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斌:生物节水路在何方? 中国科学院网站 张正斌研究员做客《科学在线》栏目 嘉宾:张正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郑晨曦 嘉宾简介 张正斌,1962年生,陕西省合阳县人,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知识创新研究员。长期从事旱地和节水农业研究,主攻小麦抗旱节水生理生态和遗传育种研究,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优秀青年,陕西省优秀科技青年提名奖等其他成果奖共8项。
中国科学院网站
张正斌研究员做客《科学在线》栏目
嘉宾:张正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郑晨曦
嘉宾简介
张正斌,1962年生,陕西省合阳县人,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知识创新研究员。长期从事旱地和节水农业研究,主攻小麦抗旱节水生理生态和遗传育种研究,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优秀青年,陕西省优秀科技青年提名奖等其他成果奖共8项。
中国科学院网站记者采访张正斌研究员
主持人: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这个节日是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的47/193号决议设立的。在2003年12月23日的58/217号决议中,大会宣布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开始,到2015年的3月22日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正值“世界水日”,节水是我们时刻要面临的严峻问题。欢迎张正斌研究员作客中国科学院网站科学在线栏目,访谈的主题是:生物节水路在何方?干旱是我国农业的第一大灾害,节水农业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从网上看到了由您倡议和组织的,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国际生物节水理论和实践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我们首先从这次国际生物节水会议切入,请您能否就这次生物节水国际会议进行一些概况介绍?
嘉宾:正像您说的那样,干旱已成为21世纪和未来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70%,如何对有限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植物自身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生物节水和工程节水及农艺措施相配合,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国民经济,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热点问题。
关于旱地农业相关方面的国际会议在国内外已有不少,但以生物节水为主题的国际会议目前还未见召开。为了加快生物节水研究的国际交流,提高我国生物节水的研究水平,展现我国节水农业和旱地农业的优秀成果,为我国“十一五”生物节水和节水农业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我们2003年就有召开第一届国际生物节水理论和实践大会的动议,2004年经过中国科学院的批准,经过两年的准备,我们定于2006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国际生物节水的理论与实践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担任会议主席,联合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举办。会议主题是:1、水资源与粮食和经济及生态安全,2、生物节水研究的发展方向;3、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4、植物水分高效利用和抗旱的生理遗传育种;5、动物和微生物水分高效利用和抗旱的生理遗传育种;6、生物对不良水资源的改良和高效利用。
我们真诚欢迎国内外从事旱地和节水农业及生物节水研究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节水灌溉设备生产的企业单位,参加这次会议,为生物节水研究的深入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推动生物节水研究的水平提高和成果推广应用。