码放整齐,以便下次使用。

6、质量标准
6.1原材
6.1.1混凝土浇筑前,商品混凝土随车要有搅拌站的开盘鉴定、配合比、原材及外加剂的试验单、检测报告。
6.1.2现场验收商品混凝土按委托单中的项目仔细校对,认真填写混凝土运输单,混凝土运输单按批装订成册,做好分析。
6.2试验
6.2.1 混凝土浇筑时由专职试验工取样,每100m3混凝土留置一组28d、60d标养试块,不足100 m3的按100m3留置。
6.2.2每500 m3留置一组抗渗试块,同时需留置抗压强度试块,两种试块应取自同一车混凝土拌和物。
6.2.3根据施工需要留置足够组数的同条件试块。还要留置临界强度试块和冬施同条件养护28天转标养28天试块。
6.2.4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6.2.4.1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6.2.4.2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6.2.4.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6.2.4.4同条件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6.2.4.5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标准养护条件下28(60)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6.2.4.6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6.2.4.7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6.2.4.8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6.3混凝土施工
6.3.1 浇筑混凝土前,由混凝土工长进行班前口头交底,说明浇筑方法,路线布置,技术要点及质量标准。
6.3.2 浇筑前组织好施工人员,安排好班组交接时间。
6.3.3 设专门的振捣手,划分负责区域。
6.3.4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为防止烂根现象,浇筑混凝土前先人工用铁锹浇筑50㎜厚的同配合比减石子砂浆,并振捣铺实;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润泵的砂浆不能集中,要分摊均匀。可先卸到铁皮上,再用铁锹分铺。
6.3.5 浇筑混凝土时,挂线控制标高。浇筑完毕后,及时清理浮浆。
6.3.6 浇筑门窗洞口处时,应从两侧对称浇筑,防止发生偏移。
6.3.7 浇筑混凝土时,要求设专人在底部看模,并设专人看筋,移位钢筋应及时复位。
6.3.8技术、质检、生产、实验、材料部门人员坚守岗位,各司其职。确保拆模后混凝土无空洞蜂窝,无漏筋现象,无缝隙夹渣层现象。
6.3.9相邻部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时,应先浇筑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以防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流入另一侧影响结构强度。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先浇筑抗渗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mm)和检查方法
项 次 项 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0 尺量
独立基础 10
柱、墙、梁 4
2 垂直度 层高 4 经纬仪
吊线
尺量
全高 H/1000且≯15
3 标高 层高 ±5 水准仪、尺量
全高 ±15
4 截面尺寸 基础宽、高 ±5 尺量
柱、墙、梁宽、高 +3,-2
5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塞尺
6 角、线顺直度 3 拉线、尺量
7 保护层厚度 基础 ±5 尺量
柱、梁、墙、板 +5,-3
8
电梯井筒 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10,-0 经纬仪、尺量
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15
9 预埋件、管、预应力筋支撑中心线位置 3 拉线、尺量
10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8 尺量
11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3 尺量
外露长度 +5,-0
7、注意事项
7.1成品保护
7.1.1已浇筑的基础底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上人无脚印以后方准上人,或安装结构支架和模板避免集中荷载过早造成底板出现裂缝。
7.1.2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清理混凝土浆,确保混凝土面的清洁。
7.1.3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将模板操作台上及边角处散落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避免下次支模时掉入墙内,出现夹渣。
7.1.4打混凝土时配备看筋人员,及时将钢筋复位,同时配备看模板人员,避免出现跑模、跑浆等。
7.1.5混凝土浇灌前搭设施工马道,防止踩踏钢筋。
7.1.6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取有效养护措施,严防脱水和收缩裂缝。设专人负责。
7.1.7混凝土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应用盖板封闭严密,避免杂物和雨雪进入,污染钢筋。
7.2安全措施
7.2.1所有人员高处作业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额带。进入现场严禁吸烟及携带易然易爆物品。严禁酒后上岗作业。
7.2.2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搭设专用马道,并搭设护身栏。
7.2.3清输送管时,管端设挡板或安全罩,管端严禁站人,以防喷射伤人。
7.2.4混凝土输送使用的泵管、卡具,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对于磨损严重、存在裂缝的泵管及变形破损卡具禁止使用。
7.2.5使用振捣棒前检查部件和软管,接线是否正确,试行运转后,方可使用。 振捣器在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切断电源。
7.2.6振捣棒应单设电源线和电源箱,箱内要有漏电保护器,电机外壳做好接零保护,工作时两人操作,一人持棒,一人看电机,随时挪动,不得拖拉,振捣手穿胶鞋,戴绝缘手套。
7.2.7泵管架子要独立,不得与模板连续。
7.2.8混凝土吊斗不得乘人,吊斗口应严密以防其自动开启而导致伤人。
7.2.9泵车四周设立安全标识,设专人调度车辆。
7.2.10泵车施工时观查灰斗混凝土量,以防无混凝土时灰斗压力过大,石子伤人。
7.2.11严格加固弯头及泵车锥形管以防爆管伤人。
7.3环保及文明施工
7.3.1 现场内设专人打扫卫生、洒水,保持现场干净整洁,无扬尘。
7.3.2 振捣棒采用低噪音振捣棒。
7.3.3 现场施工的操作工人在施工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说话的音量,以避免人为产生的噪音,减小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严禁打闹、嬉戏或大声喧哗。
7.3.4加强对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责任心教育,保证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平稳运行、协调一致,禁止高速运行。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加强对混凝土泵的维修保养,及时进行监控,对超过噪声限制的混凝土泵及时进行更换。
7.3.5水的循环利用:现场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污水井,罐车在出现场前均要用水冲洗,以保证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洁,减少粉尘的污染。沉淀后的清水再用做洗车水重复使用。
7.3.6施工现场铺设混凝土硬化路面,以确保降低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7.3.7本工程混凝土内所掺的外加剂的氯离子含量及氨含量、游离甲醛、游离萘成分含量等有害物质含量均在控制指标内,避免对钢筋和大气的不利影响。

8.大体积混凝土墙板、顶板裂缝控制的施工理论计算
根据墙板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S8要求,选取计算模型为:
C30 S8混凝土试拌配合比及材料温度列表
单方用量(㎏/ m3) 材料温度(℃)
北京太行42.5 C=215 Tc=20℃
饮用水 W=172 Tw=25℃
新飞达人工砂 S=824 Ts=5℃
三河碎石 G=1049 Tg=5℃
I级粉煤灰 57 水胶比 0.42
S95矿粉 55 水灰比 0.43

砂 率 0.43
坍落度:160±20mm; 大气平均温度:5℃
计算常数取值:
水泥水化热:Q=305kJ/kg ; 混凝土的密度:2400kg/m3 ;
混凝土的比热:C=0.96kJ/kg.K ; 常数: e=2.718 ;
标准状态下最终收缩值:ξyo=3.24×10-4
混凝土的线性膨胀系数:α=1.0×10-5
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Е=3.15×104N/mm2
8.1、混凝土温度变形值计算:
ΔT=L(t2-t1)α
ΔT——随温度变化而伸长或缩短的变形值(mm);
L——结构长度(mm),为21800mm;
t2-t1——温度差,取25℃;
ΔT=21.8×25×1.0×10-5
=5.45mm
故顶板温度变形值为5.45mm。
8.2、钢筋混凝土极限拉伸计算:
εpa=0.5ft(1+ρ/d)×10-4
εpa——钢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ft ——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C30为1.475 N/mm2
ρ——截面配筋率,计算取0.35
d——钢筋直径,取1.8cm
εpa=0.5×1.475×(1+0.35/1.8)×10-4
=0.818×10-4
故钢筋混凝土顶板的极限拉伸值为0.818×10-4
8.3、混凝土拌和温度的计算:
T0 =〔0.22(TSms+Tgmg+Tcmc)+Twmw+Tsws+Tgwg〕/〔0.22(mS+mg+mc)+mw+ws+wg〕
=〔0.22(5×778+5×1035+20×248)+25×170+2×0+2×0〕
÷〔0.22(778+1035+248)+170+0+0〕
≈11.8℃
T0——混凝土拌和温度(℃);
TS、Tg—砂、石子的温度(℃);
Tc、Tw—水泥、拌和用水的温度(℃);
mc、ms、mg—水泥、扣除含水量的砂、石子的重量(㎏);
mw、ws、wg—水及砂、石子中游离水的重量(㎏);
8.4、混凝土浇筑温度计算:
TP= T0+(Ta- T0)θ
TP——混凝土浇筑温度(℃);
T0——混凝土拌和温度(℃);
Ta——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时的室外温度(℃);取5℃
TP——混凝土浇筑温度(℃);
θ——θ1+θ2+θ3+……+θn(温度损失系数)。
求各项温度损失系数值
(1)、装料、转运、卸料 θ1=0.032×3=0.096
(2)、混凝土搅拌车 θ2=At=0.0042×30=0.126
(3)、平仓振捣混凝土 θ3=0.03t=0.03×20=0.06
θ=0.096+0.126+0.06=0.282
TP= T0+(Ta- T0)θ
=11.8+(5-11.8)×0.282
≈9.9℃
取浇筑温度为10℃
8.5、计算混凝土最大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Tmax=mc×Q/(C×ρ)
=248×377/0.96×2400
=40.58℃
m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KJ/Kg),取377
C――混凝土的比热,取0.96kJ/kg.K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
8.6、计算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及实际最高温升值
T(t)= Tmaxξ
T(t)――混凝土浇筑完成t段时间,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t――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d)
ξ——不同浇筑块厚度的温降系数

保温法温度控制计算书
依据<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
一、计算公式: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



式中 i----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
h----结构厚度(m);
λi----结构材料导热系数(W/m.K);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W/m.k;
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Tb---混凝土表面温度(℃);
Ta---混凝土表面温度(℃);
K---透风系数。

二、计算参数

(1)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2.3(W/m.k);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i = 0.14(W/m.K);
(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h=2.50(m);
(4) 混凝土表面温度Tb=25.00(℃);
(5) 混凝土中心温度Tmax=45.00(℃);
(6) 空气平均温度Ta=2.00(℃);
(7) 透风系数K=1.30。

三、计算结果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 i = 0.11(m)。

自约束裂缝控制计算书

一、计算原理 (依据<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 ) :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中心温度高,与外界接触的表面温度低,
当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急剧冷却收缩时,外部混凝土质点与混凝土内部各质点之间
相互约束,使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到自约束产生压应力。则由于温差产生的最
大拉应力和压应力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t、 c──分别为混凝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N/mm2);
E(t)──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1/℃)
△T1──混凝土截面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差(℃),其中心温度按下式计算


计算所得中心温度为:40.00度
──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0.20。
由上式计算的 t如果小于该龄期内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则不会出现表面裂缝,否则则
有可能出现裂缝,同时由上式知采取措施控制温差△T1就有可有效的控制表面裂缝的出现。
大体积混凝一般允许温差宜控制在20℃-25℃范围内。
二、计算:

取 E0=3.00×104N/mm2, =1×10-5,△T1=10.00℃, =0.15

1) 混凝土在3d龄期的弹性模量,由公式:

计算得: E(3)=0.71×104N/mm2

2) 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由式:

计算得: t=0.56N/mm2

3) 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由式:

计算得: c=0.28N/mm2
4) 3d龄期的抗拉强度由式:

计算得: ft(3)=0.70N/mm2

结论: 因内部温差引起的拉应力不大于该龄期内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所以不会出现表面裂缝。



附录

一、混凝土HBT60型拖式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
Q1=Qmaxαη
Q1——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max——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取60m3/h;
α——配管条件系数,取0.8;
η——作业效率,取0.5。
Q1=Qmaxαη=60×0.8×0.5=24 m3/h
取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Q1=24 m3/h。
二、混凝土HBT60型拖式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1台。
N1=Q1(60L1/S0+T1)/60V1
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V1——每台混凝土搅拌车容量,取6m3;
S0——混凝土搅拌运输平均行车速度,取30km/h;
L1——混凝土搅拌车往返距离,取30km;
T1——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取30min.
N1=Q1(60L1/S0+T1)/60V1
=30(60×30/30+30)/60×6
=7.5
故每台混凝土HBT60型拖式泵需配备5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三、基础底板浇筑时,需配备的混凝土HBT60型拖式泵的一台:加一汽车泵
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Q1=24 m3/h。
混凝土汽车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Q1=50 m3/h。
2500(mm)厚外墙体抗渗混凝土410(m3) 采用拖式泵浇筑
2500(mm)厚内墙体普通混凝土510(m3)采用汽车泵浇筑
混凝土拖式泵泵送作业时间, 为18h。加上 拆泵管4 h 共20h。
混凝土汽车泵泵送作业时间,( 10h。之外需要间歇打其他混凝土墙体)也为20h。
四、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数量:总共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15辆。要求预拌混凝土厂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及时供应混凝土,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连续供料,确保顺利浇筑成功。














地下室墙板测温孔留置图附图---3

地下室顶板测温孔留置图--4
免费打赏
cywt
2011年03月04日 01:19:51
2楼
资料很详细,很有参考作用,谢谢楼主。
回复
cnaljhliu
2011年03月08日 20:34:03
3楼
很好的帖子。

希望我们的设备能帮您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意大利索泰振动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振动器、包括电动气动振动器,砂浆喷涂机等建筑、混凝土机械的设计、咨询的知名企业。
SOTAI牌振动器是国内外著名的品牌,在中国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涉及铁路建设,工业建筑以及民用建筑的混凝土工程及制品。特别是在高铁、地铁、轻轨等领域的管片,T型梁,箱梁,U型梁,轨道版,混凝土预应力管等产品中应用,开辟了中国混凝土制品崭新的一页。
目前已经开发出适应国内要求的包括低噪音,高效率的轨枕生产线,隧道施工拱架安装车等成套设备。并提供相关模板,生产机械和生产线的全套咨询设计。

气动振动器
1),在潮湿的情况下,无电作业安全可靠
2),寿命最少达10年以上,大大超过电动振动器。
3),高频振捣下,节省了电动振动器的变频机组费用。
4),高频振捣,迅速排气,可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
5),振动频率大、振幅小、增加模具寿命。
6),振动力大,减少振动器数目。
7),节能30%,减少运行费用。
8),安装简便,安装方式多样。
回复
yangshengtao
2011年03月10日 10:11:50
4楼
不错下来看看!
回复
meisaige
2011年03月18日 10:20:43
5楼
资料很详细,很有参考作用,谢谢楼主。
回复
waynezt8888
2011年03月19日 14:56:20
6楼
谢谢楼主分享 好东西收下了
回复
peterxu
2011年03月19日 16:59:13
7楼
值得学习。。。
回复
chriswayne
2011年03月19日 17:23:23
8楼
为什么会有2.5米厚的外墙和顶板?
回复
lyking84
2011年03月25日 12:13:51
9楼
看看路过!!!
回复
h43060389
2011年05月02日 08:59:20
10楼
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回复
zxstar001
2011年05月15日 07:59:52
11楼
好东西,真是大 好人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